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经典诗歌诵读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8:18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北京11月6日电 11月5日,由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主办,“为你诵读”平台承办的贺敬之经典诗歌诵读会在北京举行。

贺敬之经典诗歌诵读会11月5日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诵读会上,瞿弦和、张筠英、廖菁、刘纪宏、杜宁林、张悦、唐剑、任亚明、胡乐民、张宇等老、中、青三代诵读艺术家及“诵读小明星”来乔乔、毛妍兮、战俊宇、徐雍柯等演绎了《北方的子孙》《生活》《回延安》等贺敬之经典作品,王珂迩、杜桦、王雅宁等歌唱演员演唱了《南泥湾》《白毛女》《翻身道情》等歌曲。

  据介绍,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峄县,是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贺敬之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在延安,他与丁毅创作了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贺敬之又写下《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十年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抒情诗、《富春江散歌》《怀海涅》《咏南湖船》等新古体诗,开创一代诗风。

  诵读会上,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名誉会长李正忠指出,贺敬之的诗歌是信仰之歌、理想之歌、青春之歌。重温贺敬之诗歌,不仅让人们明白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还让人们清楚真正的青春、真正的美在信仰之中,在理想之中。

  据介绍,本次诵读会同时是“为你诵读”平台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活动总导演项建新介绍,自2013年成立至今,“为你诵读”平台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注册用户约3亿,此次贺敬之经典诗歌诵读会的举办也彰显了现代诵读艺术与贺敬之经典诗歌相融合的魅力。(完)

【编辑:付子豪】
“Z世代”科学“翻译官”: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 - 第1视点丨让甘蔗的“两头”更甜更长久

“Z世代”科学“翻译官”: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8:19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Z世代”科学“翻译官”: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

  “人造太阳”、先进光源、量子计算机……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杨远帆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将科学原理和重大科学成果通过可视化技术呈现给公众,让科学之美得以广泛传播。

  杨远帆的“可视科学”团队成立于2022年,最初起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内双创赛道,团队平均年龄仅为24岁。他们的目标是成为科学的“翻译官”,通过影像技术,引领观众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科学实验室,感受科学的温度和美丽。

  “当时我们在校内的时候接触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发现他们都有很棒的科学故事,我们就在想能不能来做帮他们讲科学故事的人,来做科学的‘翻译官’。”杨远帆表示,他们希望能成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帮助科学家讲述他们的科学故事。

  杨远帆团队做的第一个可视化科学项目是子午工程二期的“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这个项目不仅技术上要求高,而且在理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方面也面临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团队组建了一个由多个领域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团,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传达科学原理和成果。

  “我们本身追求的是科学跟艺术极致的结合,因为我是相信这个科学它是很美的,怎么把这样的科学之美给它体现出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杨远帆介绍,他们团队成员背景多元,一半来自理工科专业,另一半来自艺术类院校,这体现了他们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理念。

  杨远帆认为,科学可视化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包括所有能将科学成果呈现出来的方式。“可视科学”团队不仅制作科学动画,还探索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以及使用AI生成内容(AIGC)来加速科学可视化产品的生产,让科学原理和技术成果可以变得更加可知可感,甚至可触可解。

  目前,杨远帆和团队仍在继续他们的科学传播之旅,为合肥的科技创新增添传播力量。“我们现在也在围绕着合肥的大科学装置在做一些可视化方面的工作,因为现在合肥已经建成运行的有4座大科学装置,另外还有9座在建。”杨远帆表示,未来期望来围绕合肥的大科学装置,来帮助合肥的大科学装置进行成果的展示和宣传。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科学领域中最懂艺术的,以及艺术领域中最懂科学的团队。”杨远帆介绍,团队在校内外举办的科学主题艺术展,也是为了通过科学可视化,让科学以美丽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见和理解。

  杨远帆表示,“可视科学”的愿景是讲好中国的科学故事,将中国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展现给世界。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和人群中传播,激发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

(责编:申佳平、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