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市场下半年现疲软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5:15 来源: sp20240429

  上周末,星巢秘境音乐节在广州举行,到12月底广州还有两场音乐节待举办。2023年,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在国内遍地开花,也下沉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无论超一线大城市北上广,还是不知名小城市南阳、泗水,都涌动着乐迷们的热情和活力。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3年广东至少举办了46场音乐节。

  记者发现,随着音乐节热度上升,音乐节票价也在攀升,有的音乐节票价甚至高达上千元。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抱怨音乐节票价上涨,体验却下降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惠

  音乐节热度“下沉”到县级

  热烈又浪漫的歌曲,尽情摇摆的人群,忽然涌上的眼泪…… 音乐节成为当今年轻人娱乐生活绕不开的关键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达1137场,观演人次更达到1145万。

  音乐节何以能爆发增长并愈发受到年轻人欢迎?乐迷柳萱表示,音乐节的强烈体验和刺激能够让自己短暂地脱离高压生活,获得释放和自由。乐迷小石认为,在音乐节,可以花较少的钱看到不少喜欢的歌手和乐队。

  音乐节的遍地开花,不仅是靠一线城市年轻人的热情支撑。今年音乐节已下沉到县城。今年4月,山东新青年音乐节就在泗水县举办,并邀请到了“二手玫瑰”“痛仰”等知名乐队。

  同时,也有非专业的主办方涌入。例如蜜雪冰城、隅田川等饮料品牌已不满足于冠名合作,更开始自办音乐节,“音乐财经”自媒体创始人董露茜认为:“举办音乐节是短时间内获得流量的方式,同时还有可能帮助品牌达到出圈的效应。”

  票价向上,体验向下

  热度提升的同时,音乐节票价也节节高。“票价涨了不止一点。”乐迷鸿羽记得2016年看音乐节时,票价为280元,但今年已经鲜有这个价位的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音乐节的票价普遍比往年高了约100元。

  音乐节票价缘何节节高?董露茜分析,这很大程度上和音乐人日渐高昂的出场费相关,音乐节投入在表演嘉宾身上的成本超过总预算的50%,一些艺人成本甚至达到60%到70%。同时,在今年音乐节数量暴涨的情况下,中腰部艺人缺乏,能够撑场的头部艺人被反复邀请,艺人出场费自然水涨船高,价格翻倍。“之前几百万元就可以办一个音乐节,今年要办一个规模大型点的,没有上千万元兜不住。”

  据专注音乐产业的小鹿角智库统计,今年音乐节的单日正价票在200-800元之间,VIP票在600-1400元之间。

  不过,人们失望之处是:票价上涨,体验却往下走。有乐迷表示,不少音乐节阵容同质化严重,海报上的内容就像“复制粘贴”。也有乐迷在社交平台上抱怨音乐节的场地和设备较差;部分音乐节像演唱会一样分区分档,场内限制变得更多,让乐迷们扫兴不已。

  约五成音乐节“一年游”

  各式主办方“入场”,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令乐迷“受伤”。今年6月举办的嵩山音乐节因开票后更改演出阵容和嘉宾演出时间招致消费者不满,超千位消费者在线上要求退票,但票务平台却不予退换。这起事件也被中消协发布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点名。

  董露茜观察到,今年下半年,由于高昂的票价和同质化的阵容,音乐节市场开始变得疲软,音乐节被取消或延期的现象频现。10月份,郑州多元音乐节甚至在开场前一个小时宣布取消。虽然票可以退,但是退订机票酒店等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免的。究其原因,还是售票情况不理想,主办方为及时止损所致。

  不过,下半年的票价也有所回落。董露茜认为,可能目前音乐节市场需要的,并非票价的单纯上涨或是下跌,而是主办方能根据目标用户群体制定定价策略。另外,虽然涌入了大量“跨界”“出圈”的主办方,但目前市场上50%左右的音乐节都是“一年游”,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音乐节IP自会胜出。 【编辑:刘阳禾】

东西问|陈武:为何看好中非茶文化交流前景? - 最是牵挂暖人心——新春佳节,总书记心系基层干部群众

东西问|陈武:为何看好中非茶文化交流前景?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5:17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纳尔逊·曼德拉湾12月7日电 题:为何看好中非茶文化交流前景?

