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 28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超6400亿元

发布时间:2024-04-28 01:56:19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合肥3月5日电(记者 张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5日介绍,到2035年,安徽计划将粮食产能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耕地面积稳定在8115万亩以上,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7143.5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

资料图:安徽省肥西县种粮大户在抢收小麦。陈家乐 摄

  近日,安徽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当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也是中国粮食主产省和粮食调出省份之一。2023年,安徽粮食产量超830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意见》提出,安徽将坚持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主攻方向,多种粮、种好粮,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用好现代农业科技,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

  根据《意见》,在政策保障方面,安徽将优先保障资金投入,精准做好金融服务,严格管控耕地用途,积极落实用地政策,建好人才队伍。

  同时,安徽省政府出台了相关建设规划,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六大工程,共安排28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近6407亿元。

  其中,在良田工程方面,安徽将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酸化耕地治理、流失耕地恢复、新建现代化大中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沿淮沿江涝区排涝能力建设等7个项目。

  在优链工程方面,安徽将重点实施皖粮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农牧循环建设、粮食新产业新业态延链、产粮大县全产业链培育、品牌培育与营销体系建设等6个项目。(完)

【编辑:胡寒笑】
经纬之间 技近乎道(工匠绝活) - 坐着火车去老挝!15天带你打卡中老8座城

经纬之间 技近乎道(工匠绝活)

发布时间:2024-04-28 01:56:20 来源: sp20240428

  程美华在操作丝毯织机。   金颂军摄

  程美华创作的作品《年年有余》。   受访者供图

  【绝活看点】

  从事中国传统手工丝毯制作近50年,程美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独创的凹凸素配艺术新风格使丝毯图案立起来、活起来,让作品具有“软浮雕”的艺术美感。她的一些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世博会等展示或收藏。2018年,她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上经线、挂经线、打底子……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丝毯厂,年近七旬的厂长程美华为记者示范手工丝毯制作的每个步骤,灵巧的双手在织机上娴熟穿线,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8”字结,是一幅丝毯的“最小单元”。一整幅手工丝毯一般需要打上数十万个“8”字结。而这仅仅是丝毯工艺流程的一部分。制成一幅丝毯需要经过12道工艺流程,包括设计、绘图、点格、配色、晒色、染色、绕丝、编织、平毛、剪花、整修、检验等,平均耗时一年以上。

  20岁那年,程美华进入丝毯厂学手艺,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她每天雷打不动地坐上手工织造机,一遍遍地练习打“8”字结:“编织技艺要坚持每天都练,才能技近乎道。”

  在程美华的指尖,中国手工丝毯有传承,更有创新。传统丝毯平坦如布,无法呈现丰富的层次。矢志求新求变的程美华,受到羊毛地毯的启发:是否可以让丝毯也立体起来?但是一上手,她就意识到丝毯的原料蚕丝和羊毛不是一回事:蚕丝不如羊毛容易裁剪,传统织造技法难以让蚕丝成形。

  前方无路,就自己开路。程美华先在原材料上进行革新,创造性地以柞蚕丝取代桑蚕丝制作丝毯;反复试验证明,柞蚕丝不仅质地更富弹性,而且染色后更加艳丽。

  与此同时,程美华潜心研究新的编织技艺。“编”与“织”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工艺,传统丝毯采用的都是“织”的方式。程美华意识到,必须要将“编”的技艺融入丝毯,才能“捋顺”蚕丝。于是,她重新当起了“学徒工”,从基础开始研究走线方式。历经近两年的研究试验,程美华终于探索出将编织融为一体的新工艺。回忆起这段经历,程美华说:“我的创作理念是工艺品必须要独一无二、尽善尽美。”

  新技术催生新风格。程美华在丝线编织的艺术世界里,开创出凹凸素配艺术新风格,从此丝毯图案立体起来、活泼起来,像“软浮雕”一样可以上墙了。她的艺术创作也进入了新的境界,开拓出更宽阔的视野。她将生灵草木、山山水水织入丝毯,在方丈之间淋漓表现气象万千的大美中华。

  2008年,程美华运用新技艺创作了《鲤鱼跳龙门》,憨态可掬的鲤鱼跃然毯上,富有层次感的鱼鳞熠熠生辉,作品充满着生机与活力。2010年,《鲤鱼跳龙门》入选上海世博会收藏品,在世界舞台上“织”出了一片绚烂的色彩。

  “厂里的设计师、编织工大多在50岁以上,怎样才能让年轻人学起来、把技艺传下去?”从2018年开始,程美华将旧车间改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及“社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她还研发出“数码可移动机台”,将原本2米多高的传统机台微缩成一张A4纸大小,降低了丝毯技艺的门槛,让中小学生等爱好者更方便地亲近、体验、学习丝毯编织的传统技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31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