以高品质生态支撑可持续振兴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6:50 来源: sp20240429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擘画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辽阔壮美的东北蓝图。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成为东北地区必须直面和回答的时代之问。作为吉林省一座“年少有为”的地级市,松原市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为可持续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底。

  生态优先,锻造振兴发展的长板和支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不断提升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才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让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都化为金山银山。

  松原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振兴发展的科学指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高水平推进查干湖治理与保护入手,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了从重点治理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绿水青山的“颜值”、冰天雪地的“价值”得以涵养和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成为振兴发展的硬气底牌和金字招牌。

  因地制宜,激发资源禀赋的潜力和活力。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机结合起来,鼓励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松原市从传统能源城市转型而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大胆探索,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生态、能源、农业等特色优势,汇聚要素力量,不断健全生态资源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自然资源、风光能源和良田沃土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丰富了资源型城市振兴发展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

  主动作为,凝聚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振兴发展任务,东北地区除了应对经济下行、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等共性压力,还要直面气候制约、发展粗放、活力不足、人才流失等现实问题,更需抖擞精神,以进促稳,率先突破。

  松原市振兴发展的底子虽不厚实,条件也不优越,但是不等不靠,自立自强,持续推动自然环境向绿而生、能源结构向绿而转、产业升级向绿而行、生活方式向绿而变、发展理念向绿而兴,经济社会生活绿色化程度不断提升,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积蓄了力量、凝聚了民心。

  东北振兴的号角激越昂扬,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容不得丝毫迟疑与懈怠。期待白山黑水涌现出更多“松原”暖流,让涓涓活水汇聚成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磅礴伟力,以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编辑:张子怡】

报告显示:金融系统将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2024寒假怎么过?16部门这样安排

报告显示:金融系统将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6:52 来源: sp20240429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吴雨、姚均芳)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1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下一步,金融系统将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金融系统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改进金融服务,金融行业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报告介绍,2023年1月至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8.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

  报告提出,下一步,金融系统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助力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

  报告提出,金融系统将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着力增强新增长动能,为大宗消费以及服务消费等消费需求提供稳定的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三农”、小微企业、新市民等群体金融服务供给。

  在强化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方面,报告提出,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根据报告,在下一步工作中,金融系统还将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做好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工作。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