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活动在洛杉矶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18 10:59:40 来源: sp20240418

   中新社 洛杉矶12月5日电 (记者 张朔)“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活动5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驻洛杉矶旅游办事处主办,面向美国旅游业界正式发布“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介绍中国促进入境旅游的签证便利化措施,欢迎美国旅游业界组织更多美国民众赴华旅游。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USTOA)会员等约850位业内人士出席。

当地时间12月5日,“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活动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图为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郭少春(中)、中国驻洛杉矶旅游办事处主任吴大伟(右一)、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总裁兼CEO特里·戴尔(左二)等出席活动。 (主办方供图)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郭少春在致辞时表示,中美两国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旅游已成为两国经济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从旅游市场互换到旅游产业合作的升级,形成了中美旅游全方位、高水平合作格局。经过不断优化调整,中国入境签证政策便利度已超过2019年水平。相信在两国领导人和政府推动下,还会推出更多便利人员往来、促进人文交流的措施。

  当天,与会嘉宾收到了两个充满浓郁中国风的小礼物:一个是来自桂林的团扇,寓意家庭团圆幸福;另一个是来自成都的大熊猫公仔,寓意和平、和睦、和谐。

  郭少春说,中国面向全球推出的全新国家旅游形象“你好!中国”就是以大熊猫为主要元素。大熊猫是中美人民的友谊使者。我们愿继续同美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

  中国驻洛杉矶旅游办事处主任吴大伟表示,2023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面向全球推出新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你好!中国”,表达了中国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持开放态度,欢迎全球游客体验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便利的基础设施。

  “我曾两次赴中国参观访问,最近一次是2018年,到访北京等城市。”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总裁兼CEO特里·戴尔(Terry Dale)在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说,“我喜欢中国,两次中国之行有很多令人惊叹的美好回忆。无论是万里长城等名胜古迹,还是中国美食,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特里·戴尔同时肯定地表示,美国民众希望去中国旅游。他告诉记者,今天有与会者说“人们永远不会后悔去中国”,他对这句话深表赞同。(完)

【编辑:张乃月】
怎样翻译“中国龙” -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廖品琥春节前夕走访慰问在桂台胞

怎样翻译“中国龙”

发布时间:2024-04-18 10:59:41 来源: sp20240418

原标题:怎样翻译“中国龙”

随着甲辰龙年到来,“loong”火了。在很多场景中,“龙”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比如,2024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 Chenchen”;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时,把“龙年”译为“Loong Year”,把“龙舞”译为“Loong Dance”。

其实,至少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学者对中国龙的英文翻译提出过质疑。原因很简单,中国龙与西方龙不仅形象完全不同,在各自语境中的寓意也南辕北辙。

先来看形象。

中国龙的基本形象是五爪金龙。宋代古籍《尔雅翼》形容其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西方龙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通常有点像“会飞的大蜥蜴”,而典籍中则称其“有类似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条腿、一个有些像马的头,并且有角及鳞片”。二者八竿子打不着。

再来看寓意。

中国龙代表着吉祥。我们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在古代中国,农民们会向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学子们寒窗苦读,为的也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鲤鱼跳龙门”。而在西方古典传说中,龙大多数时候被赋予恶的形象,这一点,在西方影视作品《权力的游戏》《梅林传奇》等中都有体现。

如此看来,将中国龙与dragon互译确实欠妥。而且,随着中西方交流互动越来越多,很多西方人已经了解到,中国龙与西方龙完全不是一码事。

翻译不是某一种语言的内部问题。由于牵涉了两个语系和许多国家,而且还要挑战业已形成的翻译习惯,更改翻译并推而广之操作难度非常大。翻译追求的是“信达雅”。将中国龙与dragon互译,连最起码的“信”都没有做到,“达”与“雅”更无从谈起。尤其是对于中国龙这样一个承载了重要文化含义的词,重新考量翻译问题理所应当。

“信达雅”的翻译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两个中文语境下的例子。

比如,可口可乐(Coco Cola)。19世纪20年代Coco Cola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曾被译为“蝌蚪啃蜡”。乍一听这个名字,您联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味同嚼蜡”?就冲这名字,您还打算喝吗?后来Coco Cola方面也意识到问题,登报征询新名字,并最终更名为可口可乐。

再比如,奔驰(Mercedes-Benz)。无论从语音还是从语义上来看,“奔驰”这个翻译都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按照Benz的英文发音直译为“笨死”,谁肯买呢?

这就是翻译的力量,或者说,是源于文字本身的价值含义和文化内涵。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大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让世界读懂中国,不仅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讲好跨文化的中国故事,准确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传递中国释放的善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跨文化的主动表达非常重要。

从“Dragon”到“Loong”,其意义不仅仅是换了一种翻译。

(责编:杨曦、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