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深港历史文化之根”:多元文化与烟火气并存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3:01 来源: sp20240429

  【港澳台专线】访“深港历史文化之根”:多元文化与烟火气并存

   中新社 深圳1月12日电 题:访“深港历史文化之根”:多元文化与烟火气并存

   中新社 记者 蔡敏婕

  在深圳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大都市内,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城中城”,这里便是南头古城。记者近日穿过明代的城门步入古城,可见古城原生态与现代商业鲜活共生,老式住宅、老字号饼店与来自港澳的特色文创店铺、艺术家工作室等共存,让古城老街充满生活气息。

1月11日,深圳南头古城。 中新社 记者 蔡敏婕 摄

  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的南头古城吸引不少港人回来探访或“寻根”。1月11日,香港都会大学商学院举办的2024大湾区中期进度研习营师生步入古城,穿过城楼牌坊,走在老街上聆听古城的前世今生,见证深港共同的历史源头。

  “香港青年通过在南头古城举办的各种活动了解到古城的前世今生,他们对南山乃至深圳的发展感到非常惊讶。”香港南头同乡会会长陈伟光说。

2021年,深圳南头古城。(南山街道供图)

  南头古城曾是深港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南山博物馆馆长戚鑫表示,从地方行政沿革上溯源,自有行政建制以来直至鸦片战争之前,深圳和香港属同一个行政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港民众在背山面海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劳动生息。

  戚鑫以汉代的文物举例说:“从深圳南头红花园东汉墓与香港李郑屋汉墓出土的文物看来,文物的形制、工艺和造型都极为相似,这也反映出同一时期深港两地的居民,他们对生产瓷器、陶器的做法和所取的材料是一致的,都是取自同样的一批陶土。”

  深圳南头与香港一衣带水,不少南头籍人士在香港扎根。2019年初,一群热心社会事务的香港南头籍人士发起成立了香港南头同乡会。陈伟光介绍,同乡会成立后,不断促进两地交流,介绍香港青年到南头创业。

  “如今在古城,已有16家香港企业过来创业,其中12家由我们引进,大部分企业是由25岁至30岁这些年轻人过来创业。”陈伟光说,在南头古城开设商铺的,不乏毕业于名牌大学和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港青。

  在古城,经常能看到港式云吞面店、奶茶店以及西饼店。目前正在南头同乡会举办的“香港饮食文化展”,是以古城内汇聚的不同的香港美食典型作为切入点,通过讲述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让两地青年体验到香港和南头古城在饮食文化基因上的同源性。

  在古城内,一家凉茶甜品铺吸引海内外游客注意,里边的柜台展示着灵芝、陈皮、海底椰等药材。有海外游客一边品尝着龟苓膏,一边指着柜台里的药材学中文。

  “如今到古城最多的就是香港游客,他们回来‘寻根’或者是找美食,我们店还特别设有香港旅客专属的扫码付款功能,用港币付款。”该凉茶甜品铺的创始人赖逸珊来自香港,在南头古城开店近4年来,她感受到古城特有的生活气息,古城内浓郁的岭南文化更是深港“同宗同源文化底蕴”的最好体现。

  伴随着城市肌理与人文轨迹的不断更新,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南头古城通过引入艺术、创意等文化产业,让古城多元文化与烟火气并存。

  “我的儿子从香港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现在也来到南头古城开设工作室,我的女儿也准备接棒我在深圳的生意。”赖逸珊说:“现在很多香港人回来创业或者居住,很多朋友也看到我在这边创业有成,都很想过来,我也鼓励大家可以多回来。”(完)

【编辑:付子豪】
一见·为基层减负,总书记考察探落实 - 全国首个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确权登簿完成

一见·为基层减负,总书记考察探落实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3:02 来源: sp20240429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一年之计在于春。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让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是此次总书记考察探落实的重点之一。

  减负担 提质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然而,曾经一段时间,“痕迹管理”比较普遍,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令基层干部无法安心干业务、做服务。

  如何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基层干部降压减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十分关心。

  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基层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表海’、‘会海’泛滥,‘打卡’、‘考核’一大堆,‘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这个事情党中央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项治理,情况有所好转,但还要下点猛药,常抓不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港中坪村,近年来感受到了持续为基层减负带来的变化:村部挂的牌子大幅减少,和牌子一同减少的还有职能部门交办的事项、要求村里开的证明、村干部手机上种类繁杂的微信工作群……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乡村建设也更加如火如荼。2022年,村里又多了一块“牌子”——“常德市美丽乡村”。

  在港中坪村听取村干部的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抓基层 打基础

  村组道路实现硬化,电网改造全部覆盖,自来水通户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港中坪村看村貌察村情,把脉基层治理。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陕北岁月,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干起;赴任福建,一到宁德就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习近平总书记从基层中来,最了解基层治理的重要性。

  在一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2020年,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如今,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迎来关键一年,总书记再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意蕴颇深。

  党建强 基层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分享这样一份体会:“这些年,我去过很多村,发现凡是发展得好的,都有一个好支部、好书记。”寥寥数语,突显总书记对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关系的深刻把握。

  港中坪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近年来,该村强化党建引领,按照镇村主导、群众主体、乡贤赞助、协会管理的模式开展治理服务,“和美湘村”建设扎实开展。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的关键。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强调一以贯之。

  在党的二十大上,总书记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些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范得到修订,《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一批制度性文件相继印发……强基层、强党建,这是战斗堡垒百年弥坚的内在逻辑,更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原因所在。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洲

  海报:田兴洲 陈姝言

  编辑:朱笑熺

  校检:朱利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