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04-29 11:13:49 来源: sp20240429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才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人造太阳”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自此中国人可以乘坐国产大型邮轮出海旅行;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正式开通,为我国建设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提供技术储备……回望2023年,我国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大国重器频频上新,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写下生动注脚,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下,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加强原创性科技创新,才能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唯有加强颠覆性科技创新,才能超越原有技术并产生替代,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从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到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再到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才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提供支撑。

  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我们掌握5大门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最终摘取了大型客机这一“现代制造业的明珠”,使C919顺利投入商业运营;我们不断推进结构创新和电化学体系创新,动力电池出货量领跑全球。相关案例充分说明:创新成果不能停留于“实验室”,而要运用于“生产线”;科技发明不能存放于“书架”,而要走上“货架”。既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更关注“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目前,我国基本构建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一些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也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分,要让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启工业革命大门,到电话、电灯的应用拉开电气时代序幕,再到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带来信息社会,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跃升。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我们定能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编辑:刘阳禾】
“瓷海明珠”搭“侨”出海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国家防总批复设立辽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瓷海明珠”搭“侨”出海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4-04-29 11:13:50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丽水12月25日电(邵燕飞 周健)浙江丽水龙泉,凭“瓷”生辉。龙泉青瓷被誉为“瓷海明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辉煌历程。近日,中国侨联发文公布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名单,龙泉青瓷博物馆榜上有名。

  据悉,龙泉青瓷博物馆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唯一的龙泉青瓷主题博物馆,系统研究展示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历史面貌,以及龙泉窑考古发掘成果,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馆藏文物总数12600余件(套)。

青年华侨参观龙泉青瓷。     龙泉市委统战部 供图

  如何更好地了解青瓷文化?如何以侨为“桥”助力传统文化“出海”?近年来,龙泉市委统战部、龙泉市侨联依托龙泉青瓷博物馆,创新文化交流追“根”寻“根”模式,先后开展“龙泉青瓷走进联合国大厦”“从深山到大海的故事”“听瓷语观世界——宋韵龙泉青瓷展”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引侨回归的“粘度”,不断扩大剑瓷文化影响力。

  “本土文化如同一座桥梁,不仅维持着异乡与故土的交融互通,更深深吸引着侨二代、侨三代了解祖国、了解家乡。”龙泉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非遗文化“出海”互动交流机制,举办形式多样中外对话、文化牵手活动,有利于不断增强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家乡的亲近感。

  “真的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过来看一看,我感受到了青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意大利的侨二代王璐日前参加了“浙丽同心、思享未来”活动,对青瓷作品非常感兴趣,他表示回去以后要立即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这次记忆深刻的“文化之旅”。

青年华侨体验青瓷制作。     龙泉市委统战部 供图

  “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能够摘下这块‘含金量’极重的牌子,对龙泉市的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龙泉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块沉甸甸的“招牌”有着非同凡响的含义,必须要拿出针对性措施,全力推进建设。

  广泛汇聚侨力、打造“交流窗口”。记者了解到,下一步,龙泉市将深化以侨为“桥”,引导海外侨胞、海外侨团等多方共同参与,开展更多富有地方元素、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动,推动青瓷文化资源“走得出去、留得下来”,建好具有龙泉辨识度、影响力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完)

【编辑: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