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访宁吉喆:调动一切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6:50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北京3月7日电 题:访宁吉喆:调动一切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

   中新社 记者 夏宾

  今年是中国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称,挖掘经济动能,要调动一切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 中新社 记者 夏宾 摄

  “政府工作报告定下5%左右的增速目标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符合潜在增长率水平,更是积极进取、主动作为,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宁吉喆认为,这一数字考虑了“需要”“可能”“衔接”,并有利于鼓舞人心、提振信心。

  看需要,他指出,中国发展至今,新增就业需求依旧庞大,而增长与就业增收挂钩,需要一个合理、稳定的增长速度。

  看可能,中国具备支撑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条件。宁吉喆举例说,进一步激活超大规模市场潜能、生产要素条件综合比较优势、全球最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这些都会给中国带来新机遇。

  看衔接,宁吉喆称,虽然“十四五”规划没有提五年平均增长目标,但要根据每年的情况来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结合疫情三年平均增速4.5%和去年5.2%的增长,今年目标定为5%左右也较为合理。

  着眼长期,支撑中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动能在哪?

  宁吉喆强调,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调动一切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从需求侧看,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净出口。

  “最大的主动力是消费。”宁吉喆指出,要抓住超大规模人口形成超大规模市场迸发出的新消费潜力。从增量看,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起到主要拉动作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中的占比。

  投资也不可或缺。在宁吉喆看来,要进一步挖掘有效投资。虽然中国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新基础设施的需求还会不断产生,特别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基础设施新需求将涌现。还应看到技术改造投资、大规模设备更新、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求旺盛。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推进也会出现巨大需求。

  “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基础设施投资的潜能是巨大的。”宁吉喆说。

  关于民生领域投入,他提到,中国仍然有大量改善性、刚需住房需求,尽管过去两年这一领域投资增速下降,但需求仍在。

  把视野推向全球,中国外贸表现可否期待?宁吉喆说,受到少数国家的干扰和破坏,外部环境出现全球化逆流,但全球化大势不可阻挡,总体上还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只不过更加复杂化。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一方面跟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规模仍然很大,另一方面跟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潜力更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增长较快,发展空间广阔。

  “从‘三驾马车’的角度,中国今后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宁吉喆说。(完)

【编辑:胡寒笑】
全国政协常委姚志胜:融合发展互促共赢 扎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4月18日起施行

全国政协常委姚志胜:融合发展互促共赢 扎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6:51 来源: sp20240429

从春天出发,共向新未来。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人民网(香港)推出“从春天出发·港澳代表委员之声”主题报道,邀请港澳代表委员们,围绕今年参会的重点建议(提案议案),畅叙如何在新时代续写港澳的春天故事和崭新传奇,担当中央与港澳的双向桥梁。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受访者供图

“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探讨巩固深化各领域合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尽心献力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日前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融合”是他今年提案的关键词,意在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动能,并携手台胞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并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香港教育水平享誉全球,国际化水平位居前列,在出版技术方面已有多年经验。”姚志胜认为,香港具有独特优势,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出版事业发展。

对此,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大湾区教育出版产业联盟,探索行业规则对接和交流经验,深化大湾区教学合作;二是出台金融和人才方面的专项支援措施,加强大湾区教育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出大湾区“拼船出海”合作项目,推进教科书的对外交流合作;四是设立送审机制,为教育出版安全把关。

在姚志胜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可为推动两岸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福建是大湾区的近邻,加强大湾区与福建的联动合作,有利加快福建建设两岸融合示范区。”姚志胜建议,首先要建立大湾区与示范区合作联动机制,提供体制保证;其次要逐步加强大湾区与示范区在金融、科技、制造等行业的合作,并鼓励台企参与相关发展。

“在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另一关键是要助力青年发展。”姚志胜坦言,福建已有不少台湾青年创业园,但在规模和功能方面略显不足,未能适应示范区的建设需要。

针对这一问题,姚志胜从台湾青年在祖国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提出建议。“一方面,要树立标杆发展模式,构建示范区规模化青年创业就业集群,并兴建青年公寓,帮助台湾青年安居发展。”他说,“另一方面,要结合多方需要,将园区打造成两岸青年的研学基地及台湾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示范区和国情教育基地。”

(责编:燕勐、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