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不同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可以反复、同时或交替感染

发布时间:2024-04-30 11:24:22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李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与会专家表示,即使本次流行季得过甲型流感,也还有可能再感染乙型流感。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可以出现反复感染、同时或交替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说,季节性流感包括甲型H1N1、甲型H3N2亚型以及乙型流感。我国南方省份自10月上旬、北方省份自10月下旬先后进入本次流感流行季。前期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南方省份近3周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36.8%,北方省份近5周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57.7%,部分省份乙型流感病毒占比超过了甲型流感病毒。

  王大燕表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通过病毒基因和蛋白的序列特征加以区分,其造成的季节性流感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区分和鉴定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要通过病原学分型检测,如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同一个流感流行季,通常都会出现流感病毒的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共同流行,只是占比不同。

  她也指出,得了甲型流感后产生的免疫反应,不能对乙型流感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即使本次流行季得过甲型流感,也还有可能再次感染乙型流感。”目前,流感疫苗中包含甲型H1N1亚型、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的组分,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也指出,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包括多种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如甲乙流、新冠、呼吸道合胞、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体感染以后,建立的免疫力都不持久,可以出现反复感染;它们之间也没有交叉免疫,不同病原体可以同时或者交替感染。

  关于短时间内的重复感染,王贵强说,由于感染建立的免疫力仍然存在,同一病原体的再次感染常常表现较轻,但是不同病原体感染可能加重病情,或使病情恶化,尤其容易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屏障损害以后,还可能激发细菌感染等。“我们要高度重视易感人群、脆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还有婴幼儿等。”

  王贵强指出,在呼吸道传染病比较常见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出现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要及时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是进行病原诊断。现在有病原治疗的药物,包括流感、新冠、支原体、衣原体等都有相应的病原学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降低进一步传播、住院和重症的风险。

  这位专家也指出,新冠、流感等都可以导致基础病人群的病情恶化,激发细菌感染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对这类人群要更加关注,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完) 【编辑:黄钰涵】

网络思政,要与青年有“共鸣”能“共情” - 第1视点|在水稻田边,总书记强调抓好春耕备耕

网络思政,要与青年有“共鸣”能“共情”

发布时间:2024-04-30 11:24:23 来源: sp20240430

原标题:网络思政,要与青年有“共鸣”能“共情”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与主阵地。讲好新时代网上“大思政课”,要充分贴近青年,把握好网络空间的特征与规律,以高质量教育内容做好思想引领、价值涵养,激发网上青春正能量。

  发挥网络思政优势贴近青年

   实现价值涵养的前提是贴近青年,只有找准与青年的情感共振点、思想共识点、表达共鸣点,才能更好地供给青春正能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使之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奋斗之中。

   找准与青年的情感共振点。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有理性的力度,更要有感性的温度。要发挥网络思政即时性和交互性优势,加强与青年的情感交流,洞察青年喜怒哀乐背后的情感诉求,并利用大数据算法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真正做到关注青年所思所想、所需所惑,千方百计为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从内心深处打动青年、激励青年。

   找准与青年的思想共识点。做好青年的思想引导与价值观塑造,需要找准青年的思想共识点,以他们喜闻乐见、贴心有感、走心入脑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政工作。要把握好青年思想行为特征,推进精准思政教育。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青年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动态式的综合分析,根据其偏好推送能使其感兴趣、受教育的内容和信息,从而做到精准滴灌、润物无声。

   找准与青年的表达共鸣点。青年群体情感丰富、共情能力强,因此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传播主流价值。用好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理论平台,用活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向青年传播正能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运用网络用语解析思政教育内涵,以生动直观的语言风格,以青年有“共鸣”、能“共情”的话语表达,引领青年,凝聚力量。

  把握网络空间特征与规律引领青年

   在全媒体时代,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教育经验,还要把握好网络空间的育人规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开展网络思政不仅要及时,还需注重对“时势”“时机”的把握,及时掌握所处环境变化及青年思想动态变化,结合重大历史契机以及重要节点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网上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但需要注意的是,身处网络时代,不能只为博得青年“关注”,而是要抓住恰当时机,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正能量”。

   开展网络思政过程中要注重交流引导的精确性与适配性,把握好青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规律,为其推送最为适合的学习内容。伴随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对于使用新媒体可谓得心应手。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进行互动引导,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指尖上的思政教育”,打造“年轻态”网络精品,传递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开展网络思政要注重育人效果,通过大数据分析为青年提供多元的学习选择、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差异化的信息推送,以高质量的优化供给代替大数量的内容输出,持续推动“网络大流量”转化为“思政正能量”,从而实现网络思政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多重提升。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年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交融交流交锋的新阵地。要抢占这一新阵地,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网络思政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引领网上青春正能量。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培育和弘扬。无论何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都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网络思政工作者来讲,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网络思政建设全过程,深化网络文明建设。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文、图、视、音”相结合,创新传播方式。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传播,需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环境,使其自然而然地融入青年生活,深入青年内心。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育人功能。要合理运用VR、AR、MR等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化、生动化,创作推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作品,使其既有思想、有品位,又有青年味、网络味。要灵活运用直播、短视频、动漫、Vlog等融媒体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润泽人心的精神文化基因。

   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育人队伍。目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多由行政人员或思政课教师承担,专业化网络育人队伍较为缺乏。因此,要广泛汇聚合力,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各级网络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网络思政工作中,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育人队伍,不断开拓新时代网络思政建设新局面。

   (作者:付洪、侯耀宗,分别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