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华纹锦绣之美

发布时间:2024-04-30 06:29:38 来源: sp20240430

图①:陈诗宇在洛阳博物馆布展。 陈诗宇供图 图②:西汉女俑,为汉代曲裾衣考证提供参考。 西安博物院供图 图③:国家博物馆古代服饰文化展复原人像。 陈诗宇供图 图④:孔府旧藏明代朝服上衣,为明代服饰研究提供实物佐证。 山东博物馆供图

湖北省武汉市堤角公园,小朋友身穿汉服参加游园活动。 周 超摄(影像中国)

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身着华服的“古人”们横跨千年,与我们相逢。促成这些相逢的众多工作者中,有服饰史学者、北京服装学院汉唐服饰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诗宇。他从事古代服饰研究和复原近20年,先后还原过上千个角色服饰,这些角色最终出现在绘本、影视剧、综艺节目乃至游戏中,再现华纹锦绣之美的同时,也把中华服饰之美带给大众。

还原服饰须多重论证

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上,15尊古代服饰复原人像甫一亮相,就引来参观热潮。

这些人像由陈诗宇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复原而成。过去一些古代服装展览,尽管展品很珍贵,但主要是将衣服摆在那里,很难给观众留下立体印象。“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策展人孙机曾说,“我们要把古代人着装的整体样貌呈现出来,让每一件服饰都做到有根有据。”

如何做到有根有据?陈诗宇介绍,每一个人像,从妆发、造型到服装,从鞋履、腰带甚至内衣,都要采取多重论证法进行考证和研究。

在千百年的流转中,服饰品很难原状保存。年代稍远的服饰,大多残缺不全、遗失构件,甚至仅余残片。

“每一件服饰复原的过程,都是一次对于历史真实形象的探索。”陈诗宇说,每次复原,首先需要明确历史时期、人物身份、穿着场合等信息,然后再采用多重证据法,通过大量实物、文献、图像等对复原目标进行考证,逐步还原服饰真实样貌。

比如,与《簪花仕女图》同款的唐末五代时期的女装,为将其复原,就经历了抽丝剥茧的论证过程。《簪花仕女图》是一幅传世名画。画中仕女长裙上有大团花纹样,这种大团花古时可以用织锦或印染的方式完成。陈诗宇仔细观察后发现,衣服上有大面积留白,边缘不明,颜色间有晕染,从而排除织锦的构图,因为织锦边缘非常明晰。而上面的花朵墨线痕迹,很像是彩绘的笔触。“我们因此推测,它可能是夹缬结合彩绘来完成的。”一次偶然的机会,陈诗宇在展览中发现一件辽墓出土的丝绸织物残片,和《簪花仕女图》的纹样工艺一致,成为同时期五代服饰的物证。

面料的复原更难。不同时期服饰的面料是不一样的,陈诗宇介绍,秦汉时期的主材料为罗、绢、纱,唐宋时期流行的是绫、绮,明代出现了缎类。古代的大多数面料如今在市场上难觅踪迹。于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陈诗宇和团队跑遍了杭州、苏州、南京等丝绸罗缎的主产地,与工匠们探讨面料的复原方案。经过团队的努力,包括彩色夹缬在内的一大批已经失传的工艺重新面世。

用心传递历史美感

“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延续性强,几千年来发展出一套体系庞大的礼仪服饰制度。礼服中的衣裳、玉佩,均有两三千年的历史。”陈诗宇介绍,从秦汉庄重大气的曲裾衣、唐代雍容华贵的衫裙帔,到宋代修长淡雅的背子,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流行服饰。

与讲究立体合身的西方服饰不同,中国传统服饰倾向于避免对衣料做过多的剪裁,即便要展现身体线条,也大多通过穿着体现,比如交叠的衣襟、堆积的水袖,而且不会过分追求紧身的效果。

经典的中国古代服饰,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服装与人融为一体,并通过服装规范仪态,穿上古代服装以后,自然而然地就需要拱手端立、行走端庄。

中国古代服饰虽然不过多关注剪裁,但对面料非常讲究,千百年来发展出从经锦、绫罗,到妆花、缂丝等绚烂的织造品种,制成灿若云霞的服装。以纱为例,就有透气程度不一的“实地纱”“芝麻地纱”“直径地纱”“葛纱”等。“实地纱”仅有花纹部分镂空,适合春夏之交;“芝麻地纱”有芝麻粒状的暗孔,比“实地纱”稀疏,可在初夏使用;“直径地纱”轻透镂空,适合盛夏;“葛纱”则可抵抗酷暑炎热。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古代服饰还特别重视服装纹样的象征意味,对各种场合所用的纹样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并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各种手法,构成吉祥纹样。如:春节用“大吉葫芦”纹,葫芦谐音“福禄”。

与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服饰相比,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60年代,沈从文先生投身文物研究,几经波折,直至1981年出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服饰史才有了第一部通史。时至今日,中国古代服装史研究人员仍然偏少,大众认知度不高。