  ——专访南非茶文化专家、青年侨领陈武

   中新社 记者 王曦

  随着中非文化交流深度和广度的日益丰富,作为中华文化代表之一的茶文化同样走进包括南非在内的非洲大陆,吸引了大批非洲“粉丝”,中南以及中非茶文化交流随之大幅升温。南非茶文化专家、中非茶文化交流使者、南非青年侨领陈武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畅谈中南以及中非茶文化保护交流的意义及前景。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非茶文化交流的历程。

  陈武:中非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回溯千年,中国的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并在此期间到达非洲沿海各国。我们可在东非沿海各国的博物馆内,找到有关中国及中国茶的文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让非洲人民得以接触到这一东方神奇植物,双方由此结下了超越千年的不解之缘。

2021年11月,观众参观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绿色黄金——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展览。蒙钟德 摄

  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独特,饮茶非常必要,非洲人民普遍认为饮茶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但由于当时的气候和运输条件所限,非洲仅有极少部分人有机会接触茶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19世纪后半叶欧洲人逐步将茶树引进非洲,并在此生根发芽,茶树意想不到地在非洲大陆获得了蓬勃生长的机会,并由此带动了属于非洲的茶产业。

  迄今,肯尼亚已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成为四大产茶国,茶树的广泛种植带动了非洲的经济。茶叶也更加普遍地走进非洲寻常百姓家。这里的人们喜欢茶,珍惜茶,每天在固定时间饮茶成为很多非洲人的习惯。

2018年12月,中国美食之夜亮相南非自由州省“鲜花节”。图为现场的中国茶艺展示。王曦 摄

   中新社 记者:中非茶文化交流的意义何在?

  陈武:非洲目前最引以为豪的茶产品之一,是来自肯尼亚的“野毫”。这种茶的种植方法、制作方法和中国茶几乎相同,味道也类似于中国的福鼎白茶,但非洲独特的自然条件又孕育了独特的风味。“野毫”在2021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极大关注,并由此带动了肯尼亚一股“中国茶潮流”。

  如今在内罗毕,中式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很多非洲人都会用中国茶具泡中国茶,这一过程无疑推动了中非之间茶文化的交流。一片茶叶,让非洲人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继而是热爱,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习惯与认同。

  可以说,茶起源于中国,但如今在非洲同样获得了蓬勃生长的机会,并在此间让中国与非洲紧密联系在一起。更为难得的是,当非洲茶回到它的起源地中国时,一座中非友谊桥梁就此诞生,书写下中非友谊的佳话。

2023年10月,中国成都(秋季)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展示的茶具。安源 摄

   中新社 记者:在您看来,中非茶文化交流的问题有哪些?

  陈武:中非茶文化如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例如在非的各种场合中国文化展示中,茶文化都是一个重要内容。但每次的展示内容较为雷同,形式也较单一,极容易给非洲人民留下“中国茶文化是一场好看的秀(show)”的印象,这显然与我们的初衷不符。

  当然,这与非洲的经济条件尚不发达有着极大的关系。在非洲,茶依旧是一种较为昂贵甚至奢侈的日用品,非洲人民由于收入条件所限,尚无法大规模且多样化地品尝、接触到茶产品。而中非茶文化交流过程中,茶产品的内容又相对单一,且展示内容较少,无法从根本上让非洲年轻一代接触到茶文化的本质和精髓。

  在我看来,中国国内目前很多新颖甚至是新奇的饮茶方式颇受年轻人喜爱。这一点值得中非茶文化交流工作者借鉴。让茶文化的呈现更为年轻化、低廉化、方便化,有望使中非茶文化交流吸引到更多年轻“粉丝”。就这一点来说,咖啡文化在非洲大陆的普及,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2018年8月,来自江苏的茶艺表演者在香港第10届国际茶展上表演茶艺“金玉茶缘”。张炜 摄

   中新社 记者:中非茶文化交流未来前景如何?

  陈武: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作为文化交流重要组成的茶文化,其前景值得期待。

  近年来,随着非洲对于中国文化需求度的不断加大,茶文化将更为广泛地融入非洲各个角落,而茶文化的展示极为多元,例如一场茶艺演出,基本能够涵盖到中国音乐文化、美术文化、诗词文化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以茶为媒介的文化交流将成为未来非洲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无疑是个极大利好,将对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并将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进非洲以及世界各国或地区。

2023年3月,浙江杭州,茶农翻炒西湖龙井茶青叶。钱晨菲 摄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相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下,中南及中非的经贸合作将不断深入。茶作为双方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将逐渐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重要载体。(完)

  受访者简介:

  陈武,青年侨领,东开普省和统会副会长,南非著名茶文化专家、中非茶文化交流使者。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