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资金入市迎来窗口期 多措并举助力规模增长“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5-05 02:46:29 来源: sp20240505

  本报记者 田 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扎实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

  “当前,长期资金入市迎来难得的机遇窗口期。”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断出台的政策措施,为长期资金管理提供了良好制度环境,入市便利性、安全性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恢复向好,让长期资金管理的投资回报水平有望提高。此外,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颇具吸引力的水平。

  长期资金入市正当其时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恢复向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居民财富管理、资产配置和养老投资需求不断增加,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迎来难得机遇。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不断推出资本市场利好政策,力促中长期资金入市。

  例如,围绕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8月18日证监会提出,“支持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扩大资本市场投资范围”“优化投资交易监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8月29日,沪深交易所表示,研究推出基础设施REITs实时指数及ETF产品,配合证监会持续推动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降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科创板的风险因子,延长投资收益考核周期,为险资入市进一步打开空间;10月20日,证监会表示,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等。

  除了在体制机制上不断优化入市环境外,当前A股估值正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以及持续复苏的经济基本面,也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了有利“天时”。

  “中长期资金通常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看来,今年以来,二级市场波动较大,经过多轮调整,目前大部分股票估值已处于较低区间,长线资金配置绩优公司股票性价比较高。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居民消费修复以及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较强韧性的支撑下,预计国内经济复苏具有可持续性。当前资本市场的整体风险相对较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安全性较高。

  多管齐下加快入市步伐

  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保持持续净流入,但其占比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入市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据证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

  陈雳认为,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较低,缘于多方面原因。包括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缺少足够的风险对冲工具,以及市场交易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等。

  事实上,监管部门正积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模式便利化水平等手段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董忠云认为,为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首先,要继续优化政策环境,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痛点。例如,完善权益投资的业绩评价等制度安排,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和“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中长期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回报。其次,要继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回报投资者的能力,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实施股份增持回购,规范减持行为、严格退市制度等,营造更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此外,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持续完善对外开放产品体系,为境内外投资机构提供丰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何晓宇则建议,未来应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将指数基金等权益类产品纳入投资选择范围。同时,丰富场内外金融衍生投资工具,优化各类机构投资者对衍生品使用限制,提升风险管理效率。(证券日报) 【编辑:邵婉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师说) - 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暨备案审查工作培训班在重庆举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师说)

发布时间:2024-05-05 02:46:30 来源: sp20240505

  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引领和支撑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关键,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育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相互融通、协同互促,要在传承大学精神、培育大学文化中,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一流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包括办学传统、奋斗目标、学术特色、校风、教风、学风等,是大学内在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具体来说,要涵养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品质,营造自信自强、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构建民主平等、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实施以人为本、友善自在的治理文化,创设更加友好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提供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工作空间,充分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知行合一厚植校园文化土壤。一方面,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优化学习生活环境,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育人工作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广大高校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文化浸润、感染、熏陶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为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本报记者吴丹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4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