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造纸产业更绿色(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4-04-28 03:31:08 来源: sp20240428

  吉兴香(左一)与团队成员一起做实验。   齐鲁工业大学供图

  人物名片

  吉兴香,1976年出生,山东潍坊人,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农林剩余物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生物技术与绿色造纸、生物基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绿色造纸领域,攻克行业技术难关,创造性实现含臭氧的超大规模短流程无元素氯漂白,研发废弃植物纤维原料生物—化学联合预处理技术及专用酶制剂。20多年来,吉兴香率领团队获得发明专利65项,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走进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吉兴香正用扫描电镜仔细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纸浆纤维的变化情况。从学习造纸技术到从事纸张生产,再到深耕绿色造纸领域的科学研究,20余年来,吉兴香与纸张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只能不断尝试,靠自己蹚出一条路子”

  1999年,从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造纸专业毕业后,吉兴香来到山东潍坊的一家造纸厂工作,被分派到箱板纸车间从事抄纸工艺员的工作,成为一名一线造纸工人。

  刚进车间没多久,年轻的吉兴香就遭到不少质疑:“一个小姑娘到工厂里上班,受得了苦吗?”吉兴香不着急辩解,她一头扎下去,从最基础的设备操作与维护工作干起。靠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个把月的工夫,她就对生产线上各道工序熟稔于心。在造纸厂工作3年,吉兴香积累了大量纸张生产和设备维护的经验,“造纸机上每个设备甚至零部件的型号我都十分清楚,这为我以后从事绿色造纸技术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造纸耗能耗水都很高。”在工作中,吉兴香萌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我一定能找到科学环保的造纸办法。”吉兴香决定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制浆造纸与生物技术。白天在车间干活,晚上下班后挤出时间复习。靠着一股拼劲,2003年,吉兴香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攻读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研期间,吉兴香一门心思扑在科研实验上,开展对制浆造纸的全过程研究。当时,实验室条件艰苦,所有年级的学生共用两台电脑,吉兴香白天做实验,晚上排队用电脑整理分析数据,经常忙碌到深夜。实验效果不明显,她找来红外检测仪分析纸浆当中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二氧化氯的效能受酸碱度影响很大,她经过上百次实验,最终探索出二氧化氯效能最高时的酸碱度。“当时国内鲜有做这样研究的人,我只能不断尝试,靠自己蹚出一条路子。”吉兴香说。

  “虽一波三折,但看到实验成果落地,心里十分欣慰”

  潍坊寿光市的晨鸣纸业抄纸车间内,机器轰鸣,宽幅高速纸机快速运转,经过抄纸、复卷、裁切整理等环节后,一卷卷纸由此打包入库。

  生产这些纸的纸浆来自晨鸣纸业年产量100万吨纸浆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具有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其应用的关键技术正是由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吉兴香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如何实现绿色造纸?

  以纸浆漂白机理为例,长期以来,纸浆造纸都是通过含氯漂剂进行漂白,生产耗时长,排出的废水中还带着有机卤化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2010年,吉兴香开始对纸浆漂白技术进行科研攻关,通过实验找寻含氯漂剂的替代品。“臭氧安全、环保,效率高,适用性广,还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水耗,降低生产成本。”她决定尝试用臭氧实现纸浆漂白。

  臭氧漂白稳定性不好,对工艺控制要求较高,与纸浆混合过程中经常因为搅拌不均匀影响漂白质量。吉兴香创新搅拌方法,通过侧搅、平搅的方式,实现臭氧与纸浆的均匀混合,将纸浆快速漂白。

  实验成功后,吉兴香与团队一起将科研成果带到生产一线,寻求规模化生产。2015年前后,吉兴香团队一连对十几家造纸企业进行详细调研,最终与晨鸣纸业达成校企合作,推动臭氧漂白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应用。

  从实验室信心满满地来到工厂,现实却给吉兴香和团队泼了一盆冷水。量产时,各工段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臭氧漂白与现有工艺的集成等技术难题纷纷出现,致使投产后生产很不稳定。吉兴香选择扎根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反复沟通、实验,调控臭氧用量、漂白温度等生产工艺参数,最终攻克工程技术上的难关,使得臭氧漂白在生产线上成功应用。“虽一波三折,但看到实验成果落地,心里十分欣慰。”吉兴香说。

