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童话王国”半个世纪后,丹麦女王正式退位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4:25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1月14日电(甘甜)在执掌“童话王国”半个世纪后,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于当地时间1月14日正式退位,王位将由其长子腓特烈王储继承。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当地时间1月14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正式退位,结束其长达52年的统治。其长子腓特烈王储即将成为新一任丹麦国王腓特烈十世。

资料图: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执掌丹麦半个世纪

  当地时间1月4日,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最后一次以君主身份公开露面。现年83岁的女王乘坐“金马车”穿过丹麦首都,不少民众冒着严寒、强风和雨雪,在沿途为她挥舞旗帜并欢呼。

  自出生之日起,玛格丽特二世就备受丹麦民众喜爱。1940年4月9日,德国纳粹入侵并占领丹麦;大约七天后,丹麦王后英格丽特产下后来成为女王的公主玛格丽特,她的诞生也由此被当地民众称为“黑暗中的一丝光明”。

  13岁成为王储、31岁登基,玛格丽特二世执掌了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制国家,长达半个世纪。她的丈夫亨里克亲王已于2018年去世,留下了她和长子腓特烈王储,以及次子约阿希姆亲王。

  多年来,玛格丽特二世广受民众爱戴。路透社报道称,女王在全国各地进行巡游和访问期间,常常与普通民众深入交谈。

  一名55岁的教师曾表示:“我认为女王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她在访问小镇时可以很快了解当地情况,而且对历史和这个国家有着广泛认识。”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退位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图片来源:美联社报道截图

“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工作”

  除了较为亲民的行事风格,翻开女王的“简历”,可以说是兴趣广泛,在考古、美术和文学方面均颇有造诣。

  据介绍,女王精通法语、瑞典语、英语和德语,就读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她的许多作品曾在丹麦国内外展出,还有插图被收入用丹麦语翻译的《指环王》。此外,她担任过电影的服装设计师和美术指导,设计了数十套服装和剪纸装饰作品作为布景的基础。

  无论是在法国的城堡,还是在丹麦王室阿马林堡宫和和平宫中的工作室,玛格丽特二世总会投入创作。她曾表示:“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工作。我好像通常都能找到时间。”

资料图:2014年4月2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亨里克亲王一行来到苏州,参观游览苏州拙政园。 中新社 发 王思哲摄

曾两度访华

  值得一提的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系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国家元首,曾于1979年和2014年两次访华。

  1979年9月访华期间,玛格丽特二世夫妇到访了中国多地。在西安,他们参观了兵马俑;在桂林,他们坐竹排赏漓江美景;在杭州,她称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名不虚传……

  2014年4月28日,故地重游的玛格丽特二世在谈及中国的发展变化时,又不禁感慨,“今早从酒店窗户眺望黄浦江对岸的浦东,让我想起35年前第一次访问上海时,那里还是一片农田。”

  对于第二次访华,玛格丽特二世还表示,从北京到南京、上海等地,一路乘坐高铁,访问内容丰富而有趣,“我相信并期待着丹中双边关系翻开新的篇章”。

资料图: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交棒”长子

  202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玛格丽特二世由此成为了欧洲在位时间最长的现任君主,也是世界上唯一在位的女王。

  多家外媒注意到,两位女王不仅是“远房亲戚”,即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在生活中也关系融洽。

  玛格丽特二世此前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曾谈到了两人的友谊,透露说她们在聊天时会使用各自的昵称(“黛西”和“莉莉贝特”)称呼对方,“我们确实很亲密,但我不想到处表现这一点。”

资料图: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及其长子腓特烈王储。

  而今,登基52周年之际,玛格丽特二世终于卸下了肩上的重担。现年55岁的长子腓特烈王储将真正从母亲的背后,走向世界的聚光灯下。

  此前,腓特烈王储在演讲中曾这样说道,“当那一刻到来时,我将掌舵这艘船。”他承诺,在领导丹麦方面,“我将以(母亲玛格丽特二世)你为榜样,就像你以你的父亲为榜样一样”。(完)

【编辑:曹子健】
河套合作区:为深港合作提供新的“空间着力点” - 证实!双色球开出超7亿元一等奖,6.8亿来自同一网点

河套合作区:为深港合作提供新的“空间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4:26 来源: sp20240429

