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永念 |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发布时间:2024-04-30 04:14:27 来源: sp202404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发问,引人深思。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正是因为民族精神提供了强大支撑。

  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总书记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坐标,是我们定位自身、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目标方向和精神指引。

  总书记要求以英雄为“坐标”,传递出了深层次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是对英雄人物的尊崇和敬仰,更是对英雄精神、英雄品质的传承和弘扬。

  2015年9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谈到赵一曼烈士的家书。

  他指出,这些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应该编辑成册,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大家都经常读一读、想一想。

  2018年9月,在辽宁抚顺考察期间,总书记走进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的手迹、遗物、照片,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他强调,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2020年8月,总书记来到安徽合肥巢湖大堤罗家疃段。看望慰问在防汛抗洪中不幸牺牲的同志的亲属时,总书记说:“你们这些亲人也是我们的亲人,也是祖国人民的亲人,也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中华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总有这样的一些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都会崇敬他们。”

  …………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

  从古至今,无论是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还是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压制井喷……他们都以坚定的信仰和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壮举,挺起民族的脊梁。他们都是民族精神闪亮的坐标。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

  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英雄。

  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抗洪一线、救火现场……新时代,那些关键时刻站得出、勇于担当冲在前、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平凡人,共同构筑了英雄精神的丰碑。

  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说:“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响应号召”;矢志报国的航天员聂海胜说:“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忠于使命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说:“你退后,让我来”……

  如总书记所说,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爱英雄惜英雄,国家才能英雄辈出;只有英雄辈出,民族才能真正崛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带领全社会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以崇高礼遇褒奖功勋人物,以实际行动关爱英雄模范。

  我国不仅从法律上规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还建立起了“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等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传颂英雄故事、弘扬英雄品德,传递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以英雄为坐标,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将英雄精神融入到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实际行动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勇往直前!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李珊珊 王卓婕 宋春燕 娄郝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赵欣悦、袁勃)
业界专家上海聚焦应对城市发展安全风险 - “新时代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主题讲座在香港举行

业界专家上海聚焦应对城市发展安全风险

发布时间:2024-04-30 04:14:28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上海11月24日电(记者 陈静)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苏洁24日在上海指出,当前城市安全面临的挑战是,城市人口密集,大型活动众多,爆炸、坍塌等各类风险的跨界性、关联性、穿透性、放大性显著增强。这些风险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扩大事故后果。

“2023城市风险管理论坛”在上海举行。(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供图)

  当天,“2023城市风险管理论坛”在上海举行。城市风险管理论坛是中国聚焦城市风险管理的专业论坛,今年是第六次举办。本届论坛围绕“高质量城市安全发展”主题,来自中国的城市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城市管理人员、企业代表370余人激荡智慧,分析新发展阶段城市面临的风险挑战,探讨防范城市风险,保障城市安全,建设安全之城,发展之城,韧性之城的路径、举措、方法。论坛期间举行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数据赋能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两场分论坛。

  据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跨越式的、超大规模的,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人口已经超过65%。中国城市面临安全新旧风险复杂交织的局面。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认为,这种复杂考验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例,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2条,运营里程9652公里,交通网络密布,各种交通方式交织,人、车、路、环境等要素相互关联影响,使得城市交通风险具有极高的复杂性。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将今天的城市比喻成一个有能力、更自信,但也有着“幸福的负担”的中年人,“成长的烦恼”或许少了,但是身体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突然一场大病,表现出的脆弱性超出预期。他认为,当前尤其要关注城市的复合风险,这是在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制约和作用中,不断变化的风险,容易对城市产生系统性影响。

  城市高质量安全发展,需要多方努力。人才、文化、体系、能力缺一不可。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在致辞中指出,实现高质量城市安全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治理体系: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工作,实施精细化和动态性管理,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和恢复,切实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要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能;要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系统性防控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苏洁认为,要打造安全发展型城市,最终目的是构建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安全应急保障体系,防范各类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岳清瑞提出,要构建城市安全科技体系、科技支撑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应对复杂的城市风险挑战。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指出,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物联网安全、供应链安全等都是智慧城市安全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探索网络安全保险可以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据悉,在数据赋能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从韧性和数字化创新两个角度,探讨落实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能力的可能性和操作方法。原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教授级高工单青生认为,数据赋能要关注场景,例如城镇风险地图绘制与应急预案编制。上海市静安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谢志彬聚焦数据驱动对推进基层治理的作用,并认为各种新技术,正在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能力提升。(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