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首次!挑战成功!

发布时间:2024-05-06 23:55:15 来源: sp20240506

  11月19日,首届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半马拉松在港举行,这是首个在港珠澳大桥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同场还举行首届东亚半马拉松锦标赛,吸引约8000名国际精英跑手及香港选手,在这条全球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通道进行半程马拉松竞速。

  中国香港田径总会主席关祺表示,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基建,能够在此举办半程马拉松活动对总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且,赛事有助吸引更多世界级运动员来港交流竞技,推动香港成为亚洲一流的马拉松赛事举办地。

11月19日,首届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半马拉松在港举行。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清晨时分,选手们在嘉宾和啦啦队的欢呼声下,从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出发,在朝阳照耀下奔向终点,开启跨海马拉松之旅。人们惊奇地发现,人群中年届68岁的香港艺人周润发穿着黑色背心、头顶鸭舌帽、戴着一副墨镜现身赛道,他笑着跟媒体挥手致意,也回应一同参赛的选手搭讪,结伴同跑。

  这是周润发首次挑战半程马拉松(简称半马),最终以2小时27分56秒完成赛事。完赛后,周润发笑言,他现在不做演员,改做运动员了。

68岁的香港艺人周润发现身赛道。参赛选手徐景胜供图

  “看下会不会真的跑死我”

  事实上早在1个多月前,周润发荣获第2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人奖,他在记者会上便预告,会在11月19日参加人生首个半马比赛,“睇下会不会真的跑死我。”他这样开玩笑道。

  当日,周润发全黑运动服上阵,以2小时27分56秒跑完约21公里赛道,沿途获不少选手加油打气,冲线时更有大批跑手高呼大赞:“发哥好嘢!(发哥好棒)”。

  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周润发表示,参赛过程跑得很舒服,“天公作美,不是太晒,还有点海风,好舒服。”赛道中其中一段上斜较为吃力,但不算困难。

  他还透露,明年1月还会再挑战半马,但暂未考虑挑战全马(即全程马拉松),他坦言,自己的体力无法应付5个小时的运动,2个半小时已是极限,现在他每天都有跑步来为未来的赛事做准备。

  “野生捕获周润发”

  问:可以去什么地方见到发哥?

  答:在香港,最大机会遇到发哥的地方,一定在山上。

  这几年,“野生捕获周润发”成为香港社交网站的大热词汇,他喜爱行山跑步,常被市民偶遇合照“打卡”,甚至有媒体整理出“8条发哥最爱行山径”。

  而周润发跑步的身影也常被媒体镜头捕捉,最有名的一次便是去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内地高考)开考当日早晨,出门跑步的周润发巧遇正排队进入考场的考生们,朝他们挥手,为他们打气。

今年2月,周润发参加第25届渣打香港马拉松(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 李志华 摄

  同年,周润发已开始参与各类跑步赛事,包括香港越野锦标赛,并以56分39秒冲线完成10公里赛事,而在今年2月举行的第25届渣打香港马拉松中,周润发也参加了10公里赛事,以大会时间1小时3分57秒完成。

  周润发曾说过,60岁之后我人生的第一部分已经完结,开始跑马拉松,已经7年了,我从前的故事是电影,现在的是马拉松。“人到了这个年纪,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对身体又好,那就坚持跑下去了。”( 中新网 微信公众号 作者:韩星童)

【编辑:田博群】
盘活高校智力资源 丰富历史文化滋养 - 山西临汾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跨境电诈案 涉案金额达2亿余元

盘活高校智力资源 丰富历史文化滋养

发布时间:2024-05-06 23:55:16 来源: sp20240506

原标题:盘活高校智力资源 丰富历史文化滋养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高校博物馆最初是为了服务学校教学和科研而设立的。随着博物馆事业不断繁荣发展,高校博物馆已成为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近日,许多高校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原本“深藏闺中”的历史文物、传世技艺、研究成果成为人人触手可及的公共资源,既盘活了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青春力量,又提升了博物馆的策展能力和研究质量。高校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场域。

面对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博物馆热”,让公众更好读懂文物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故事,对高校博物馆来说,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第一,既要用好基本陈列,又要办好临时展览,将高校博物馆打造成师生和公众增进地域文化认知、感知中华文明魅力的重要窗口。一方面,应努力展示博物馆所在的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的关系阐释清楚。另一方面,应把策展能力作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多原创展览品牌,让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感知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和灿烂辉煌。

第二,既要盘活高校智力资源,为各类策展活动提供充足支撑;又要激活高校青春力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薪播火。让高校博物馆里的藏品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推动社会公众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高校博物馆肩负的时代使命。近年来,各大高校博物馆组织校内师生组建志愿者讲解团队,提供专业细致的科普服务,让青春力量与传统文化更好地碰撞,既把爱国主义的种子厚植于广大青年学子心田,又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告诉人们,激发游览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三,既要积极主动应用最新数字信息技术,通过将静态展示和动态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又要加强文创产品研究开发,让更多人能把博物馆“带回家”。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做好场馆育人、展览育人工作。相关院校博物馆可联合开展考古专题讲座、文物文献资料学术研讨会、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等学术活动,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学术服务。另一方面要坚持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向观众靠近,在云端激发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高校博物馆当前推出的文创产品普遍比较单一,可强化创意设计,推出具有学校风韵和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文创产品走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和生活,让其背后的故事得以传承发扬。

(作者:刘礼堂,系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