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选手已获巴黎奥运会165个小项的参赛资格

发布时间:2024-04-28 07:42:55 来源: sp20240428

17日,巴黎奥运会迎来倒计时100天,目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已获得巴黎奥运会165个小项的参赛资格。

受东京奥运会延期影响,巴黎奥运会周期备战工作启动晚、时间短,但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强训练、以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备战盘点和督导工作,牢牢把握备战工作主动权。杭州亚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将竞技体育工作重心转向巴黎奥运会备战。各项目国家队紧盯巴黎奥运会目标任务,把党的建设、国家队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专项教育等重点工作与巴黎奥运会备战紧密结合、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3年5月20日,中国队组合刘雨辰/欧烜屹(右)在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半决赛男双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不久前,止步羽毛球亚锦赛八强的中国队组合刘雨辰/欧烜屹凭借此前的奥运积分领先优势,为中国队赢下了第二个巴黎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席位。至此,中国队成为唯一获得巴黎奥运会羽毛球项目全部满额席位的队伍。

不仅是羽毛球,中国队的六个传统优势项目举重、射击、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几乎都是满额参赛的状态。集体项目方面,中国女篮、中国女曲、中国女子水球队等都已经获得了参赛资格。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中国田径队仍然在奋力争取更多的参赛资格,中国游泳队也有望实现全项目参赛。

据介绍,当前,巴黎奥运会备战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各项目队伍也将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全力以赴迎接巴黎奥运会“大考”。根据赛程安排,到6月底各项目奥运积分赛、资格赛全部结束,中国运动员还将在自行车、柔道、网球、橄榄球等项目上力争获得更多小项的参赛资格。

5月和6月,攀岩、滑板、霹雳舞、自由式小轮车这4个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项目,将在上海和布达佩斯进行两站奥运资格系列赛。中国射箭队也将在接下来的世界杯赛上争取更多巴黎奥运会席位。集体球类项目上,中国女排将参加5月开始的世界女排联赛,世界女排联赛的战绩也将直接影响中国队能否取得奥运入场券。

2月22日,中国女排球员在训练中。新华社记者贾浩成摄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项目设置看,巴黎奥运会较上届奥运会金牌总数减少10枚,我国举重、帆船等项目因设项原因争金点减少;还有个别夺金项目因新老交替等原因出现竞技水平下降。从外部竞争看,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都已展现出不俗实力,有的新兴国家/地区快速崛起,有的项目职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各国/地区选手间的实力水平拉近。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抓住最后的100天,全力备战,进一步完善巴黎奥运会备战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国家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组织巴黎奥运会第二轮备战督导“回头看”和备战盘点,并不断提升国家队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推进体能强化,同时严肃开展巴黎奥运会参赛选拔工作,守牢反兴奋剂工作安全防线,力争在巴黎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记者王君宝)

(责编:王仁宏、杨迪)
今天,我们怎么做科普(新语) - 激情与梦想永不谢幕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引发热烈反响

今天,我们怎么做科普(新语)

发布时间:2024-04-28 07:42:56 来源: sp20240428

  当下的科普更需要注重从“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变,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转变

  日前,“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举行。“科学与中国”组委会号召两院院士主动承担科普社会责任,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传播到祖国大地。

  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2.93%。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科普工作,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将齐头并进,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普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强科普,方能筑牢科技创新根基。一方面,科普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具有科学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科普也有助于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为科技创新、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家是科普的源头活水,是“第一发球员”。或撰写科普图书,或发布科普视频,或到中小学发表科普演讲……近年来,在各个平台上涌现出一大批以院士为代表的“科普达人”。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汪品先、欧阳自远、刘嘉麒等7位院士开通了社交平台账号,共发布视频418个,总获赞达745万个,总播放量达7500余万。科学家通过支持、参与科普工作,最大程度保证了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推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既给科普带来了机遇,也为其带来了挑战。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更需要科学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打破“谣言”,同时发挥网络平台优势,让科学信息有效触达公众,提升公众的科学辨别能力和科学理性。因此,当下的科普更需要注重从“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变,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转变。

  做好科普工作,还需要更多科研人员的参与、更多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让探测器在火星精准着陆,相当于从巴黎击出一只高尔夫球,落在东京的一个球洞里。”在一篇“天问一号”着陆的科普文章中,有专家这样形容道。做好科普,要善于讲故事,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方式,将晦涩高深的科学内容转变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大众语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例如访谈、讲座、图书出版、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打通科普的“最后一公里”,让科学更好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科普正当时。(作者: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大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