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强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推进儿科门诊急诊应开尽开

发布时间:2024-04-28 12:40:27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南宁12月5日电 (记者 黄艳梅)近期,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记者5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针对近期民众关切的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广西采取系列措施加强防控工作,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提升儿科门诊、急诊的服务容量和能力,以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根据疾控部门监测,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12月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患者在输液。 中新网 记者 黄艳梅 摄

  根据流感监测系统显示,11月以来,广西到医院就诊的病例中,发热超过38摄氏度,伴咳嗽或者咽痛的呼吸道症状患者比前几个月多。通过对这部分患者开展流感检测发现,流感阳性率近期出现升高,广西已进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广西每年流感冬春季感染高峰为当年11月到次年2月份左右,近期流行流感病原呈现乙型(Victoria系)和甲型(H3N2)共流行的情况。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处副处长李润泉介绍,广西积极采取措施,多形式向公众开展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增加主动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同时,广西加强监测,动态掌握重点传染病流行趋势、病毒变异、医疗资源使用等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研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做好应对准备;广西多部门联合加强养老、托幼、学校、社会福利等机构以及空间密闭场所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工作,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此外,广西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引导,做好流感等疫苗供应保障和接种服务,保障接种安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免疫水平,降低患病风险。广西大力提升儿科门诊、急诊的服务容量和能力,推进医疗机构儿科门诊、急诊应开尽开,并根据患者数量延长服务时间,扩充住院床位,优化就诊流程。

  据李润泉介绍,监测显示,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都有相应的成熟治疗手段,未发现新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

  冬春季是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哪些人群要重点关注?如何做好防护?如何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罗小娟介绍,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发病,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5岁以下的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需要特别关注。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疫苗有很多种,近期我们关注的新冠、流感都是有疫苗可以预防的,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罗小娟称,建议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有基础疾病的人等重点人群及时接种。

  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比较多。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蒋敏介绍,在我国,肺炎支原体一直都是5岁及以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之一,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相应成熟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低龄儿童感染比例有所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时有发生。

  蒋敏特别提醒,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等原因,更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要高度警惕,尽快就医。

  结合目前广西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最近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广西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内容包括了中医学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与中医辨证治论内外合治的方法等。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王力宁介绍,在防治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中医药预防调护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外感;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避免生冷食物等。对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慢性疾病的儿童,可积极进行中医药调治。(完)

【编辑:钱姣姣】
感知社交网络背后的“诗意”(新媒视点) -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项目今将投产

感知社交网络背后的“诗意”(新媒视点)

发布时间:2024-04-28 12:40:28 来源: sp20240428

元旦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可提起这话茬,邻居老张还是有点哭笑不得。起因竟是孙子晨晨的一条祝福微信。内容这样写道:“祝爷爷新年快乐!事业顺利,步步高升,财源滚滚。”

老张说:自己退休已二十多年,哪儿来的“事业顺利”“步步高升”?老张打电话给儿子。儿子很不好意思:“事先给晨晨交代了,要好好问候您,谁知这孩子竟随便在网上复制一条祝福语就发过去了……”

一条信息,折射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明明交流更加便捷,但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一层隔阂——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不再像从前那样走心;一个群里,大家的“表情包接龙”热情似火,平日碰面却很少互动;还有的人,在网上口若悬河,包袱一个接一个,回到现实世界却又“社恐”起来……

人们在网上联络更加频繁,但真正的感情交流反而少了。有人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谈感情?谁有那个时间呐!的确,不少用户只将社交平台当做工作、学习、生活所必需的“工具”,用以维系和拓展人脉。但是,社交网络所承担的情感交流功能也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有统计报告显示,全球用户每天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达到2小时26分,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只用作“工具化”交流,是不是有点可惜?

一般认为,“交流”一词的广泛应用,肇始于古籍中“望河洛之交流兮”这句话,意思是黄河与洛水交汇在一处。两条河交汇,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般融在一起。人与人的交流,不也是这样吗?如果缺乏心灵和感情上的交融,社交的意义便会大打折扣。

联络本身,就承载着感情交流的意义。前些年,一首歌颇为流行,歌词这样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在过去“家书抵万金”的年代,亲人、朋友之间的联络非常困难,大家也格外珍惜,通信中每字每句都要斟酌再三。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位大学教授年轻游学时给母亲写的信,那娟秀的字迹、细腻的情感、真挚的表达,让人不由心生感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QQ成为人们的主要通信工具之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在网上分享使用QQ时的暖心故事。有人讲到自己外公刚学会视频聊天时激动地说:“这东西真好,就像我们在家说话一样”;有人重温同窗之间相互打气、共渡难关的奋斗经历;还有人回忆起当年不分老少一起“偷菜”时的热闹场面。那时候,网友之间的留言是如此的朴素,大部分人都会去朋友的空间里留一句:“踩一下,记得回踩”,就跟邻居之间串门一样寻常。

现在是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有了微信。有人通过“对讲机”,用声音传递关心;有人打开视频通话,随时随地就能与亲友“碰面”。还有亲戚之间逢年过节发个红包、朋友同事在朋友圈相互点赞或是在视频号里拍段视频分享日常趣事,都是社交网络场景中的温馨一幕。

哲学家斯宾塞有句名言:“科学本身就有诗意。”他也许想告诉我们,技术迭代虽然常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来临,但技术背后的温情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信念。从这个角度而言,让自己的网上社交生活适当“慢”下来,多感受社交网络背后的“诗意”,多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