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受访青年直指网络微短剧“硬伤”:制作粗糙、设定雷同

发布时间:2024-04-28 12:03:40 来源: sp20240428

  “本想睡前刷个视频,结果不小心刷到了半夜”“几天内充了100多元,太‘上头’了”……如今在社交平台,不少网友分享网络微短剧的观后感,直呼“又土又爽”。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129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5%的受访青年认为现在的网络微短剧“质量参差不齐”,37.4%的受访青年直言“精品少”。超五成受访青年认为网络微短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作粗糙经不起推敲(52.4%),以及故事和人物设定雷同(50.9%)。对此,63.7%的受访青年认为网络微短剧应坚守创作底线,倡导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近四成受访青年感觉当前网络微短剧“精品少”

  在杭州工作的95后王薇对网络微短剧的第一印象是“时间短、反转多”。在她看来,网络微短剧更像是一顿“快餐”,偶尔试一次会觉得比较有意思,但经不起细细“品尝”。“大多数网络微短剧的制作成本比较低,所以在剧情、场景上不太考究,有些演员的演技不够成熟,有时候看起来会感到尴尬。”

  在北京工作的80后李小雅(化名)是一名业余的短剧编剧,她觉得目前网络微短剧的创作是为了迎合特定的市场需求,“人物很简单,剧情也不需要层次和逻辑,主要追求感官刺激”。但随着更多资本入场,微短剧在制作上正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最近网络微短剧质量比以前提高了,观感上越来越接近长剧。”北京的00后大学生侯雨前段时间入了微短剧的“坑”。她记得刚开始刷到一些网络微短剧时,画面、配音比较粗糙,但现在的制作越来越专业了,拍摄场景、服化道以及后期剪辑都明显进步了。

  网络微短剧的质量如何?调查显示,37.4%的受访青年感觉“精品少”,35.5%的受访青年认为“质量参差不齐”,仅27.1%的受访青年觉得“精品多”。

  “尽管当前网络微短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认为,当前市场上的网络微短剧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一个主题火了便跟风拍摄,缺乏创新和独特性。另外有些网络微短剧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可能在故事情节和题材上比较夸张、离奇,甚至出现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这不仅违反了社会道德和平台规则,也损害了网络微短剧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

  调查显示,制作粗糙经不起推敲(52.4%)、故事和人物设定雷同(50.9%)是受访青年认为当前网络微短剧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他还有:内容浮夸俗套缺乏营养(40.4%),存在“洗稿”抄袭的嫌疑(40.4%),长剧的压缩版、低配版,拼凑感强(32.9%),为了“爽”而“爽”,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32.8%),包含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17.2%),付费短剧价格缺乏标准(11.0%)等。

  超六成受访青年期待网络微短剧坚守正向价值观

  “把好入口关是最重要的。”王薇觉得,伴随着网络微短剧“爆火”,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剧集,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备案审核,在故事情节和价值导向上为大众守住第一道关。

  侯雨认为,网络微短剧的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版权问题。“现在对网络微短剧洗稿抄袭的界定还不清晰,很容易产生版权纠纷,另外付费机制也需要完善,要在法律法规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针对网络微短剧存在的问题,黄楚新认为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广电总局要对网络微短剧的制作、审核、发行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管,也可以建立举报机制,鼓励观众对不良微短剧进行举报,及时发现并处理”。其次要加强对创作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第三,网络微短剧的制作方和发行方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行业组织可以建立自律机制,对违反规定的制作方和发行方进行处理。

  规范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63.7%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坚守创作底线,倡导积极正向的价值观,61.2%的受访青年认为播出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47.8%的受访青年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剧集备案的审核和监管。其他还有:对少儿不宜内容进行提示和标注(41.1%),规范短剧收费标准和机制(31.9%),对涉嫌抄袭的情况进行打击和惩处(29.2%)等。

  李小雅希望在尊重目标市场的前提下,对网络微短剧的剧本创作进行创新,比如加强对角色的塑造、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输出正向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我比较看好网络微短剧的未来发展。”黄楚新认为,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适应移动端消费的内容形式,具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符合年轻人群的消费需求和审美偏好,“但只有坚持以内容为王,加之形式创新,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吴欣宇 记者 孙山 实习生 包鋆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

云南:2023年前三季度为企业减负超540亿元 - 从实际出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云南:2023年前三季度为企业减负超540亿元

发布时间:2024-04-28 12:03:42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昆明11月7日电(罗婕)记者7日从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23年前三季度,云南省为实体经济降成本超540亿元(人民币,下同),有效为经营主体纾难解困,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2023年以来,云南省紧扣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和卡点,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着力降低企业要素成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具体而言,云南省持续落实减税降费,前三季度,全省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323.84亿元(含昆明海关对进出口产品的税费减免等);全面清理整治涉企违规收费1778.86万元,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6920.04万元。

  同时,云南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到多渠道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创新打造全省普惠性金融数字赋能平台,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452.9亿元;指导金融机构有效落实支付手续费减免让利等政策,督促全省银行机构为48.42万户企业减费让利36.8亿元;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打造“云科贷”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等。

  在降低要素成本方面,云南省全年累计为企业降低人工、用能、用地、物流成本分别为19.57、4、3.89、66.4亿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云南深入推进全程网办,全省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可办率达98.02%;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和不见面开标为投标人节省开支5.64亿元,全省减免政府投资项目保证金金额44.47亿元,清退保证金金额35.84亿元;拓展“跨省通办”范围、深化“省内通办”成效等。

  此外,云南还延续执行旅行社暂退缓缴旅游服务质量保险金政策,暂退缓交质保金2.44亿元,安排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延链补链强链等,助力企业升级。(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