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英国插手黎智英案严重违背国际法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0:25 来源: sp20240429

今年以来,英国频频借黎智英案干预香港事务。随着黎案开审,英方更公开为黎“加油打气”,高调会见黎的家属及所谓“国际律师团队”,妄称中方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公然要求废除《香港国安法》并将黎无罪释放。英方的行径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粗暴践踏。

第一,英国公然干预香港特区依法审理黎智英,违反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基本原则。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是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被明确写入《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原则宣言》《不容干涉和干预别国内政宣言》等国际条约和文件中。回归后,香港已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依法审理黎案,是香港特区践行《香港国安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宪制责任的题中之义。香港特区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审理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不受任何干涉。英方肆意施压特区司法审判,既妨害香港法治和司法独立,更侵犯中国主权,是典型的干涉别国内政的霸道行径。

第二,英国声称有权借《中英联合声明》介入香港事务于法无据。《联合声明》是中英为解决香港问题而达成的文件,核心是恢复中国对香港的主权。随着香港回归及后续工作完成,《联合声明》与英方有关的条款已履行完毕。《联合声明》没有任何条款明示或暗示英国在回归后还要对香港承担责任。英国对回归后的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其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恶迹昭著,现在竟侈谈所谓“道义责任”,寡耻之至!

英国拿《联合声明》中“中国对港方针政策”说事,诬蔑中方违反对英承诺及所谓“国际义务”。必须明确指出,《联合声明》第3条关于中国对港方针政策的规定,是中国就主权范围内事项作出的单方面政策宣示,既不构成中方对英方的承诺,更谈不上所谓“国际义务”。从根子上说,英国当年以武力强逼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而窃取香港,本身就是完全非法、自始无效的。中国有权收回香港,并决定回归后在香港实行的方针政策,任何国家都无权说三道四。英方在中英谈判中曾明确表示“不打算就英国和香港的联系提出任何与1997年整个香港的主权和管治权必须归还中国这个前提相冲突的建议,更不打算建议1997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与英国政府之间在任何级别上建立任何权力或汇报联系”。这正是中英最终达成《联合声明》的前提条件。英方现在却执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用意不言自明。

第三,英国自身国家安全立法严密、执法严苛,其抨击《香港国安法》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英方要求中方废除《香港国安法》,自己却拥有庞杂的国安法律体系,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毫不手软。2023年,英国还更新了《国家安全法》,增加“外国干涉罪”“间谍罪”等多项与外国“威胁”有关的罪名,并扩大执法机关权限,包含规范外国代理人活动、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域外管辖等内容,执法工具“一应俱全”。早在2013年斯诺登“泄密”事件中,英国政府就声称此事危害“英国国家安全”并发起调查,并动用《恐怖主义法》拘捕了涉事的英《卫报》记者,引发国际舆论对英政府滥用国家安全、侵犯言论自由的广泛批评。英国一面极力夯实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一面却鼓动反中乱港分子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凿洞推墙”,充分暴露其彻头彻尾的虚伪和双标。

厉行法治、依法办案,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应得到鼎力支持。法治香港不接受无端指责,不理会指手画脚。英方应以国际法为镜,正衣冠、端品行,恪守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停止借黎案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把尊重中国主权、不干涉中国内政落到实处。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责编:燕勐、常红)
旅游需要网红效应 但非旅游的全部 - 广东省肇庆市原副市长陈家添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旅游需要网红效应 但非旅游的全部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0:26 来源: sp2024042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旅游需要网红效应 但非旅游的全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新京报记者 周博华 摄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老牌旅游城市哈尔滨爆火“出圈”,而此前,山东淄博、河南洛阳借助网络流量翻红,福建泉州也因簪花受到游客们关注。在流量加持下,旅游城市如何才能“长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旅游需要网红效应,但这不是旅游的全部,各旅游目的地城市应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业环境等多个方面下苦功夫。此外,就“旅游场景中过度使用人脸识别问题”,戴斌建议取消游客入住宾馆酒店必须“刷脸”的规定。

  谈 发展

  应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戴斌表示,旅游目的地发展有其基本规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打造知名度,就需要市场宣传。“全国范围内我们正常监测的旅游城市有343座。”面对这么多城市,游客要如何选择?在戴斌看来,“通过打造网红城市快速提高城市知名度有一定道理。”但他也表示,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旅游目的地城市还需要打造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如果一座城市的公交、地铁、车站、机场、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交通设施不完善,则可能影响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另外,还要打造完善的公共服务,比如旅游过程中出现问题,游客找谁;遇到强迫消费,游客如何寻求帮助等。

