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朝天扬帆》奏响重庆

发布时间:2024-05-01 10:31:39 来源: sp20240501

   中新网 重庆12月16日电 (记者 钟旖)15日晚,大型管弦乐音乐会《朝天扬帆》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奏响,拉开了重庆迎接2024年新年的音乐序幕。

图为大型管弦乐音乐会《朝天扬帆》现场。重庆民族乐团供图

  该音乐会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品,重庆演艺集团监制,重庆民族乐团创作演出,系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入选作品、重庆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资金资助项目。

  《光耀两江》《月润渝州》《花开四岸》《印象三峡》《锦绣武陵》《春醉巴岳》《梦逐山城》《朝天扬帆》……音乐会呈现的作品突出时代特点,描绘了重庆发生辉煌巨变的美丽画卷。

图为大型管弦乐音乐会《朝天扬帆》现场。重庆民族乐团供图

  据介绍,重庆民族乐团艺术家们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创作,反复推敲,细心琢磨,易稿十余次,最终以重庆两江汇合的磅礴气势、皎洁月光下的渝州诗意、两江四岸的璀璨风光、巍峨壮丽的长江三峡、独特秀美的武陵民族风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的重庆发展、山城创业的拼搏和奋进、激情浩荡再出发的朝天扬帆等主题,形成前述8个音乐作品。

  “我们希望,努力打造老百姓喜欢的,具有鲜明重庆辨识度的音乐作品,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乐队指挥、重庆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导演何建国介绍,音乐会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在创作上继承传统,努力创新,把艺术样式、音乐内涵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8个音乐作品立足本土,从传统出发,结合当下音乐创作技法和时代要求,进行音乐作品的转化和发展,既有重庆辨识度,又具有时代气息。

图为大型管弦乐音乐会《朝天扬帆》现场。重庆民族乐团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由重庆民族乐团和四川爱乐乐团联袂呈现。这也是川渝民族乐队与西洋乐队的首次合作,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

  何建国表示,希望通过音乐会,让观众在欣赏高水平音乐表演的同时,深刻感受重庆人民在时代浪潮中的坚韧与自豪。(完)

【编辑:钱姣姣】
“绿色引擎”撬动“蓝色动能”——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观察 - 福建海警组织舰艇编队在金门附近海域开展执法巡查

“绿色引擎”撬动“蓝色动能”——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观察

发布时间:2024-05-01 10:31:40 来源: sp20240501

原标题:新华全媒+丨“绿色引擎”撬动“蓝色动能”——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观察

  从清洁能源开发、海洋牧场建设等现代海洋产业,到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海水淡化等新兴技术,再到绿色港口、海洋生态修复等解决方案……在11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绿色引擎”撬动“蓝色动能”,成为此次到深圳参加海博会的企业、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正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旋律。

  科技助力,加快打开海洋能源“绿色宝库”

  走进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展区,深海可燃冰开采平台——蓝鲸一号、深远海浮式光伏实证基地等模型引人注目。其中深远海浮式光伏实证基地首批25家企业的46个组串光伏产品已安装到位,并于今年8月8日实现并网发电,这意味着我国海上光伏基地化、规模化建设又迈出了新步伐。

  11月23日,观众在现场观看中集集团展出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模型。(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海洋蕴藏着储量巨大的绿色清洁能源,记者在海博会上看到,在科技的推动下,从海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发电,到海上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开采,海洋能源“绿色宝库”加快打开。

  “海上风电+制氢”“海上光伏+海水淡化”等一系列“海上能源+”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出现。2023年5月,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这标志着中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11月23日,观众在中国石油展台了解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海博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我国海洋电力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9%,海上风电发电量是上年的2.2倍,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的开发不断推进,海洋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绿色低碳理念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

  绿色低碳理念也推动着航运业、海洋渔业的加快转型。海博会现场,应用电力、混合动力和清洁能源的各种类型“绿色船舶”,采用“风光储荷一体化”能源系统的“绿色港口”,提供着不同类型的“绿色航运”方案。

  招商局集团展示的双翼动力风帆超大型油轮,安装了两对高度接近40米的新一代大型硬质翼型风帆,可实现年平均节油率9.8%。在深圳港集团展区,展区工作人员介绍,2012-2022年,盐田港区吞吐量大幅上涨的同时,每个标箱碳排放却在下降,岸基船舶供电、龙门吊“油改电”、液化天然气(LNG)拖车应用三大举措可谓贡献良多。

  11月23日,观众在现场观看中国海油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模型。(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在海洋渔业领域,中集集团已相继投放超过20座海洋牧场平台。其中,位于烟台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可以养殖黑鱼、真鲷、斑石鲷等,平台应用分布式能源管控系统,利用5G网络低延时优势,精准实现了太阳能、风能等发电设备与供电无缝切换,最大限度发挥清洁能源发电效率;还配有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垃圾处理等,在5G网络支撑下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每天可产淡水20立方米,能够满足平台三天的使用量。

  “生力军”携手打造“美丽蓝海”

  在海洋绿色科技创新中,“国家队”是“主力军”,院校机构、中小企业则是“生力军”。“我们今年带来的智慧海洋小型USBL定位新系统,具有水声通信和水下组网全球领先技术。同时将‘首发’一款水质营养盐/多参数分析仪新产品,针对性解决公众对海洋环境监测的关注。”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学思说。

  11月23日,观众在招商局集团展台观展。(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三次参加海博会的广东海启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带来了“智能数字孪生海岸带”新技术,期望在日益受到重视的生态保护修复、涉海智慧管理等方面,与全球伙伴携手打造“美丽蓝海”。

  海洋是世界最大的生态系统,“双碳”目标的实现与之密不可分。在“绿色引擎”推动下,一系列海洋科技新成果正迸发出持久的“蓝色动能”,助力海洋经济朝着清洁、健康、多产的方向发展。

(责编:孙红丽、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