  “科研成果要为群众的美好生活服务”

  在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吉兴香拿起一个饭盒,撕开一道口子,声音清脆,层次分明,“别看它像塑料,其实它是用纸做成的,防水防油,生产过程还绿色环保。”

  近年来,纸质包装的需求大幅增加,“以纸代塑”成为趋势,吉兴香带领团队一起承担起“生物基材料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关键技术”项目的研发重任。“做科研就要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通过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科研成果要为群众的美好生活服务。”吉兴香说。

  在造纸过程中创新性地植入功能涂层,使纸张与功能图层紧密黏合。不到半年时间,吉兴香和团队研发出达标的食品级代塑产品,具有防水、防油、阻氧等功能,可有效替代塑料制品。

  一路走来,吉兴香始终在探寻绿色造纸行业的学科前沿。

  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限制了废纸进口。当时,国内箱板纸、瓦楞原纸等包装纸和纸板主要以进口废纸为生产原料,废纸原料供应趋紧,亟须找寻合适的替代品。

  吉兴香带领团队行动起来,开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废纸替代清洁生产工艺及固废源头减量集成技术”的科研攻关。这次她把目光聚焦在了年产量近10亿吨的农业秸秆上。

  经过不断尝试,吉兴香最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废弃植物纤维原料生物—化学联合预处理技术及专用酶制剂,建成并投产国内首条年产20万吨的秸秆生物机械浆生产线,将农业废弃物秸秆变废为宝。如今,相关技术每年为农民增收约1亿元,增加工业产值约5亿元,同时大幅度降低制浆能耗。

  2023年5月,吉兴香作为山东省科协“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员,在一场报告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历程。有人问她,怎么理解“科学家精神”。“坚定对科学的追求,永葆仰望星空、探求真理的好奇心,才能甘愿付出辛勤劳动,才会耐得住性子一丝不苟下功夫,向着真理不断抵近。”吉兴香笑着说,未来自己将继续扎根科研一线,努力为造纸产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9日 06 版)

(责编:李昉、郝孟佳)
公路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福建龙岩:“夕阳红”遇上“火焰蓝”,敬老爱老暖人心

公路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8 03:31:09 来源: sp20240428

  公路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公路建设)

由中国山东高速集团主导投资建设运营的孟加拉国首条高架快速路——达卡机场高架快速路项目(一期)通车仪式9月2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项目通车后极大改善了达卡市区交通状况。图为孟加拉国达卡机场高架快速路项目(一期)远景。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

  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见证了商贸往来、人文交流的繁荣。如今,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满足了共建国家和地区“道路通,百业兴”的期待。一条条公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竣工、通车,勾勒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图景,成为发展路、致富路,方便了广大民众出行,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典范”

  “不用20分钟,我们就能到机场了。”车辆驶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快速路后,司机保罗对记者说道,“以前从市区到机场怎么着也得两个小时。现在快速路修好了,收费站还装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少了拥堵和排队,通行时间更快,更省油。”

  在内罗毕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的停车场,记者见到了不少接送旅客的越野车。在肯尼亚的旅游旺季,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保利娜在内罗毕一家旅行社工作,她告诉记者:“以前每次来机场接游客都很头疼,得预留出不少时间。现在有了快速路,往返机场接送游客快多了。”

  “以前走这条路线,不是堵在出门的路上就是堵在回家的路上。”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非洲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感慨地说,内罗毕快速路的通车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有效缩短了通勤时间,方便了民众出行,带动了运输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发展。

  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内罗毕快速路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建设—运营—移交模式与肯尼亚政府合作开发。道路全长27.1公里,途经内罗毕中央商务区、国家博物馆、国家体育场、议会大厦等重要场所,是连接内罗毕市区与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该项目于2020年9月全面启动施工建设,2022年7月31日正式投入运营。截至今年9月底,快速路累计通行车辆突破2200万辆,工作日快速路上平均日车流量达6.8万辆。内罗毕快速路还首次在肯尼亚引入ETC,进一步提高了通行效率。

  内罗毕快速路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就业。在建设阶段,项目为当地创造了超过6000个工作岗位,与200多家当地分包商开展广泛合作;运营期间,项目聘用了600余名当地员工,并进行深度属地化管理。

