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花,为文物延年(为梦想奔跑)

发布时间:2024-05-01 12:21:21 来源: sp20240501

  图为杨景龙在修复文物。   咸阳市文保中心供图

  核心阅读

  今年50岁的杨景龙是陕西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的文物修复师,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多年,获得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在他眼里,每一件文物都弥足珍贵,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更多文物重焕活力。

  

  2023年年底,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颁奖环节上,来自陕西省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的文物修复师杨景龙收获了一枚奖牌——“全国技术能手”。

  最初得知自己获得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时,杨景龙很激动:“这是对我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肯定。”

  “一器一物,盛天下之美;一轴一卷,数千载风流。”每每修复完一件文物,杨景龙总感叹不已。在他眼里,每一件文物都弥足珍贵,支撑起每一名文物修复者的光荣梦想。

  现代文物修复,需要综合多学科知识

  在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库房,保存着245幅珍贵的高等级秦汉唐壁画,约340平方米。“这些壁画对研究历史、艺术和当时社会生活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杨景龙说。

  唐代出行的仪仗队是怎样的规模,使用何种仪仗?在唐墓壁画未发现之前,这些都是未解之谜。

  进入杨景龙的修复室,时间仿佛慢了下来。看着一件件躺在修复桌上的文物,望着墙壁上泛黄的壁画线描图,仿佛时光倒流,回眸千年岁月。

  唐墓壁画的内容丰富,有歌舞、游戏等各种场景。用笔或奔放泼辣、或飘若浮云,用色或简洁明快、或细腻精致。人物造型形神兼具,栩栩如生。

  在修复室,近50平方米的房间,四周墙面上挂满了各种壁画的线描图、病害图,地上静置着不同时期的待修文物,实验台上摆放着各种试剂和仪器设备,修复桌上手术刀、油画刀、竹签等工具一应俱全。

  “文物修复需要万分细心,一毫一厘地清理、加固、补配、全色,同样的动作需要重复无数遍。”杨景龙说,“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活,现代文物修复需要多学科的知识。”

  考古、历史、物理、化学、美术、环境气候、地质、气象、计算机等,样样都要学;古人的制作工艺及材料、考古发掘现场情况、出土时的环境、地质情况、后期保存的环境及管理,样样都要懂。“真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全才的能力,才能为文物延年,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杨景龙说。

  匠心修补,古老文物焕发活力

  “我的父亲是木匠,我从小跟着他帮忙,拉锯子、推刨子、钉钉子。”杨景龙回忆,这些工作练就了眼力和手上功夫,也让他对手工艺产生了兴趣。

  上大学时,杨景龙就读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从此与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迄今已有20多年。

  多年的专业训练,让杨景龙有了一双巧手。一个四象陶质彩绘罐文物,交到他手中时是一堆碎片,还有缺失,看不出原件。方案设计、技术路线、实验、拼对、粘接、补配、做旧、封护,耗时8个月,这件文物在“指尖”重获新生,走进大众视野。

  1978年揭取的昭陵陪葬墓段简璧墓壁画,就地保存在昭陵博物馆。2002年杨景龙团队打开夹板,进行第一次保护修复。最初拿到壁画时,仕女图部分已碎裂,散落粘连在桃胶布上。通过查阅考古资料和研究资料,团队历时两年之久,将283块壁画残块一片片拼成一幅“执扇仕女图”。

  在一次次修复工作中,看到一件件文物在自己手中重新焕发活力,杨景龙对从事文物修复的认知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份职业,到一份意义非凡的事业。

  “文物修复是继承前人的智慧,将几千年文明的风采展示给现代人。”杨景龙说,“文物活起来,首先得‘站’起来。经过我们的手,这些古老的文物重新焕发活力,走进展厅、走近大众。”

  传承技艺,让年轻人爱上文物修复

  现在,杨景龙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要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者。

  晚上,杨景龙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周末,办公楼里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街坊邻居见到他常问上一句,又加班了,整天忙啥呢?他只是哈哈一笑。

  当耗时5年、几易其稿,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学术专著《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印刷出版的那一刻,杨景龙松了一口气。

  这是咸阳市第一部文物科技保护修复专著,系统介绍了唐墓壁画的科技保护修复以及在新工艺、新材料、新做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壁画彩绘颜料的保存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壁画彩绘颜料的保存开辟了新思路。

  “颜色是壁画的精华,也是壁画的关键部分。”杨景龙介绍,书中记录的非接触文物颜色测量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测量、记录壁画的色彩,使色彩数据化,从而制订全面、科学的文物色彩保护方案。若干年后,即使文物实物的色彩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了改变,还可以根据当时准确测量的数据,还原文物最初的色彩。

  陕西省文博资源丰富。前不久,陕西省财政厅、省文物局联合印发《财政支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24条具体措施,其中包括“重点支持青铜器、彩绘陶器、壁画、丝绸、漆木器、书画、古籍善本等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该措施还提出,要强化队伍建设,支持实施文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我今年50岁,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做好‘传帮带’。”杨景龙说,“作为咸阳师范学院的兼职教授,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能给孩子们带来知识,让年轻人爱上文物修复,切实担当起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重任,树立起为文物保护事业奋斗的目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1日 1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开辟中约关系更美好前景(大使随笔) - 专访:发达国家的“脱口秀”已经结束——访马拉维能源部部长马托拉

开辟中约关系更美好前景(大使随笔)

发布时间:2024-05-01 12:21:22 来源: sp20240501

  不久前,中国同约旦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约共建“一带一路”迈上新征程,为双方深化务实合作注入动力,将开辟中约关系更美好前景,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建交46年来,中国和约旦不断加强各层级交流,提升各领域合作水平,友好往来日益密切。2015年9月,中约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同阿卜杜拉二世国王建立了深厚友谊,引领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约方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认为其“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约签署相关合作文件水到渠成、正当其时。

  共建“一带一路”,中约发展战略优势互补。约旦被称作中东“稳定绿洲”,是地区重要门户,积极倡导地区合作,在海陆空运输领域发展潜力大。中国为约旦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援助约旦萨尔特公路升级改造项目顺利推进。中国公司积极参与约旦数字经济发展,助力约旦加快数字化转型。如今,中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约旦正全面推进改革,着力实现“经济现代化愿景”。双方应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中约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中约互利共赢前景广阔。中国是约旦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今年前10个月双边贸易额近50亿美元。约旦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把握中国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中约新能源合作亮点突出,中国产电动汽车占约旦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达80%。中国企业积极开拓约旦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市场。中约相互投资涵盖矿产、能源、电子、制衣、工业园区开发等多个领域。中资银团为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提供融资,帮助约旦人民实现利用油页岩发电的梦想。随着中约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双方将开辟更多合作领域,在重要项目上集聚更多优质资源。

  共建“一带一路”,中约人文交流持续升温。两国在教育、文化、青年、新闻、旅游、体育等领域交流频繁密切。中国的春节、茶艺等传统文化内容和影视、动漫等潮流文化元素在约旦大受欢迎。约旦多所高校开设中文课程,每年数百名中国学生赴约旦学习阿拉伯语。约旦女高音歌唱家扎伊娜·巴尔胡姆来华采风创作的歌曲《丝路梦想》,赞颂了阿拉伯国家和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

  中约两国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深挖重点领域合作潜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推进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中国驻约旦大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7日 0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