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重拳出击”打击假劣农资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3:37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陈溯)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确保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近日,农业农村部门针对假劣农资“重拳出击”,为不误农时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据监测,全国春耕生产和春季田管正有序开展,黄淮海主产区冬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西南地区进入抽穗期,长江中下游主产区冬油菜处于盛花期、西南地区处于角果期,东北、西北地区春耕备耕全面展开,农资购销进入旺季。

  3月11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组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迅速开展农资质量排查,要求各地针对“忽悠团”兜售化肥、网络违规售种2个问题开展专项整治。3月7日至15日,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山西、辽宁、广东、云南等10个省份开展调研指导。3月19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在京开会,部署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此外,农业农村部以农资质量为重点部署2024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

  各地春耕生产以来,各部门迅速行动,启动排查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截至4月1日,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25.3万人次,排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19.9万家,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146件,立案1040件,移送公安机关12件。收到农资“忽悠团”问题线索75个,查处相关案件12起;收到网络销售假劣农资线索121个,查处相关案件43起。

  农资打假不仅是执法,也要加强宣传,强化广大农民农资选购防范意识。为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近日专门制作了《化肥选购明白纸》《种子选购明白纸》,组织各地在春耕生产期间向农民群众和生产主体发放,通过多种新媒体方式和手段加强知识科普。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农资打假下乡进村,引领各地加强识假辨假知识宣传,用通俗的语言、直观的画面讲清楚假劣农资危害和优质农资选购要点。加强工作调度,采取调研指导、视频会商等方式调度各地工作进展,督促地方落实排查整治举措,全力确保春耕生产有序进行。(完) 【编辑:刘欢】

粮食购销监管有了“千里眼” - 江西赣江新区打造中药数智化研发制造体系

粮食购销监管有了“千里眼”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3:38 来源: sp20240430

原标题:粮食购销监管有了“千里眼”

平铺在仓房的小麦,经高清摄像头多次放大后,粒粒分明地呈现在屏幕上——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粮食储备库的实时画面和粮食状况。实现这一操作,靠的是国家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全国政策性粮食承储库点、货位数量信息一目了然。随机点进某地库区,仓房信息、储粮信息、出入库记录、粮温检测等随即出现,更有实时视频监控画面可供查看,让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更加高效。

“2022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首次实现了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达到了粮食购销和储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的预期目标,粮食监管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迈入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为强化粮食购销监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夯实了基础。”27日,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钱毅说。

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

所有政策性粮食的购销和储备管理都通过信息化系统开展,且业务数据和所有仓房视频监控实时上传;监管平台可远程实现粮食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等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经过两年建设,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信息化覆盖率从40%左右上升到100%,全面覆盖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等所有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

针对以往粮食监管信息化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钱毅透露,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着力构建以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国家平台为核心、省级平台和央企平台为枢纽、粮库信息系统为基础,实时对接、逐级负责的信息化监管三级系统架构。目前,三级架构已全面打通,畅通了数据归集渠道和共享通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管理平台汇集粮食购销数据超4亿条。高质量的数据源头采集,让大数据管粮成为现实。“国家、省级、央企平台根据管理权限,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监管模型,建立并不断完善涉粮违规违法行为大数据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行人机协同监管,一旦出现相关情况,由信息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执法督查人员跟进处理。例如,通过对粮食出入库记录、库存粮食温度、仓内视频监控等海量数据分析,结合拍卖交易、交通运输等信息,发现‘转圈粮’、质量异常、以陈顶新等线索,会及时安排执法人员跟进处置,大数据监管效能逐步显现。”钱毅告诉记者,“可以说,这个系统为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提供了‘千里眼’和‘透视眼’,形成了对涉粮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

粮食购销信息化监管转向常态化

今年,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将从集中建设向常态化应用转段。“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央企和地方,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应用和运维体系,确保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使信息化真正成为加强监督检查的手段。”钱毅说。

具体而言,一是持续深化信息化应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应用和运行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持续提升应用水平和加强运维力量、资金投入、管理制度等措施要求,持续用好用活用足监管系统。二是持续完善监管功能。建立迭代更新、有序开放的大数据算法平台和模型库,加强国家平台与省级和央企平台模型算法、知识图谱、智能应用等共享,实现对粮食购销领域全场景智能化监管,充分挖掘现有数据资源,强化数据和视频的综合分析预警能力,不断提高智能化穿透式监管水平。三是持续加强督促指导。加强实地督导,现场发现、指导帮助解决问题,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走深走实。

从严执法监管粮食流通

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只是管好“天下粮仓”的一项举措。为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2023年,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组织开展“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从严惩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

“一年来,通过严肃整治粮食流通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持续释放了从严监管的强烈信号,有力维护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和种粮农民合法权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局长钟海涛介绍,围绕粮食收、储、销等重点环节,扎实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对政策性粮油年度库存检查发现的462个重点问题实施清单式管理,其中296个给予行政处罚;2023年,12325热线受理举报线索1162件,帮助兑现拖欠农民售粮款2500余万元,协调履约出库粮食7400余吨;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对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8001例;健全完善事前事中监管和事后行政执法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依法管粮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成效仍需巩固。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实施方案》,全力巩固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铁拳行动’将贯穿今年全年,涵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重点围绕政府储备粮食管理和其他各类政策性粮食经营活动开展。我们将全力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进一步建强行政执法体系,不断提升依法管粮治粮质效;全力推动涉粮企业提升内控治理水平,督促企业依规从业、依法经营。”钟海涛说。

(本报记者 陈晨)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