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制片技术:为影视剧中难拍的“飞行戏”提供“落地”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5:01 来源: sp20240429

在影视剧拍摄中,“飞行戏”是公认难拍的类型之一。而随着虚拟制片技术的应用,难拍的“飞行戏”也将呈现突破性的“落地”解决方案。

近期,在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元宇宙大会上,由九转棱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转棱镜)研发的"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公开亮相。该系统利用创新的科技手段,在“地面”便可实现高难度的飞行拍摄,不仅可以满足仙侠剧中的御剑飞行等特技飞行,也应用在模拟太空失重,航空驾驶模拟,奇幻超能力飞行、各类坠落、翻滚、飞跃、危险特技等场景中应用。据悉,该飞行系统已在平台IP古装仙侠剧、国家探月工程宣传片中实际拍摄使用,为项目提供了优质的飞行解决方案。

九转棱镜创始人郭雪纯表示:“基于传统拍摄习惯去使用虚拟制片技术,一直是我们坚持的虚拟制片解决方案,这次‘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不仅是一个创新的硬件解决技术,同样也是基于传统拍摄习惯,让剧组可以快速上手使用,为此‘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的研发联合了多家行业领先的软、硬件和视效厂商进行合作。为了拍摄现场更真实更高效的拍摄,我们通过洲明影视级屏幕高色域高亮度的技术,在人物身上反射出真实的动态明暗光影色彩变化。为了给摄影指导和导演更自由的创作空间,联合U-MOCO开发机械臂实时联动系统与实时渲染引擎通信,在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当角度,俯仰变化时真实反应到虚拟场景中产生角度透视变化,让导演、摄影指导可以轻松的在虚拟棚内可视化的完成360°无死角的调度拍摄。同时在视效上与尚影视效联合优化后期流程,在拍摄中实时录制同视角虚拟相机画面,让后期擦除载人机械臂和保护装置变得简单高效。”

“虚拟制片技术在传统影视和后期视效中属于全新的拍摄技术,这次和九转棱镜共同研发的‘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在影棚内就可利用虚拟制片技术解决动态飞行运动的问题。”尚影视效创始人杨志介绍,有别于传统绿幕抠像的方式,虚拟制片技术可以让导演、摄影、演员直观感受到周围环境,方便表演的投入和镜头的设计,在人物飞行姿态上,也实时与虚拟场景联动,让飞行的姿态,飞行运动的起伏与场景内的飞行路线高度契合,在视效里也赋予人物更真实的环境光照和动态光影变化,大大提升了后期效率,所见即所得。

据介绍,九转棱镜所开发的飞行系统,可操控双 MOCO 机械臂完成载人与拍摄场景联动,实现剧中角色、数字场景和摄影机运动的一整套“虚实”联动。不仅如此,九转棱镜更是为影视拍摄的多种可能性,提供了预制动画与实时两种解决方案。在预制动画方案中,将导演与摄影所构思的高难度飞行路径与场景编写成程序,只需演员站上载人机械臂,就可将预演画面完美再现。而实时解决方案更能为拍摄团队提供更多创作空间,摄影师可以通过操纵机械臂,在拍摄现场实现更多机位和飞行镜头的取景与调度。

传统的飞行拍摄常面临很多局限,在真实场景中拍摄,需要更多考虑架设威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绿幕拍摄对演员而言则很难得到更沉浸式的表演体验,光影变化也不够真实。可以预见这项技术上的突破,也将为影视创作打开更大的自由度。

(责编:曹淼、李源)
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内加尔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5:02 来源: sp20240429

  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不断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纵深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战线和社会治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典型示范是我们党推动落实工作的优良传统。近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会议表彰了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枫桥经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是见证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结出累累硕果的历史性时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不断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纵深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中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内涵

  “枫桥经验” 已经走过了60年极不平凡的历程。60年前,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确立其基本内涵和重要地位,60年来,“枫桥经验”见证了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反映了党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深入分析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内外形势,研究确定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认真总结并不断积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益经验,持续深化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最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的艰辛历程。60年来,“枫桥经验”的理论内涵不断深化,实践载体不断创新,始终不变的是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矛盾化解的实践主题、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使命初心。

  20年前,习近平同志指示创新“枫桥经验”,强调必须着眼于工作大局、必须营造法治环境、必须相信依靠群众、必须建立长效机制。20年来,习近平同志始终关心和支持“枫桥经验”的发展,总是能够在重要时间和关键时刻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秉持原义、发明新意,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明方向、坚定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实践主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实践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指出,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我们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内涵。

  二、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实践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这必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和鼓舞各条战线的同志比学赶超,掀起一轮全国上下学习践行的新高潮。

  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同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要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自治为先、法治为基、德治为要,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发挥人民群众在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治理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奠定扎实的社会根基。

  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基层,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要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这一实践主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对各类矛盾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不断深化诉源、警源、访源等多源治理,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更好地发挥调解在矛盾化解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构建分层递减式多元纠纷化解体系;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要提高全民法治素养,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合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要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做好人民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促进矛盾就地化解、问题就地解决。

  三、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促进社会治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党的二十大科学擘画了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六十载岁月流转,“枫桥经验”已经从浙江诸暨一地走向全国各地、从广大农村走向繁华城市。二十年风华正茂,新时代“枫桥经验”正以其蓬勃的朝气,展现出线下与线上、内陆与边疆、陆上与海上、国内与海外等全方位、纵深化推进的发展态势。我们要以纪念大会的召开为契机,着力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搭建平台、科技支撑,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编:马昌、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