关于古人形象复原,更存在误解:复原很简单,照着图像文献做就行。这时常体现在古装剧中,设计师由于不了解古代服饰的风格和穿着规定,只能照搬或通过想象完成服装设计。

“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这也要求影视制作更关注历史真实。”陈诗宇说,他先后应邀担任《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的历史与服化形象考证顾问和《清平乐》等影视剧的服化道设计指导、礼服指导。电视剧播出后,网友纷纷留言:“看剧学知识”。

近年来,穿汉服渐成时尚。对此,陈诗宇表示,“汉服热”反映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这也鞭策我们挖掘更多优秀作品,提炼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内核,让这份热爱传承下去。

古代部分流行服饰

西汉  曲裾衣

曲裾式长衣,衣襟向右接长成三角,并绕至身后形成绕襟效果,极具秦汉特色。常用花罗、经锦、锁绣等织绣工艺。

唐代  幞头圆领襕袍

唐代的日常服饰风格多样,并融合了不少西域服装元素。其中男装通常使用窄袖圆领袍、靴、革带的搭配。窄袖圆领袍基本特征为圆领、长袖、右衽的长衣。袍内衬半臂。具有西域风格的联珠纹锦成为此时特色衣料。

宋代  展脚幞头公服

宋代公服继承唐代常服圆领襕袍样式,发展为袖阔三尺的大袖袍服。其基本样式为大袖、曲领右衽、下接一幅横襕,两侧不开衩。

明代  方巾鹤氅道袍

道袍是明后期士人常用的一款便装,大多为日常所穿,既可用作外衣,也可作为衬袍。交领、右衽、大袖收袖口,领子极宽,并缀有白色护领。道袍之外还可以加披对襟披风或大氅、鹤氅衣。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7日 06 版)

(责编:袁勃、曹昆)
“欢乐春节”中国龙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在匈举办 - 部长通道丨李国英:到2035年建成国家水网

“欢乐春节”中国龙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在匈举办

发布时间:2024-04-30 06:29:39 来源: sp20240430

人民网华沙2月2日电(记者禹丽敏)“欢乐春节”中国龙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1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驻匈牙利大使龚韬和匈政府代表、国民经济部部长纳吉出席并致辞,中匈各界代表逾600人出席活动。

中匈联合发行中国龙年生肖邮票

中匈联合发行中国龙年生肖邮票。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龚韬大使表示,发行中国农历生肖邮票是中匈两国人文交流的一项重要活动,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匈牙利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他强调,希望两国民众以邮票为纽带,串联起对新年的美好期盼,连结起两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搭建起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纳吉部长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并表示,匈牙利始终视中国为战略合作伙伴和重要发展机遇。近年来,匈方“向东开放”战略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对接,两国经贸关系蓬勃发展,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已成为匈在欧洲以外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匈牙利在投资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匈方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发展对华关系与互利合作,致力于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匈牙利成为东西方经济、技术合作的交汇之地。

匈邮政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尔佐·鲍尔瑙巴什表示,龙年邮票的发行体现了两国之间的深厚联系,凸显了双边合作的旺盛生命力以及中国意蕴丰富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匈中双方致力于加强文化交流的期盼。

发行仪式上,龚韬大使、纳吉部长与鲍尔佐总裁、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金浩共同为中国龙年生肖邮票首日纪念封加盖邮戳并签名。

这次发行的龙年生肖邮票也是匈牙利邮政总公司发行的第11枚中国农历生肖邮票。2024年适逢中匈建交75周年,这一龙年纪念邮票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此次发行的龙年生肖邮票由平面艺术家博蒂·卡塔琳设计,共发行2万枚小型张,每枚小型张由4枚邮票构成。设计师以红白两色为背景,描绘了金红两色共四条蓄势腾飞状的中国龙,并以中匈两种文字标识出“龙年”的主题。整套邮票构图精美,设计美观大方,传递出中国龙喜庆吉祥的美好寓意。

由匈牙利邮政局发行的中国龙年生肖邮票小型张图案

由匈牙利邮政局发行的中国龙年生肖邮票小型张图案。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为迎接本次发行仪式的到来,匈牙利邮政总公司还专门布置了中国农历生肖邮票专区,展出中匈联合发行的历年生肖邮票,通过一张张邮票细数中匈两国文化交流的悠久过去与美好未来。发行仪式现场设有专柜销售龙年生肖邮票以及历年生肖邮票合集,吸引大量集邮爱好者排队购买。

集邮爱好者排队购买中国龙年生肖邮票

集邮爱好者排队购买中国龙年生肖邮票。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发行仪式上还进行了中国传统舞狮表演,举办了古筝演奏、春节祈福、春联福字书写、套版年画印制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周边活动,吸引来宾们驻足观看、亲身体验。现场布置彰显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生动的文化意蕴,在场来宾都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深表赞叹。

发行仪式上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互动

发行仪式上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互动。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责编:刘洁妍、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