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传承花灯技艺 让年味更浓厚

发布时间:2024-04-23 18:44:35 来源: sp20240423

   中新网 乌鲁木齐2月7日电 (史玉江 商凯旋)龙年春节临近,烘托节庆氛围的花灯制作接近尾声。在新疆各地,琳琅满目的花灯烘托出浓厚的喜庆氛围。

王明坤始终保持着当初做灯笼的那份热爱,这一做就是30多年。商凯旋摄

  2月6日,在哈密市酉晟花灯园艺有限公司花灯制作工厂里,负责人王明坤与工人们正忙着扎胚、焊接、裱糊……每一道工序他都要亲自过目,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裱糊看着简单,其实里面的‘门道’大着呢……”王明坤将剪裁好的彩色布料一点点粘贴、裱糊在花灯的“骨架”上。记者注意到,穿上彩色“花衣”的铁架,瞬间变得“有神”起来。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灯制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人工来逐步完成。王明坤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邀请一位“大神”前来“坐镇”,保障花灯的每一道工艺做到完美。

  “我主要负责裱糊,要做到布面要平整,接头到位,必须干净、整洁、拉展……”说这话就是王明坤口中的“大神”杨雪平。杨雪平今年60岁,做裱糊手艺已经20多年,双手已经布满了老茧,每做完一个花灯都要拿到灯展上对照,“看到游人在自己做的花灯前拍照,感到自豪。”

一个“龙头”的花灯做好后,工人准备拿到院子里安装调试。商凯旋摄

  说话间,一个“龙头”的花灯已做好,工人便拿到院子里安装调试。“每次做好一个花灯才能都会检查通电后的效果,没问题再拆掉,然后去重新组装。”王明坤说。

  祖籍甘肃天水的王明坤,从小就看着父亲做小灯笼。“那时用玉米秆子制作灯笼架,然后里面放一根蜡烛,再用红纸把外面糊上,每当我就会拿着灯笼找小伙伴玩,就数我的最好看。”

  1980年,16岁的王明坤开始学做灯笼,专攻做灯笼的手艺。“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挂灯笼,到我家定做灯笼的人非常多。”

  1982年,王明坤来到新疆巴州和静车务段当美工,单位做灯笼12年,直到1994年,30岁的王明坤继续学习制作灯笼的手艺。经过多年的沉淀,2010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面上从小灯笼到大花灯,种类丰富多彩。“我做的最小花灯高1.2米,宽0.8米,最大的花灯高10米,长20米。”凭借精湛的技艺,如今王明坤公司的订单一年比一年多,制作的花灯也是一年比一年大,在哈密市和新星市颇有名气。

  当问及有什么新年愿望时,王明坤说:“父亲把手艺传给了我,我年龄大了,就想着要把这项手艺继续传承下去,希望龙年找个喜爱花灯技艺的年轻人。”(完)

【编辑:刘阳禾】
华文媒体代表聚焦四川 助力巴山蜀水走向世界 - 多国人士悼念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华文媒体代表聚焦四川 助力巴山蜀水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4-04-23 18:44:37 来源: sp20240423

   中新社 成都10月23日电 (王利文)“大熊猫、九寨沟、火锅,四川的文旅资源四海皆知。韩国华侨华人也期待通过旅游,近距离感知巴蜀、了解中国。”韩国《新华报》副总编辑李茂娥在成都接受媒体采访时,用“美景”“美食”等关键词总结她的四川之行,并建议海外华文媒体通过举办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文旅企业链接,开拓旅游项目,让更多华侨华人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10月22日至25日,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五大洲5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华文媒体代表,围绕“融通中外,共谱新章”主题展开对话交流。论坛期间,如何发挥华文媒体优势,助推巴山蜀水走向世界,备受关注。

  “全世界去了这么多地方,九寨沟真的太漂亮了,这里无论是景观还是生态,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洲中国日报》社长江启光表示,他曾多次参访四川,此地的绿色生态、人文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四川广元领略剑门关险峻风光和悠久历史时,菲律宾《商报》执行总编辑蔡友铭详细记录下所见所闻。“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有浓厚兴趣和巨大认同感,剑门关承载着悠久的三国文化,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他期待吸引更多华侨华人关注、了解蜀道。

  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场外,展出的川茶、川酒以及特色四川美食吸睛,吸引了不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拍照留念。捷克《布拉格时报》社长周灵建对历史悠久的四川边茶印象深刻。他认为,茶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能展示中国韵味和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海外华文媒体应该携手相关部门,策划各类文化走出去;通过‘寻根之旅’活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对于四川美食的魅力,欧洲华语广播电台台长邵爱伦也有切身体会。“在法国有许多川菜馆,四川火锅也很有名,身边越来越多的法国朋友渐渐通过川菜喜欢上吃辣。”她表示,可以通过讲述川菜背后的故事,让大家在品尝美食之外,更加了解中华美食背后的中华文化。

  来到大熊猫的故乡,不少华文媒体期待在四川了解大熊猫保护工作。来自阿联酋的绿洲报业传媒总经理王水波表示,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大熊猫在阿联酋受到了“巨星”一样的待遇,大熊猫不仅代表四川,更代表中国。“此行我最想了解一些大熊猫的故事,他们在中国得到了什么样的保护、日常生活又是什么样,对于这些,阿联酋民众都很感兴趣。”

  加拿大海台网CEO马亮表示,把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传播到海外,是海外华文媒体共同的心愿。华文媒体要深耕文化的共通性,用好大熊猫、火锅等“明星IP”,把它们做成“拳头产品”。同时,发挥华文媒体自身优势对接当地文化活动,衔接在地企业,助力巴山蜀水走向世界。(完)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