  “内罗毕快速路是肯尼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项目的成功运营成为肯中两国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典范,将推动实现肯尼亚2030远景规划,助力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肯尼亚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昆古·恩敦古说。

  巴基斯坦“苏木段”高速公路——

  “公路建成通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收获的季节,巴基斯坦中部“芒果之乡”木尔坦的果农凯沙·阿巴斯常常忙得不可开交,“今年芒果畅销,又是一个丰收年。”在他身边,新采摘的芒果正等待装箱处理,随后将运往南部的卡拉奇港并出口海外。

  然而几年前,每到芒果丰收季,阿巴斯都会为运输而发愁。他和其他许多种植户一样,需要将芒果先通过村里的土路运往木尔坦,再经过数十个小时的长途运输,才能运抵南部苏库尔等城市进行加工或销售。芒果保鲜时间短、不耐磕碰,经过一路颠簸,往往损耗严重。

  2019年11月,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以下简称“‘苏木段’高速公路”)通车,打通了巴基斯坦中部南北交通大动脉,极大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两地间的车辆通行时间从11个小时缩短至约4小时。

  如今,阿巴斯再也不用为芒果的销路发愁了。“‘苏木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最近他正准备租赁冷藏车,将芒果通过陆路向北、经过连接中巴两国的喀喇昆仑公路运往中国西北地区,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中国企业在建设公路的同时,还在当地修建了便民道路、水井、水渠、桥梁等大量便民设施。2022年8月,巴基斯坦遭遇洪涝灾害,苏库尔地区受灾严重,不少农户的耕地被淹,民众面临水源性疾病威胁。了解到这一情况,驻苏库尔地区的“苏木段”高速公路中方维护保养团队第一时间参加救灾行动,派出大型机械设备为农户排清耕地积水、修补堤坝,并派遣医疗队在各村落巡回出诊,获得当地民众的好评。

  “随着‘苏木段’高速公路等一系列公路项目完工投运,巴基斯坦产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巴基斯坦前财政部长米夫塔·伊斯梅尔表示,巴中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一系列高标准公路大幅提升了巴道路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该国在农业、纺织业等领域的出口优势,也将更好地促进巴基斯坦参与国际产业合作。

  玻利维亚埃尔埃斯皮诺公路——

  “泥泞颠簸的土路变成畅通无阻的坦途”

  在南美国家玻利维亚东部圣克鲁斯省,起伏的山峦间,一条崭新的公路蜿蜒伸向远方。9月21日,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尔埃斯皮诺公路正式竣工通车。

  埃尔埃斯皮诺公路全长159公里,北起埃尔埃斯皮诺,途经查拉瓜,南至博尤伊韦,联通起圣克鲁斯省南部重要的农牧业产区,是玻利维亚36号公路网客货运专线核心组成部分,并连接南美国际运输主干线。

  公路通车给当地民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对此,查拉瓜北部部落首领阿兰克深有感触,“以前,一下大雨路上就泥泞不堪,时常发生车辆侧翻情况,救援车辆也不能及时到达,道路堵塞半天或一天是常有的事。”阿兰克说,公路修好后这种状况就不再发生了。得益于这条便捷的运输通道,当地农民自产的农产品能够更快更安全地运输到外地。

  “原本泥泞颠簸的土路变成畅通无阻的坦途,将有力加快玻利维亚东部地区的联通。”在不久前举行的公路竣工仪式上,玻利维亚总统路易斯·阿尔塞在致辞中表示,这条公路的建成具有历史意义,将有力推动当地农牧产品出口,促进该国经济社会发展。

  玻利维亚公共工程部部长埃德加·蒙塔尼奥表示,公路沿线地区不仅是农牧业产区,还拥有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埃尔埃斯皮诺公路将为圣克鲁斯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辐射周边省份。”

  为沿线3个部落和2个市区修缮道路超15公里、无偿修建小桥、帮助当地建造应对极端气候的可饮用蓄水池、为学校捐赠学习及体育用品、向洪灾受灾民众捐赠生活物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当地,获得沿线民众的一致认可。卡蒂亚是项目负责损失赔偿计划的社会学家,她表示:“中国企业积极采取行动支持社区发展、增进民众福祉,中国企业很有责任感,值得尊重。”(人民日报 记者 程是颉 黄炜鑫 时元皓 屈 佩 )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