  同时,旅游目的地城市应在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市场主体培育方面下功夫。戴斌举例说:“导游、驾驶员、餐厅服务员、酒店接待员,如果这些从业者没有很好的获得感和职业尊严,如何给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戴斌认为,从上述几个方面系统地来看,流量带来的网红效应只是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过程中的一个链条,“这只是河流上翻腾的浪花,但我们更要关注静水流深的河床。如果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业环境达不到应有的现代化水平,那么网红只能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不是永不凋落的繁花。”

  谈 复苏

  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陆续涌现的网红旅游城市对推动全国旅游产业复苏有何作用?其他旅游城市应如何看待流量带来的“出圈”?戴斌分析说,旅游的发展有经济价值、实用价值、情绪价值。“不管是哈尔滨的雪花、上海黄河路上的繁花,还是福建泉州的簪花、海南三亚的浪花,一个又一个网红城市都带来非常好的情绪价值,推动了旅游复苏,这对旅游市场恢复有积极作用。”

  他同时提醒,各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要走自己的道路,不要被带偏。“这就如同我们的生活,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静水流深,不是每天都要敲锣打鼓。所以各个城市要下更大的决心、有更多的耐心把交通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业环境、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渐提升上来。”

  戴斌建议,各个旅游目的地城市要科学把握旅游经济的基本规律,多考虑游客需求和市场反馈。“不管多么网红的城市,哈尔滨、淄博,或是黔东南的‘村超’‘村晚’,传递的是善意、真诚、温暖,尤其是真诚,至关重要。”戴斌表示,很多年轻人可以接受有瑕疵的真诚,但不会接受过于完善的“表演”。

  “所以如果网上宣传得越好,但游客在现实当中并没有感受到这种良好的氛围,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对旅游目的地发展反而会带来伤害。”戴斌建议,应厘清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当地文化宣传的关系,“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绝不是旅游的全部。”

  谈 建议

  建议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的规定

  戴斌指出,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省市的宾馆、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机构都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游客除了要出示并由接待人员查验身份证件,还要到专门的人脸识别设备前“刷脸”才能入住。该措施不仅降低了服务效率,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满和投诉,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调查表明,欧道、中安、华视、沃土、蓝色妖姬、海康威视等酒店用人脸识别终端的单价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酒店需要安排1台-4台终端,厂家还会收取年度系统维护费用。进一步调研发现,度假区、滑雪场、索道、主题公园、博物馆、图书馆、机场、码头、火车站等旅游流量入口和消费场景安装人脸识别终端也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且强制使用的场合也是越来越多。

  戴斌表示,现在让游客做人脸识别的地方都是按照“告知且同意”的原则实施的,即公安部门告知旅馆、酒店、民宿,然后旅馆、酒店、民宿也同意做。

  为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便利旅游消费,促进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提升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戴斌建议公安部对强制酒店、度假村、民宿等旅游住宿机构购买和使用人脸识别终端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包括要求安装的法律依据、要求安装的部门和层级、是否指定厂家品牌、是否与原有的身份证查验系统并行,是否要求同步上传信息等,及时指导各地公安部门取消游客入住宾馆酒店必须“刷脸”的规定,并召回相关的软硬件设备。

  戴斌表示,目前,除2022年颁布的《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登记时,应当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按规定的项目如实登记。接待境外旅客住宿,还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送住宿登记表”外,依据“法无授权不可行”的原则,不再要求旅游者履行“刷脸”义务,也不能要求旅游住宿机构履行查验身份证件之外履行生物信息和涉及旅游者隐私数据的采集义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度假区、主题公园和交通企业的同类情况做专项调查。

  同时,戴斌还建议中央网信办尽快实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并加强对征求意见稿第九条的监督检查。该条明确要求“宾馆、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经营场所,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的,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等为由强制、误导、欺诈、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对“告知且同意”等涉嫌侵权的变通做法做出明确提示并做出整改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设备供应商、信息采集部门、管理部门提出专项数据和隐私保护具体的、可执行的、可查验的要求,会同国家数据局等部门针对旅游旅行过程中个人隐私、商业机制和数据安全,建立有效的法制管理体系。

  如果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业环境达不到应有的现代化水平,那么网红只能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不是永不凋落的繁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王真真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