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融合为体育强国建设抹上青春色彩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9:02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教体融合为体育强国建设抹上青春色彩

   11月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结束全部805个小项比赛。晚8点,在风景秀丽的广西南宁青秀山铜鼓广场,首届学青会落下帷幕。

   自本届学青会开幕以来,伴随着主题曲《青春遇见》的旋律,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体育健儿挥洒汗水、奋勇争先,为体育强国建设抹上明亮的青春色彩。

  促进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

   “首届学青会全面检阅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体现了教体融合改革的成果,起到了带动更多青少年了解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从事体育的作用。”学青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李辉总结。

   学青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表示,在为期10天的比赛中,校园组34个代表团当中有30个代表团获得金牌,其中47人21队106次打破42项赛会纪录,尤其是西藏代表团获得1金1银1铜,改写了其自1996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来27年无奖牌、无积分的历史。

   此外,学青会的项目设置凸显了中国年青一代多样的运动选择,冲浪、霹雳舞、攀岩等新兴项目为这届盛会增添了不少新意。“不只为了赢,更为了快乐”,体育运动逐渐成为满足青少年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

   “学青会是广西承办的第一个竞技类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广西助力全国各地的年轻运动员尽情展示实力,参赛运动员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竞技水平,学青会成为中国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通道。”李辉表示。

  给年轻人创造发展的舞台

   学青会不仅是切磋技艺的赛场,更是年轻人成长发展的舞台。

   本届学青会上,很多项目都涌现出实力不俗的少年新星。他们之中很多人已经拥有征战国内高水平联赛甚至是代表国家队征战国际大赛的经历。比如女子排球U18组亚军济南队中的孙虹云,不到16岁就开始参加国内最高水平的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滑板项目男子碗池冠军陈烨在一个多月前的杭州亚运会上已经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值得关注的是,从东京奥运会开始,不断有一些新兴运动项目加入奥运会。这些新兴项目更多是青年人喜欢并且广泛参与的运动项目,例如滑板、冲浪、霹雳舞等,这些项目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更加开放,更加面向社会。

   “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今后运动人才培养在充分发挥体校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面向社会、面向学校、面向家庭。”李辉说。

  教体融合深入人心

   超全国成人纪录、平世界纪录的福建女子举重运动员徐璐莹,跑“赢”亚运冠军的浙江14岁田径小将陈妤颉,这些闪耀的体坛新星得到大家的关注。好成绩背后,离不开体教双方的共同发力。平日里,这些青少年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在少体校训练,是通过体校与优质教育资源结合的培养模式打造出来的教体融合冠军。

   “本届学青会是全面推进教体融合的盛会,不仅体现为赛事融合,也体现在理念的融合。”郝凤林说。

   在学青会的舞台上,涌现出许多教体融合的受益者。本届学青会上,以南宁第十七中学队员为主力的南宁女足表现突出。从2019年开始,广西足球协会与该校合作共建广西女子足球精英梯队。如今这支“校队”已培养出中国五人制国家女子足球队队员潘彦宏等一批“希望之星”。

   “这就是体校与优质教育资源结合的模式。”李辉说,“目前国内的体校发展模式有的是自办文化课,有些是依托优质教育资源。但总的来说,趋势就是要更加重视这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记者 王东 周仕兴 王瑾雯)

(责编:李昉、郝孟佳)
国际观察:坚持普惠包容 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 - 厄尔尼诺事件预计4月前后结束

国际观察:坚持普惠包容 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9:03 来源: sp20240429

近年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激化,由此导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去全球化、全球化分裂现象,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又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在经济全球化高歌猛进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国家之间的层面来看,发达经济体利用其领先的经济、科技优势和对其有利的国际经济规则、国际经济秩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受益者。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新兴经济体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推行对外开放,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攀升。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低收入经济体、最不发达经济体,由于其在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加之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因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益相对较少,甚至被“边缘化”或被排斥在发展进程之外。

从国家内部的层面来看,在市场开放条件下,财富愈发向少数人或集团集中,形成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经济全球化促使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调整利益格局,加剧收入鸿沟,二者相互叠加,导致近年来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抬头趋势明显,令国际社会在经济全球化问题上严重撕裂,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则成为了少数国家推行去全球化、全球化分裂政策的矛头所向。

然而,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推行去全球化、搞全球化分裂,只会导致一损俱损、一输俱输,甚至可能会使本已复苏艰难的世界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深渊。

因此,在世界经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人类社会的唯一正确选择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向着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必须维护所有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在国际竞争中推动本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体系中位置上升的正当权利,坚决反对以“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或推行所谓“去风险化”政策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的正当发展权利。同时,正视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发展鸿沟。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地位,切实增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从而推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保护那些具有严重脆弱性的低收入经济体、最不发达经济体,防止其因自身“能力不足”而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的获利范围之外,甚至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利后果的被动承受者。

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关键是要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切实推动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真正促进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全世界人民只有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经济全球化才能够行稳致远,人类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是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崔译戈、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