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企业发展与澳门施政相得益彰

发布时间:2024-04-27 23:33:12 来源: sp20240427

人民网澳门12月30日电 (记者富子梅)“澳门特区政府2024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演艺之都、体育之城,恰好与第三期项目‘建文娱地标 创多元未来’的发展定位相契合,将有助澳门年轻一代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强健体魄,让个人成长与澳门多元发展、国家繁荣富强同频共振。”银河娱乐集团主席吕志和博士在该集团第三期项目开业之际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自回归以来,澳门就提出适度多元发展,摆脱一业独大的困扰。2023年澳门经济社会全面复苏,游客来了,景点热闹了,消费畅旺了,发展信心鼓足了。“旅游+”活力四射,+演艺、+体育、+会展、+美食等,旅游经济率先领跑多元发展。

“正是看到特区政府全力推动澳门综合旅游休闲业多元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施政举措及成效,银河国际会议中心、银河综艺馆及澳门安达仕酒店等应运而生,必将产生‘1+1>2’的效应。”银河娱乐集团副主席吕耀东指出,以银河综艺馆为例,可容纳16000人,是目前大湾区最新最大的室内综艺馆。银河国际会议中心以最先进的技术及设备、灵活多变的空间,满足不同规模会议的需求。已经举办姚基金慈善赛、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爱奇艺尖叫之夜、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等大型演出及比赛,并且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及地方等国际化、世界级的一流机构、歌手或乐队举办过多场演唱会。“让人欣慰的是,我们在疫情前就已经谋划配合澳门适度多元发展愿景的项目,并付诸行动,才有目前项目的落成投用,因此这一切并非巧合。”吕耀东强调指出。

统计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入境澳门旅客同比增长3.6倍,澳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实际增长77.7%,整体经济总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7.4%。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特区政府采取“1+4”产业适度多元发展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已初见成效,总体经济复苏优于预期,澳门经济正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希望2024年澳门旅客数量恢复如常,建议特区政府针对多元发展需要,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改善通关及交通措施,让旅客对澳门有更舒适的体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推动澳门明天更加美好。

(责编:艾雯、刘慧)
以动人笔触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 机遇中国之下的奋进新疆——写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以动人笔触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4-27 23:33:14 来源: sp20240427

原标题:以动人笔触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近年来,广大文学创作者把笔端对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以优美的笔触和丰富的艺术形式描绘美丽中国建设新画卷,书写了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恢宏历程,捧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如《树梢上的中国》《河湾》《山南水北》《福道》《森林沉默》《北京的山》《大湖消息》《这方热土:海南热带雨林》等。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故事,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呼唤一批更有深度广度温度、更震撼心灵的优秀文学作品。为此,建议广大创作者在以下方面着力。

丈量祖国大地,用文字讴歌盎然绿意。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为生态文学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鲜活素材。对于生态文学创作者来说,只有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通过蹲点、调研等方式采风,才能把生动情节刻画出来、动人故事展现出来,以更多更好的生态文学作品引发人们思想共鸣、引领百姓理念转变,让更多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尊重人民创造,用文学诠释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学创作,要努力挖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及其先进事迹,用文学之笔呈现他们可追可及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发挥这些榜样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让生态环保成为社会共识。与此同时,要特别关注百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创造,特别是在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沙治沙等生动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传递中国共产党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价值取向,讲好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背后的“中国之理”。

描画时代图谱,用文化浸润大众心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倡导“天人合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应当具有富足百姓精神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担当和作为。对于生态文学创作来说,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宝贵理念,弘扬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化内涵,增加生态文学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色,展现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另一方面,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唤起民众向上向善的生态文化自觉与自信,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持久的内生动力。

注重网上网下联动,助力青少年成长。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用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广大少年儿童领略祖国河山壮丽之美,从小养成“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养成热爱劳动、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生态文学也应适应社会需要和形势发展,抓好网络生态文学创作,推出有声读物、话剧、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进一步扩大生态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在网上网下感受到生态环境之变带来的幸福与美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夯实思想基础、凝聚奋进力量。

(作者:荣 枢,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