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十年闪耀数字之光,引领互联网科技大潮奔涌向前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7:54 来源: sp20240429

  “从乌镇峰会十年看中国互联网成就”系列(三)

  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8日至10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全球互联网又将进入“乌镇时间”。数“聚”乌镇,“技”划未来。十年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不断为全球互联网技术发展增设平台、汇聚人才、构建桥梁、衔接应用,成为推动全球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汇聚全球顶尖成果 ,指明行业发展方向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七年。2022年,活动共征集到海内外申报成果257项,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涵盖5G与6G、IPv6、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超级计算、高性能芯片、数字孪生等多个前沿领域,评选出的领先科技成果汇编收录于《科技之魅》成果手册,为互联网创新传播智慧、传承力量。据了解,2023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申报迎来全新升级,首次区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工程研发三个不同成果类型。

  作为依托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展数字经济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深挖世界互联网大会溢出效应,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合作。每年有众多数字经济领域的项目方、资本方、园区方在此寻求合作、交流经验、展示成果,一批重点数字经济项目在大会上集中展示、签约。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作为聚焦数字经济、贯穿全年的国际性赛事,通过储备丰富的海内外数字经济领域优质项目、人才、资本等资源,组织专题对接会、资本相亲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全球互联网各要素精准对接。几年来,大赛共吸引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4455个项目参赛(其中24家为上市公司),获奖项目中已有3家企业成功上市。大赛持续承接互联网产业“红利”,已成为链接全球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之举。

  乌镇,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契机,点燃创业激情,搭建互联网项目、技术、人才和资本合作的桥梁纽带,加速互联网全球化的创新合作,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才企业沿“镇”以待,架起技术产业对接桥梁

  作为中国互联网对话世界的窗口,乌镇历经十年沉淀,梳理了一个新的奋斗坐标——打造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以110.93平方公里的乌镇地图起笔,划出互联网总部会展区、互联网文旅展示区、互联网生活示范区、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互联网教育集聚区和数字农业集聚区六大区块,还布局打造乌镇数据要素产业园,乘“数”飞向新蓝海。

  “乌镇的数字经济企业从2014年的12家增至1000多家,桐乡数字经济已得到长足发展,积极推进《桐乡市接沪融杭连苏行动计划(2023-2025)》将‘建设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纳入重点。”桐乡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这里聚焦数字生物医药产业、第六代互联网通讯、柔性光电材料产业、智能汽车产业等构建互联网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将带来数字科技美好蓝图与憧憬。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被称为“乌镇之光”的浙江省首个大型超算中心——浙江(长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正式建成。项目探索超算中心国内市场化运营新路径,率先实现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在乌镇当地产业化,进一步释放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

  “乌镇之光”技术负责人表示,企业自建算力大概需要上亿元资金投入,通过“乌镇之光”,可能每年花费不到100万元就能满足算力需求。秉持辐射全国的理念,“乌镇之光”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及创新企业的1.2万家客户,涵盖气候气象、工业设计、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华友钴业、新凤鸣、桐昆集团等嘉兴本地诸多企业也纷纷依靠“乌镇之光”将超级算力转化为生产力。

  发挥线上线下窗口效应,构建交流共享平台

  作为大会重头戏之一,历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为参展企业和广大参观者带来强大“磁吸力”。“眼动输入”无障碍解决方案、外骨骼机器人、AR感知交互眼镜……博览会上,众多创新科技和解决方案让人耳目一新。

  2022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首次开启了线上线下同步展示,推出365天不落幕的线上云展品牌“互联网之光云展厅”,来自270余家中外企业进行实景展示,近300家企业报名参加线上云展,以2D和3D展厅相结合展现互联网企业数字化风采。

  今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迎来第十年。博览会将突出创新性、国际性、溢出性、互动性和纪念性,以展览展示为主体,以新产品新技术发布和人才相亲会为重点,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据了解,共有近700家全球企业带来新产品、新技术,首次引入数字人讲解服务,参观者可以跟随数字人穿梭在“未来之境”,感受充满科技魅力的沉浸式互动新体验,进一步铸造互联网引领发展的时代之光。

  今年峰会期间,全球首家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科技馆以“万物共美·世界共生”为理念,展览陈列关于互联网发展的有趣实物,记录互联网发展的传奇往事,打造互联网前沿科技成果的体验空间。

  如何用技术力量守护网络安全?怎样让人工智能既带来“红利”又不会“漏洞百出”?如何推动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在一场场发布会、分论坛和采访活动上,行业大咖为推进互联网治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从“人人互联”到“万物智联”,世界互联网大会不断见证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见证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未来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引领互联网科技之潮流奔涌向前。(光明网记者 王一涵 李汶键) 【编辑:陈海峰】

在调解中普法 在普法中调解(基层治理新实践) - 遵循成长规律,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在调解中普法 在普法中调解(基层治理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7:55 来源: sp20240429

  核心阅读

  河南开封依托《宋都调解》法治电视栏目,通过“电视+调解+普法”多元融合方式,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调解的理念,“实景式”展现调解过程、“靶向式”开展普法教育,形成“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的特色。2023年,宋都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选中央政法委评选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遇到啥难缠事,找《宋都调解》。”如今,在河南省开封市,遇到矛盾纠纷,不少人会选择拨打《宋都调解》栏目热线电话。

  一档法治电视栏目,何以备受群众信赖?

