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7:17 来源: sp202404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才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就能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从而增强我们党引领时代的文化力量,夯实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在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更好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其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展现出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具有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不是故步自封、简单复古,也不是唯我独尊、盲目排外,而是秉持开放包容。这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不断拓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视野、文化视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中国式现代化为涵养文化自信提供了实践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的强烈文化自信。这一道路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梦想和期盼,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体现出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道路选择,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来涵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不断焕发出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文化自信的涵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更好以文化上的自信自立、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保障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曾荣峰 尹韵公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人民日报 【编辑:付子豪】

千名学生参加剧本朗读大会 - 中国驻菲使馆外交官赴马尼拉华侨义山祭奠抗日华侨英烈

千名学生参加剧本朗读大会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7:18 来源: sp20240429

本报电  (文纳)2月1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主办的首届“国话杯”剧本朗读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为期4天,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中小学生及高校学生等近千名戏剧朗诵爱好者,携700余部优秀作品亮相本次大会。

本次朗读大会分为艺术类普及组和艺术类专业组,参与作品涵盖课本剧、诗歌、童谣、散文、小说、寓言等体裁,以及戏剧舞台作品中的经典对白或独白等。作品题材丰富,有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祖国我爱您》、描写抗美援朝“鹫峰阻击英雄”的《沈树根的英雄故事》、讴歌民族团结的《天上的草原》、洋溢少年朝气和民族自豪感的名篇《少年中国说》、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唐诗里的中国》、探索自然奥秘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聚焦环保的《节能减排从我做起》、构建和谐生态家园的《最后一只藏羚羊》等,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爱国爱党的炽热情怀。

在吸纳各年龄段大中小学学生参与的同时,大会还邀请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专业院团、院校的30名专家组成点评团,并开设“国话杯”大师课,邀请表演艺术家刘佩琦、杨青等为参演者提供专业指导,与参演者面对面交流互动。

本次朗读大会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继“戏剧表演专业人才研修班”之后的又一次合作。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希望青少年通过经典剧本朗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扎根生长,让戏剧艺术的种子不断发芽。未来,双方将继续合作,在艺术普及和人才培养上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模式,推动戏剧艺术繁荣发展。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