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2:21 来源: sp20240429

  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有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11月6日,中央政法委、浙江省委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

  六十载栉风沐雨,“枫桥经验”穿越时空焕发新活力。

  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在法治轨道上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社会长期稳定贡献了更大力量。

  典型引领

  “枫桥经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智慧、东方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是其最基本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更好回应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系统思维做实“抓前端、治未病”,探索出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全周期”诉源治理新模式。

  河南省开封市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民心工程”,由依法治市办开办、市司法局制作《宋都调解》法治电视栏目,依托宋都调解人民委员会专业力量,

  通过“电视+调解+普法”多元融合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开封人民调解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林海镇在化解“黑土地”纠纷工作中打破传统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方法,探索实施下沉力量“靠前”摸排、应急分队“靠前”处置、法律资源“靠前”服务的“三个靠前、就地化解”工作法,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生产和平安创建“两不误、两促进”。

  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包括上述三家单位在内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评选过程中既考虑到工作方法的时代性、创新性、实效性,又考虑到体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不同特点;既有化解婚恋家庭、邻里、土地、消费等矛盾纠纷的方法,也有建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等创新体制机制的方法。

  在“枫桥经验”纪念大会上,中央政法委对相关经验进行了表扬,以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工作创新。

  高位推进

  高位推进、高效谋划、高质落实。

  中央政法各单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使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最大限度化解在萌芽状态。

  最高人民法院升级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源治理功能,与全国总工会、住建部等13家中央单位建立“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截至2023年12月,“总对总”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增长到32920家、75338人,增幅分别为13.8%和24%;加强诉前调解工作,深入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助力基层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和就地化解。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各级检察机关持续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检察实践,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开展检察听证信访案件3万余件,同比上升12.6%,矛盾有效化解率近80%。

  公安部指导推动各地公安机关全面加强派出所矛盾调解室建设,全国1.4万个派出所派驻了人民调解组织,其余绝大部分派出所设置了纠纷调处室;持续推动警力向基层一线下沉,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警力比、社区民警警力占派出所警力比在40%以上;常态化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2023年评选命名第三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部省两级共命名“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413个。

  司法部大力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1180万件;指导各地抓好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持续向消费、旅游、金融、保险、知识产权、商事等领域拓展。

  此外,司法部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共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中心)1.3万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律师调解组织网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全国共建成59万余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60多万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全面建成、规范运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启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合力得到有效提升。

  百花齐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党中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形成了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生动局面,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强大助力。

  群雁高飞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

  浙江、广西、江苏等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科学有机融合,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红色动力”,把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和矛盾。

  促良法善治落地生根,让循法而行蔚然成风。

  虹口区是上海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是城市中央活动核心区。近年来,纠纷警情约占总警情25%。在区委政法委有力统筹下,虹口公安分局会同司法局在凉城新村派出所试点,建立街道领导下的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推动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源头化解。

  安徽、黑龙江等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小兰帮办”是甘肃省兰州市开发的群众办事小程序,很多群众在“小兰帮办”上反映矛盾纠纷。西固区线上将“小兰帮办”与各类解纷渠道和平台互联,升级为集全量归集、纠纷管理、预警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系统,线下将综治中心迭代升级为小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构建线上线下“一站式”解纷机制,让群众“进一扇门、登一张网、解万般事”。

  云南省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南屏派出所综合运用“融、问、调、议”四字工作法积极排查化解辖区各类邻里矛盾纠纷,让群众的“烦心事”变为“顺心事”,化“干戈”为“玉帛”;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坚持着眼源头、防范在先,发挥检察建议在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通过精准“问诊开方”推动矛盾风险源头治理……

  风清气正好扬帆,砥砺奋进正当时。

  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动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将一个个家庭的“小和谐”“小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大平安”“大稳定”。 【编辑:房家梁】

80余载寮都公学为中老友谊添注脚 - 探路电影工业化——青岛建设影视基地调查

80余载寮都公学为中老友谊添注脚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2:22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北京2月1日电 题:80余载寮都公学为中老友谊添注脚

   中新社 记者 吴侃

  在老挝万象,提起寮都公学,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学校是公认的培养精英的摇篮,入学名额一个难求。建校87年来,学校曾七迁校址,历经风雨,教学却从未中断,成为老挝华文教育的象征。

  寮都公学是万象中华理事会下属的华文学校,由老挝华侨华人于1937年集资创办。“在此之前老挝没有华文学校,寮都公学的建立让华裔孩子们有学可上。”寮都公学董事长兼校长林俊雄近日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说,早年间华侨称老挝为“寮国”,因此将学校命名为寮都公学,初建时仅有一间教室,十来个学生。

图为老挝华侨华人出资捐建的寮都公学爱心教学楼。(受访者供图)

  最初学校经营非常困难,资金和师资极度匮乏,是老挝华侨华人的热心支持让学校能坚持下去。“我常开玩笑说,以前我们学校就像一座庙,有华侨华人捐款,我们就把捐款人的名字写在墙上。那时候还有位老职工,常常开着破摩托车四处为学校筹钱。”林俊雄说。

  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彻底改变,寮都公学已发展成当地规模最大、学生最多的华文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预科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老双语人才。

  林俊雄介绍,目前学校有在校生3100余人,其中80%是非华裔,20%是华裔,当地一些政府官员也将子女送入寮都公学念书,还有来自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的学生。

  除了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平民化的收费标准,寮都公学最吸引人的是双语教学模式。在林俊雄看来,教学要充分尊重和融合本土文化,华文教育才能持续发展。

  “寮都公学的学生修完小学和初中的老挝语课程,要参加老挝教育部主办的统一考试,也要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毕业生会有两张毕业证书,一张老挝文的、一张中文的。”林俊雄说。

  “我们也很注重教师的本土培养。”林俊雄说,学校有40余名本土中文教师和70余名老挝语教师,很多中文教师曾到中国进修和学习;从中国来的外派教师还会定期培训本土教师,帮助他们夯实教学基本功。

2023年11月11日,寮都公学龙狮队在学校新教学楼落成典礼上表演。(受访者供图)

  寮都公学还将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承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林俊雄说,学校会定期举办中文歌比赛、中文朗诵大赛、中华才艺大赛等文化活动,学生们还组建了舞龙舞狮队和舞蹈唱歌才艺队等兴趣社团。

  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也带动“中文热”在老挝持续升温。林俊雄说,在中老铁路、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重大合作项目带动下,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落户老挝,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

  “很多中资企业配备了老挝语翻译,但仍愿意雇佣会讲中文的老挝员工,因为他们更了解当地情况,有利于业务拓展。”林俊雄说,每到毕业季,掌握中文的毕业生总被一抢而空。

  现在林俊雄最烦恼的是招生问题。“想学中文的学生太多,学校条件有限,实在有心无力。去年我们招收120名学生,招生日的凌晨1点多就有人来排队报名,两个小时就报满了。”

2023年11月,寮都公学的学生们在上课。(受访者供图)

  去年11月,寮都公学新教学大楼建成,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林俊雄说,以前50到60名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现在可以实现小班教学,学校还有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和卫生室等,设施越来越完善。

  “一路走来寮都公学经历太多艰辛,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老挝华侨华人的坚守,不管条件多么艰难,大家传承中华文化的决心不曾改变。”林俊雄说。

  他表示,先辈们创建了寮都公学,每一个“寮都人”都有责任为后代有书可读接续努力。(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