  实景展现调解过程

  生动开展普法教育

  去年3月,70岁的樊老太买菜经过某篮球场时,被打篮球的小杨撞倒,造成髋关节骨折,花费近5万元,且需后续治疗。双方对于赔偿金额争执不下,樊老太的女儿报了警。接警后,开封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金明池派出所公调对接中心调解员黄喜荣介入调解。

  “民法典有一条规定,叫自甘风险。老太太明明看到一群小伙子在打篮球,还要从篮球场经过,安全防范意识有待增强。”“看到有老太太经过,咱就应该停下来,等她过去了再投篮,对不?”黄喜荣结合法理情,客观公正地对双方进行劝解。几个小时后,小杨母亲同意一次性赔偿樊老太各项损失4万元,矛盾得以化解。

  “自甘风险这条,我是在《宋都调解》讲民法典那几期节目中看到的。”68岁的黄喜荣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经23年,参与《宋都调解》栏目的纠纷调解有几十次了。“每一次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纠纷,宣传了法律法规,还教育了群众,培训了全市人民调解员。”黄喜荣说,《宋都调解》已成为他们学习调解技巧的活教材。

  据介绍,2010年,人民调解法颁布,开封市成立宋都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司法局制作《宋都调解》法治电视栏目,通过“电视+调解+普法”多元融合方式,力求以个案调解带动法治宣传。节目创办以来,共播出300多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0多起,以案释法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200多部。2023年,宋都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选中央政法委评选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宋都调解》每期节目都是一堂普法课。栏目精心设置了“人民调解”“普法教育”等板块,“人民调解”板块每期播出一起民事纠纷调解案例,由人民调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依法调解矛盾,并通过鲜活的案例引导教育当事人和观众学法用法。依托“普法教育”板块,栏目组邀请公安、信访、住建、文旅、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结合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深入解读相关政策法规,防范各种矛盾纠纷。

  汇聚专业调解力量

  协调联动化解矛盾

  某村村民李女士在本村村民李某开办的木材加工厂工作期间,右手手腕筋不慎被机器割断,手腕骨折,双方因赔偿问题一直无法达成一致。

  在《宋都调解》栏目现场,李某表示,事故发生后,工厂内十几名工人相继离开,他现在负债累累,出不起医药费。李女士则称,自己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后续生活和治疗无法保障。双方各有难处、互不让步,调解陷入了僵局。

  见此情况,人民调解监督指导员及时介入,当场指出双方在事故中各自的疏忽和责任。调解员指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即使尽到了安全提醒义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调解员接着认真剖析,双方当事人的态度有所缓和:李某答应拿出赔偿金,李女士也同意除去医药费,将赔偿金降到3.5万元,但要求李某必须在一年内付清。眼看调解出现了转机,李某却又提出两年分期偿还的想法,李女士表示不能接受,甚至要离开调解现场。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调解员及时劝解,把他们请到“宽让空间”,采取“背靠背”分别调解的方式,耐心做劝解工作。最终,李某表示,剩余的医药费用自己的板材以市场价予以折抵,同时保证一年内付清赔偿金。最终,双方在现场握手言和。

  《宋都调解》栏目成功的背后,不仅有全市8000余名调解员的付出,更离不开多领域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栏目邀请了50多名政法战线退休干部,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政协常委担任监督指导员,现场对矛盾纠纷进行客观公正的调解和点评。

  为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得到实质化解,《宋都调解》栏目还积极协调公安、法院、检察院、教育、司法鉴定、会计等领域专家参与调解工作,把栏目作为加强诉调、访调、警调、检调对接的有力平台,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

  选取多样调解案例

  提高群众法治素养

  “我和老伴儿都是《宋都调解》的忠实观众,节目里运用的那些矛盾调解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提起《宋都调解》栏目,鼓楼区居民黄大妈连连点赞。

  去年,黄大妈同楼层的邻居家水管破裂,导致楼下住户家具泡水,两家人因此产生矛盾。运用在《宋都调解》栏目中类似案例的调解方法,黄大妈当起了“和事佬”,成功化解了邻里纠纷。“感谢这个栏目,不仅能不伤和气地化解纠纷,还让我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黄大妈说。

  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宋都调解》注重选取多种类型调解案例,全面记录和展示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栏目依托“普法教育”板块,紧扣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修订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录制专题普法节目,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解读,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和习惯。

  “《宋都调解》栏目立足‘人民调解’和‘普法教育’两大职能,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调解,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开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振廷说。栏目开办以来,调处化解了一大批涉及婚姻情感、家庭赡养、邻里物业、土地承包、农民工工资拖欠等多种类型的矛盾纠纷,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

  “我们将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创新探索多元解纷工作法,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有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开封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卢志军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0日 11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