  陈宏胜 郑佳斯 胡雅雯

  提要

  站在新起点,全面整合优势发展资源,发挥新平台优势,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跨界大都市区,逐渐成为深港合作的新方向。

  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出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未来深港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着力点”。

  随着《规划》的颁发,深港将加快落实共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重大使命。在此背景下,找准双城合作新的增长点已非常紧迫,这也关乎深圳和香港两座现代化都市比较优势的再次扩大,而科技创新则为深港合作提供了“强强联合”的“发力点”。深圳和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子星城市”,关系极其紧密,科技创新则是深港跨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全面整合双城优势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突破口。

  当前,深港双城发展水平不断拉近,推进深港高水平合作已成为深港双方的重大发展共识。香港要从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拓展建设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亟须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科技创新合作。香港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而深圳科技创新产业链完整,科技创新企业规模不断增长,头部科技创新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创新优势明显。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港所要承担的国家责任越发重大,深港科技创新的合作不论对于国家大局还是地方优势的保持均具有长远的意义。

  毗邻香港是深圳重要的地缘优势。从经济特区建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经验”和“深圳模式”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可行可靠的实践参考。从承接香港订单和技术转移、发展“三来一补”产业到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深圳快速建立了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城市的发展基础和活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最为瞩目的先锋城市之一。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深港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两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互相成就。在这段辉煌的发展历程中,深港产业合作也完成了从“订单-生产”模式向“投入-研发-生产”模式的转变,并不断提升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合作水平,深港合作从差异化互补过渡到高水平竞合的发展阶段。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香港北部都会区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国家重大创新发展平台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深港合作有了更坚实的空间支撑,由点及面,也逐渐呈现出了深港现代化跨界大都市区的空间形态。香港和深圳差异化的定位和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双城共赢共荣的重要保障,如今摆在两座城市面前的共同课题就是如何下好科技创新这盘大棋。

  站在新起点,全面整合优势发展资源,发挥新平台优势,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跨界大都市区,逐渐成为深港合作的新方向。面向未来,深港双城要主动应变,积极有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地方问题与全球挑战,为“一国两制”增添更多成功实践。

  第一,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齐头并进,打造新发展高地。发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联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发展,以金融优势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加强深圳临港板块之间的互动和机制衔接,重点优化河套合作区和前海合作区发展路径,提升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和金融合作,为香港科技创新和金融产业资源提供转化空间和拓展空间,将深圳临港板块打造成为全球企业的投资优选地。

  第二,充分整合区域空间资源要素,创新性建设跨界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需要深港双方共同发力,才能有效发挥跨制度的空间邻接优势,要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的规划建设,完善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口岸经济圈运作模式,探索运行跨界合作新机制。香港临深片区和深圳临港片区目前发展差距较大,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规划建设要为深港接壤地带的未来发展提供先行经验,并积极协同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建设,助力香港全方位融入大湾区。

  第三,依托深圳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全产业链优势,发挥深港金融、科创、专业服务等比较优势,推进全球性优势产业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深港合作要建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框架下,充分利用区域的整体优势,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区域是深港经济繁荣的基础,也是深港在科技创新领域能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总体空间规模较小,但空间开发潜力巨大。要做好区域全局的科技创新产业统筹规划,将河套科技创新合作置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位置进行路径设计,才能充分激发“小地块”的“大潜力”。合作区内部不同园区也要通过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促进深港合作,强化两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全产业链整合,完善产业发展平台支撑体系。

  第四,促进市场要素的双城流动,建设新型跨界统一大市场。当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科技创新领域的进步需要充分调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发展壮大,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能动性,以保障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中能够拥有持久的动力和韧性。在具体合作中,要理顺两地企业管理运作机制,推动深港企业经营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互认互通,促进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市场融合发展。

  第五,加强深港社会民生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民生问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将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进一步发展北部都会区。深港双城均不同程度面临空间有限的问题,深港临界地带的开发是应对土地空间资源短缺困境的重要途径,打造“双城三圈”空间格局,满足不断增加的居住空间需求及人居环境品质要求,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同时,关注双城家庭和流动群体需求,升级深港口岸服务圈,便利两地居民日常生活。

  第六,深港合作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区域性公共卫生安全政策高效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区域性突发事件的跨界应急机制,优化深港应急性资源供给配置,作为“共同体”迎接全球挑战和潜在危机。(深圳特区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