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2.0”推出在即 已有银行基本筹备就绪

发布时间:2024-04-28 21:29:11 来源: sp20240428

原标题:“跨境理财通2.0”推出在即 已有银行基本筹备就绪

本报记者 彭 妍

“跨境理财通”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两年后,2.0版本即将推出。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就《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相较于“跨境理财通”1.0版本,2.0版本在投资者准入条件、参与机构范围、合格投资产品范围、个人投资者额度等方面做了优化升级。

自“跨境理财通”试点开通后,各商业银行加速布局,积极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的相关工作。《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银行已开始积极进行“跨境理财通2.0”优化升级的筹备工作,在业务流程、系统开发等方面准备就绪。

“跨境理财通”将迎优化升级

“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是国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开辟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的新渠道。2021年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内地及港澳金融监管部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试点启动两年来,总体运行平稳。根据央行广东省分行最新披露数据,截至今年10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6.29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4.46万人,内地投资者1.83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3.55万笔,金额86.58亿元。

随着“跨境理财通”业务发展,市场主体对扩大参与试点机构范围、产品范围和额度等有强烈需求。

根据《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结合大湾区跨境理财的市场需求,针对市场主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反映较多的难点问题,从投资者准入条件、业务试点范围、业务办理流程等方面对“跨境理财通”做了优化升级。

具体而言,“跨境理财通2.0”在以下四个方面将迎来重大优化升级:一是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二是扩大合资格产品范围。三是适当提高投资者个人额度。四是扩大参与机构范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当前中国扩大金融双向开放背景下,“跨境理财通”实施细则的修订,在不同层面有着重大意义。对大湾区来说,“跨境理财通”是境内与港澳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修订相关细则,使得业务实施与大湾区发展实际更加契合,更有利于区域内城市把握政策红利的先机。对个人居民来说,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办理流程等措施,个人选择理财产品的自主度更高,更能满足居民对于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

银行积极布局相关业务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已开始进行“跨境理财通2.0”优化升级工作。

例如,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总行统筹下,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联合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共同推进“跨境理财通2.0”优化升级工作,目前已在业务流程、系统开发、产品甄选、客户服务等方面基本准备就绪。据了解,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跨境理财通”业务首批试点银行,率先落地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并实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南向和北向、线上和线下全面首发。截至目前,近2万名个人投资者通过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签约“南向通”和“北向通”业务,投资产品持仓余额超5亿元。

其他参与首批试点工作的银行,也积极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例如,民生银行打造了具有特色的“跨境理财通”服务体系,从投资产品选择、系统平台搭建、客户体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财富配置需求显著提升,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积极落地‘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目前已实现累计资金汇划量3.54亿元。”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杜阳表示,对银行机构来说,“跨境理财通”可以丰富获客渠道,推动财富管理市场成长,带动产品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等金融产业链发展,也会惠及相关的专业服务领域。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境理财通”试点实施细则修订,对于活跃大湾区财富管理市场,强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更多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配置资产的机遇。

杜阳认为,银行需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第一,持续强化营销力度。“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市场营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制定配套的理财通考核方案,推动分支机构做好相关营销,强化获客能力。第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丰富资管产品,加强市场与客户需求的研究,总结前期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等金融服务经验,为“跨境理财通”客户研发更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产品。第三,推动机构联动。“跨境理财通”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三地银行在账户基础、业务系统、网点布局等硬件设施上进行对接,在营销服务、业务规则、投诉处理等运行规则上实现衔接。境内银行需加强与港澳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跨境理财通”服务工作,确立顺畅的沟通、交流与决策机制。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六部门印发通知:明确预制菜范围,不添加防腐剂,严把原料关 - 更快步伐实现广佛都市圈硬联通

六部门印发通知:明确预制菜范围,不添加防腐剂,严把原料关

发布时间:2024-04-28 21:29:13 来源: sp20240428

记者3月21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明确预制菜范围,不添加防腐剂

《通知》明确规范了预制菜范围。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预制菜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食品产业,呈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特点,其产业链条长、关联广、技术要求高,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转型、消费升级、创业就业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但预制菜也面临范围泛化、标准不统一、产业政策扶持范围不一致、群众忧虑预制菜添加防腐剂等问题,监管工作面临着新挑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回应,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主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更高期待。预制菜作为广大消费者的“一日三餐”,消费者在追求快捷便利美味的同时,对预制菜使用防腐剂十分关注。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

同时,兼顾产业实际,引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无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

此外,严守安全底线,符合预制菜风险管控要求。预制菜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有较高要求,应当加强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不同类别预制菜应严格符合相应的冷冻冷藏等条件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

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严把原料关

《通知》要求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研究制定预制菜质量标准。推动研制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鼓励依法制定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规程等内容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下一步,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有哪些举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说,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立足市场监管岗位职责,强化预制菜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

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合理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督促企业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风险管控、严把原料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

加强预制菜食品生产许可管理。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食品原料、工艺等因素对预制菜实施分类许可,严格许可审查和现场核查,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

加强预制菜监督检查。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检查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组织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使用预制菜要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通知》明确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认为,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期待餐饮商家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同时,还要优化预制菜供给,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这就需要统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原料品质安全。提升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鼓励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先进生产工艺装备应用,提升关键工艺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流通效率。积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建设。(林丽鹂)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