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8:21 来源: sp20240429

  在上海杨浦区,新版“社区云”通过为街道提供400余个数据共享接口、归集近600张各类库表和超2.2亿条数据,让社区工作者实现填报减负,把更多精力放到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上。“现在好了,居委会干部在手机端就能完成所有的居民告知工作,我们更省心了,居民也更方便了!”当地四平路街道工作人员如此感慨。

  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要求真务实抓落实”时语气坚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啊,就像‘牛皮癣’,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必须不断健全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自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一系列举措,一年年推进,为基层松绑减负、促干部担当作为,凝聚起全党上下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精简会议与发文数量,把干部从会议和文件中解放出来;科学评价干部政绩,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及时纠正随意增加村级组织负担的行为,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基层减负有“量”更有“质”,重“形”更重“效”,形成了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的实干氛围。

  切实为基层减负,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针对新变种、新现象大兴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江苏如东县对“多头考核、搭车考核、重复考核、交叉考核”等乱象出实招,搭建综合考核纪实研判智能平台,为不同单位设定不同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做到“考准干得好的、用好考得优的”。青海有关部门制定“三张清单”,对“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多、不合理证明事项多”等问题坚决说不,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激发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基层减负务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准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深入推进精准治理。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关键要在建立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上下功夫。制度建设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比如,打破“数据孤岛”,规范各类政务APP、账号与工作群组的建设、使用和安全管理,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以严密制度约束“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建章立制、久久为功,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才能让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真正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加强真抓实干的作风建设,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要清醒看到,基层负担重、减负难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必须继续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努力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必能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共抓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编辑:邵婉云】

安徽滁州:拥抱长三角 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 坚定法治自信(思想纵横)

安徽滁州:拥抱长三角 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8:22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安徽滁州1月9日电 (记者 张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滁州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8日,中央及安徽省直媒体赴滁州市调研采访活动在安徽省滁州市启动,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在介绍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如是说。

资料图:安徽滁州城市一景。(无人机照片)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是长三角地区中心区城市之一,也是坐拥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双圈籍”城市。

  据介绍,滁州市近10年GDP年均增幅居全国第一,2022年增速居安徽省第一、长三角第二。预计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0亿元、增长7%。

  聚焦平台建设 开门拥抱长三角

  许继伟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多年来,滁州市坚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在安徽省率先实现与沪苏浙县(市、区)、园区合作全覆盖。

  在毗邻地区合作方面,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一期完成产业布局、二期加快产业项目导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1个、总投资840亿元,其中50亿元项目2个、百亿元项目3个。天长——六合新型功能区完成起步区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明光——盱眙新型功能区已入驻企业21家。

  在结对合作方面,滁州推进与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3个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在安徽省率先挂牌,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超230亿元;定远合滁产业园启动建设。

  在园区合作方面,苏滁高新区获评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安徽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滁州与上海杨浦、徐汇共建“科创+产业”伙伴园区;滁州经开区获批安徽首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跻身国家级开发区50强。

  聚焦转型升级 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滁州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聚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资料图:安徽滁州一家光伏企业的生产场景。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许继伟说,滁州市一直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安徽省内率先实现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的县域全覆盖。

  其中,滁州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值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产能均占安徽省五成以上;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了比亚迪、国轩、力神、天合等一批头部企业,产值增长超25%;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483家。

  同时,滁州市加速提质提效制造业,推深做实八大产业链“链长制”,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24家,总数达2567家;新增福莱特玻璃、捷泰电池2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8家。民营经济考核居安徽省第二,7个县(市、区)获评先进,占安徽省近五分之一。

  聚焦“双招双引” 海内外英才聚滁州

  许继伟介绍,滁州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连续两年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招大引强,用重大项目增量做大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

资料图:安徽滁州自然风光。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滁州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13个、新开工510个、新竣工320个、新投产350个,东旭光电、晶隆半导体、正泰二期等13个8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国轩高科、旭合一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捷泰电池、天合储能、中润新能源、昆宇新能源、美达伦光伏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参加安徽省集中开工项目376个、总投资28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亿元。投资“赛马”连续6个季度获安徽省激励。

  在招才引智方面,滁州连续三年实施“十大举措”,启动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举办系列人才活动,与吉林大学等32所高校成为“人才合伙人”,2023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数均较上年翻番。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新获评国家级领军人才、省重点人才计划、省人才团队数均居安徽省前列,人才政策兑现“四即四享”。人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案例获评“全国百佳案例”,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安徽唯一。

  许继伟说,下一步,滁州市将锚定打造长三角“四个地(产业辐射腹地、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吸引人才的集聚地)”、建设“七个强市(动能强劲的科技强市、智能绿色的制造强市、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英才荟萃的人才强市、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目标,奋力在安徽省争先进、在长三角创一流,以滁州的“稳”和“进”为安徽省大局多作贡献。(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