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款“敦煌文化校服”发布:壁画团花图案“轻舞飞扬”

发布时间:2024-05-01 17:58:45 来源: sp20240501

   中新网 兰州10月14日电 (周斌全 张文瑾)甘肃敦煌市委宣传部14日发布消息称,作为“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重要载体之一的敦煌文化校服设计推广应用近日取得重大成果,设计的4个系列近百款敦煌文化校服正式发布,敦煌市1.3万余名学生穿上了敦煌文化校服。

10月13日,在敦煌文化进校园暨敦煌文化校服展示活动上,当地学生展示“敦煌文化校服”。周斌全摄

  敦煌文化校服由敦煌市委托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并邀请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等组成优秀的专家团队进行设计,以敦煌壁画中的石青、石绿、灰色、红色为主色调,将莫高窟北魏第254窟几何图案、盛唐第217窟石榴图案、西魏第285窟忍冬图案、盛唐第45窟团花图案分别用在校服设计的上衣领、口袋、裙子、领巾、领结、胸章等处,让敦煌文化艺术与中小学校服有机结合。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刘元风说:“校服是敦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的理念是将敦煌壁画中的图案和色彩与校服完美结合,使得校园中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让更多的孩子热爱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图为敦煌小学生展示“敦煌文化校服”。周斌全 摄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马强介绍说:“我们借鉴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图案和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校服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现了敦煌学子昂扬向上、勤奋上进的精神面貌。”

  敦煌市西关小学教师张雅萍说:“石绿色系的运动服象征着蓬勃、希望、青春和活力,代表着青少年充满生机勃勃的力量,也体现出了新时代小学生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

  自2022年敦煌市启动实施“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敦煌市开展了一系列喜闻乐见、成效显著的活动。推广敦煌文化校服是其中一项创新举措,敦煌文化元素被融入到校服设计中,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的创新精神,凸显了敦煌市中小学生的文化形象,让学生从小在敦煌文化中熏陶滋养,在敦煌艺术中传承创新。(完)

【编辑:黄钰涵】
钟才文: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 10月中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

钟才文: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发布时间:2024-05-01 17:58:46 来源: sp20240501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一动力机制,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大程度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潜能。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两者要协同发力,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扩需求、稳预期的作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中长期看,应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要通过创造巨大的改革红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一是深化生产要素配置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促进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现要素依靠市场自主定价、有序流动,以及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目标,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人口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国内消费能力,加快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探索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四是加快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逐渐破除二元壁垒,推动社会保险全国统筹,不断满足居民教育、就医、养老、托幼等需求。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发展潜力,缩小贫富差距。

  第二,推动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合作。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强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与全球高水平制度安排对接,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二是真正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以稳步扩大中间品出口为抓手,强化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形成高效跨国生产网络,培育我国的跨国企业。

  第三,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集聚。一是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补上农民工等外来人口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保障进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就业培训。二是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加强与提高人口密度和集聚效应相适应的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能力建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集聚,为大规模创新发展创造条件。三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融合互动,在条件好的地区促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

  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紧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抓住时代机遇,释放科技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建立完善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运行机制和支持基础研究的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化贯通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三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四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加快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不断强化国际科技合作。

  第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筑牢人才大国根基。一是不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加快出台鼓励生育系统化支持政策,努力提高人口出生率。二是不断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多层次人力资源,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供需对接,把人才培养链条延伸到产业一线,使学有所用。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重依托重大人才工程,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四是采取多样化的引智方式,加快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五是完善退休制度,鼓励延迟退休,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不断释放中老年人口质量红利。

  第六,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不断提高经济体系的韧性,增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防止现代化进程因系统性风险而迟滞或中断。一是处理好地方短期化债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重债省要一边化债,一边谋求发展,其他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二是加快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健全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完善长效机制。三是全面加强监管,严格财政监管,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四是坚持系统观念。找到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统一的方式方法,在高质量发展中妥善化解风险。

  总之,要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通过辉煌成就和铁的事实,让唱衰中国的各种奇谈怪论不攻自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才文)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