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评职称,更重育人实效

发布时间:2024-04-28 00:12:52 来源: sp20240428

近期,山东大学深化辅导员职称制度改革,提出“落实‘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要求,在思政系列职称评审中,取消科研论文、项目等‘必选’前置要求,推行体现立德树人贡献的代表性成果‘多选’机制”等重要举措。

天津市教委透露,2023年,天津市高校41名辅导员晋升教授、副教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职称全部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类似的探索,正在全国多地逐渐展开。

职称评定和晋升政策,关涉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取消科研论文、项目等硬性要求意义何在?辅导员评职称还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破题?

1、扭转辅导员“干得好不如写得好”错误观念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教师李楠当了13年辅导员。她坦言:“仅因为科研论文一项限制,我已在八级讲师岗位‘留守’了五年。五年来,我也尝试将育人实践经验进行凝练、撰写论文,但对于辅导员来说,在核心期刊发一篇学术论文实在太难了。”

辅导员工作任务纷繁复杂,“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导致其工作碎片化严重。“2022年我带268名学生,按照学校‘大一学生第一学期知心谈话百分百全覆盖’的要求,以每个学生谈话半小时至一小时算,我每天至少要与3名学生谈话。”然而辅导员上班时间学生往往在上课,致使李楠只能在下班时间开展深度育人工作,科研时间被大大挤压。

“很多高校逐步取消了辅导员评职称所必需的项目、著作及论文等要求,令人鼓舞。”李楠说:“这有利于推进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建设,扭转辅导员‘干得好不如写得好’‘重科研轻育人’等错误观念,给他们更多发展机遇和晋升希望。”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刘齐用“一减一增,两升两多”概括此举带来的变化——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增进辅导员队伍创新活力;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和职称评审公平性,为辅导员提供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多样化晋升途径。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主任齐书宇关注到,长期以来,受学术竞争力限制,辅导员在晋升赛道处于相对劣势,出现了职称、职务晋升“双困境”。“辅导员晋升制度改革,对缓解该群体职业倦怠、晋升危机而导致的较高流失率有积极作用。”但她也提醒,除确保辅导员晋升制度体系合理性外,还应关注辅导员晋升条件的科学性以及与其他类型教师的可比性,“这对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的平衡及稳定至关重要”。

2、“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提供更多发展可能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首次明确提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以及“专职辅导员可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称”。2017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双重身份”。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强调:“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

刘齐说,所谓“双重身份、双线晋升”,一种是管理能力路线,按管理岗位要求确定相应职员职级;另一种是科研能力路线,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学生思政工作类专业技术职务。这样的制度设计旨在为辅导员提供多元化晋升机会,使他们能够根据兴趣和专长规划职业生涯。

近年来,不少高校积极探索、完善辅导员“双线”晋升机制。李楠介绍,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完成了辅导员职级评定,实现了“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要求。与专业教师相比,对学校辅导员职称评定的论文要求有所降低,评审条件和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可量化、可数据化、可视化”,进一步凸显学生工作质量、绩效、贡献导向,突出辅导员专业能力和工作实绩。

辅导员可以晋升教授、副教授,那么他们与专任教师又有哪些区别?齐书宇认为,相较于专任教师,辅导员有鲜明的“学生中心、实践导向”特点,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学生日常管理、思政教育、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而其他专任教师的工作重心仍是教学、科研等。因此,辅导员“双线”晋升更强调学生成长支持和立德树人成效,而非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业绩等。

“相较于专任教师,辅导员晋升难度更大。由于学生工作的量化评价存在一定困难,可能导致辅导员从‘拼论文’‘数项目’,转为‘拼奖项’‘争先进’,后者在现实层面反而更具难度。”齐书宇补充说。

据介绍,辅导员晋升后应承担团队骨干及领导者角色,组织辅导员团队合力做好学生支持与服务,更加聚焦学生管理相关工作。

3、好顶层设计和梯队规划

尽管辅导员制度改革创新正在各高校展开,但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齐书宇给出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08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约5.2万人,师生比从1∶205提升到1∶171。“辅导员队伍日益壮大,未来职称晋升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与目前辅导员晋升名额普遍有限的状况形成冲突,或将导致未来‘供需失衡’的晋升困境,加剧职业‘天花板’现象,带来过度内卷或人才流失。”

“现行辅导员职称晋升机制,仍存在评审标准未能紧密贴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实践导向特点不够凸显等问题。这也导致辅导员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常处于劣势,无法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认可。因此,迫切需要各高校制定配套措施,真正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充分体现辅导员在学生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成效。”齐书宇说。

刘齐指出,目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过于注重短期成果和表面效应,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未来辅导员职称晋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李楠认为,当辅导员职称评审由注重论文等单一指标,变为可选择的多维度评价时,应当着重考虑几个问题——“如何把育人周期长、育人成效慢等因素纳入考核范畴?如何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相匹配?如何让评价指标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分类指导?唯有不断探索实践、科学论证,才能得出最优答案。”

“还应打通辅导员与职员、行政管理干部之间的晋升机制壁垒,在确保辅导员育人周期稳定的同时,建立健全管理能力突出的辅导员多岗位锻炼机制。”李楠认为,未来,符合职称晋升条件的辅导员会越来越多,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并未扩大,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评价标准依然是易量化又可视化的论文和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学校需用长远眼光审视辅导员职业发展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积极与组织部、学工部和研工部等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梯队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记者 杨飒)

(责编:李依环、孙竞)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金句 - 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六周年系列演出及活动拉开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金句

发布时间:2024-04-28 00:12:53 来源: sp20240428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现在的关键一招还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012年12月7日—11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2019年1月23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2023年2月7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还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虽然有紧密联系,但又不是一码事,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自然而然就越强。纵观世界,各国各有其治理体系,而各国治理能力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又有或大或小的差距,甚至同一个国家在同一种治理体系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能力也有很大差距。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才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提。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9年10月28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2017年6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把改革方法搞对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结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

  ——2019年7月5日,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动改革行稳致远。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2020年12月30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

  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2016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2017年2月6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2018年9月20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通过改革有效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继续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

  ——2019年3月19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2015年9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中国愿同各国各方一道,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

  ——2023年9月2日,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的视频致辞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

  ——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8日 02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