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行业聚焦数字化创新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6:53 来源: sp20240430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参观者在科曼医疗展位咨询洽谈。   新华社记者 张 帆摄

  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以下简称“杜塞尔多夫医疗展”)日前在德国举行。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余家医疗相关企业参展。其中,中国参展企业1458家,成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主办方表示,中国企业携各类创新产品亮相,展示了中国医疗企业的前沿技术,为全球医疗市场提供了全方位、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杜塞尔多夫医疗展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医疗设备展,本届展会系统展示了医疗器械设备、实验室分析诊断、电子医疗、医用耗材、理疗矫形五大细分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董事总经理艾哈德·维恩坎普介绍,为期4天的展会共吸引观众8.3万人次,其中3/4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创下近年来新高。

  展会上,多家中国企业跻身中心展区。在9号馆,科曼医疗展台的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吸引了不少采购商关注,首次展示的易智联系统也受到关注。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设备物联、数据互通以及远程医疗正成为各国医院的发展重点之一。易智联系统可用于医院内部监护数据共享、多平台浏览、系统互联互通等业务。

  在理邦展台,便携式彩超Acclarix AX9首次亮相。展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产品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影像技术,以3D效果呈现检测信息,使图像效果更加真实、流畅、具有层次感。

  深圳市在展会上专门搭建了有统一标识的“魅力深圳”联合展区。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介绍,共有200余家深圳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心电、血氧、超声、监护等多类型、高性能医疗产品。

  展会主办方发布的公告显示,近年来医疗行业数字化步伐显著加快,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电子病历和大数据等正推动行业发展。

  在展会现场,多家参展企业都展示了机器人辅助超声检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最新解决方案。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帮助诊断和监测神经系统疾病。项目负责人费赛尔介绍,该设备能够监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变化并进行分析,相比耗时两年半到3年的传统方法,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诊断只需约9个月,帮助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200多场医疗论坛和讲座。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斯纳表示,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传播医疗信息的新途径。但在涉及健康问题时,须谨慎对待。斯纳表示,目前正在牵头探索更好的指标和衡量标准,以更准确地评估网络视频上的医疗信息质量。

(责编:卫嘉、白宇)
国际观察丨西非萨赫勒政变频发反映治理困境和自主呼声 - “蜜蜂计划”:让青年人才带着运营思维进乡村

国际观察丨西非萨赫勒政变频发反映治理困境和自主呼声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6:54 来源: sp20240430

  新华社达喀尔12月8日电 (国际观察)西非萨赫勒政变频发反映治理困境和自主呼声

  新华社记者王子正

  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日前发生一起“未遂政变”,总统恩巴洛随后以国家机构已无法正常运作、存在严重政治危机为由,宣布解散议会。

  近年来,多个非洲国家发生政变,它们大多位于西非和萨赫勒地区。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国家近年来安全形势恶化,加上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政变频发。此外,它们都曾遭受西方殖民,政变的发生也与其国内反对西方新殖民主义、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有关。

  政变频繁发生

  几内亚比绍位于非洲西部,1974年独立以来政变频发,政局长期动荡。此次“未遂政变”中,国民警卫队指挥官维克托·琼戈率人劫走并释放了正在接受审讯的两名政府官员,并与总统卫队发生交火。总统恩巴洛当时正在阿联酋迪拜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琼戈在交火停止后被捕。

  2020年以来,马里、几内亚、苏丹、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加蓬等非洲国家均发生了政变或未遂政变。这些国家大多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之间的萨赫勒地区以及西非地区。这一情况曾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形容为“政变流行病”。

  这些国家发生政变后,联合国、非盟等国际组织多次呼吁相关各方保持克制,增进对话。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地区组织还曾对部分国家采取制裁措施,并表示不排除进行军事干预的可能。

  面临治理困境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上述国家发生政变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它们普遍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经济发展滞后等共同的治理问题。

  2015年以来,曾一度集中在马里北部的“伊斯兰国”“基地”等极端组织向周边国家扩展,导致恐怖袭击激增,造成这些地区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安全局势急剧恶化。据统计,2022年,萨赫勒地区的恐袭遇难人数占全球的43%。马里政治专栏作家卡迪尔·托埃认为,一些国家发生政变源于与恐怖主义有关的安全危机,这些国家的政府未能满足民众在反恐方面的期望,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指责。

  同时,这些发生政变的国家大多本就长期处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行列,近年来全球粮食、能源危机等又令当地经济和民生雪上加霜。联合国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仅在布基纳法索、尼日尔、马里三国,就有63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困境。严峻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加上一些国家的政府治理不善,引发军队和民众不满,催生了政变。

  自主呼声加强

  西非和萨赫勒国家以前基本都是西方国家殖民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获得独立,但独立后往往与前宗主国继续保持较强联系,特别是在经济上依然保留着浓厚的殖民地经济特征。分析人士认为,日益高涨的反殖民情绪也是导致近期西非和萨赫勒地区政变频发的重要原因。

  在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等多国,民众在政变发生后举行游行示威支持政变。一些国家的政治精英也纷纷对前宗主国表达不满,指责其推行新殖民主义。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非洲问题专家阿兰·安蒂尔指出,不少发动政变者提出追求“第二次独立”的政治主张,承诺将与前宗主国决裂。

  西方国家往往通过对非洲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强推西式“民主”,但非洲国家对此越来越不接受。几内亚过渡总统马马迪·敦布亚今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说:“非洲遭受着强加于我们的治理模式的折磨。这种模式对西方国家来说是好的和有效的,西方国家依据其自身历史设计了这种模式,但它很难适应我们非洲的现实。”

  近年来,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在政变后相继退出了在西方支持下建立的“萨赫勒五国集团”。今年9月,三国共同创建“萨赫勒国家联盟”,目的是“建立一个集体防御和互助的架构”。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说,这一联盟的建立具有“新的战略意义”,不仅意在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还树立了共同追求独立、维护尊严、促进经济解放的目标。(参与记者:韩冰、司源、吴晓颖)

(责编:崔越、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