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成功举办“中国文化日”新春招待会

发布时间:2024-05-05 08:34:58 来源: sp20240505

   中新网 堪培拉2月29日电(记者 顾时宏)2月27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在使馆举办“中国文化日”新春招待会。

  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大使肖千,澳首领地首席部长巴尔代表、议员帕特森,澳首领地反对党领袖伊丽莎白代表、影阁(影子内阁)多元文化部长凯恩,澳国家博物馆馆长麦克马洪,西安市文旅访问团团长王晓与澳政治、文化、商务、科技、教育、媒体、侨界以及外国驻澳使团代表等各界嘉宾、友好人士180多人出席。

当地时间2月27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在使馆举办“中国文化日”新春招待会。记者 顾时宏 摄

  肖大使在致辞中表示,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澳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春节越来越成为澳大利亚一个国际化的节日,不同族裔在澳共同庆祝欢乐春节。今年适逢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我们愿同澳方一道努力,把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落到实处,加强各领域交流对话,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中澳关系。

  肖大使指出,西安从汉代开始被称为长安,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曾孕育和见证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兵马俑举世瞩目。我们有幸邀请到20多位来自西安的艺术家和非遗技艺传承人在这里展现多姿多彩、底蕴深厚的西安文化风采。相信通过今晚的“中国文化日”活动,大家将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悠悠古韵和勃勃生机,并增进中澳人民的友好感情,用文化奏响友谊的新篇章。

  帕特森在致辞中表示,澳中两国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双方在文化、旅游以及留学生交流等领域深入开展互利合作。这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十分独特,值得我们共同为之庆贺。2020年,为纪念北京与堪培拉建立友好城市20周年,我们在北京花园种下了一颗友谊之树。澳方愿继续努力,将首都领地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更高水平。

当地时间2月27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在使馆举办“中国文化日”新春招待会。记者 顾时宏 摄

  凯恩表示,中国自2007年以来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北京是堪培拉的友好城市,华裔人口构成堪培拉最大族裔,中国游客构成堪培拉入境游最大市场占20%,无数的理由都告诉我们,中国和澳大利亚应该成为合作伙伴。2000年,在自由党首席部长凯特执政时期,北京与堪培拉签订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首都领地自由党愿继续与中方发展积极的双边关系。

  当晚,大使馆庭院和宴会大厅张灯结彩,精心布置的活动现场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氛围。沿着庭院走廊展出了西安市户县农民画、秦腔戏服、唐三彩、戏曲脸谱和柴烧食器、柴烧茶器等展品,布置了汉服、书法、剪纸、篆刻、木版年画、宋式点茶等非遗文化体验展台。

当地时间2月27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在使馆举办“中国文化日”新春招待会。记者 顾时宏 摄

  肖大使陪同帕特森在书画展台挥毫写下“和”字。帕特森、凯恩、麦克马洪等主要来宾驻足观赏了篆刻表演,并获赠一枚中文姓名的印章,三人均爱不释手。这些书法、篆刻、木版年画、剪纸、宋式点茶等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了来宾们频频驻足,争相合影留念,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蹴鞠、投壶等中国传统游戏也让来宾们乐在其中。

当地时间2月27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在使馆举办“中国文化日”新春招待会。记者 顾时宏 摄

  来宾致辞之前播放了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片,讲述着一个古今交融、文化繁荣、开放包容的千年古都新的时代故事。西安艺术家在宴会大厅舞台上以民乐合奏《喜洋洋》尽情表达欢度龙年的喜悦之情,女子独舞《国风》一袭水袖,翩若惊鸿,近距离的戏曲变脸和喷火表演,引来“哇”声一片,别开生面的演出赢得满堂喝彩和热烈的掌声。凯恩在近距离观赏变脸的精彩瞬间之后激动地表示,太神奇了,中国传统艺术令人惊艳!澳艺术部官员表示,这次活动互动性和参与感都很强,让人印象深刻。

  此次“中国文化日”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为主题,由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得到了悉尼中国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完)

【编辑:刘湃】
热评|梦想接力 共助神舟远航 - 粗粮能“降血糖”是真的吗

热评|梦想接力 共助神舟远航

发布时间:2024-05-05 08:34:59 来源: sp20240505

  “博士乘组着陆地球!欢迎回家!”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今天8时11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轨驻留154天的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飞行,继续保持神舟乘组不断“刷新”的节奏:景海鹏四次出征太空,成为目前飞天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完成中国空间站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完成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拍摄……这些记录的“刷新”,见证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飞”,有了更大规模的在轨应用任务。

  此前,神舟十六号乘组向神舟十七号乘组移交了空间站的钥匙。神舟十七号的指令长汤洪波,上周带领两名新航天员,作为“最年轻”乘组领命出征。而在今年6月,被称为“平均年龄最大乘组”的神舟十五号乘组归来,完成空间站建成后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棒。太空交接班!在年龄“最大”与“最小”之间,在“老带新”的传承与接力下,我国训练的三批航天员太空在轨轮换成为常态,为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飞天20载,所向皆星河。从神五到神十七,从首次太空飞行到长期驻守空间站,20年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有太多高光时刻值得铭记,每一步都夯实基础,每一步都标定未来。

  “训练时,航天员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可以按手边的红色按钮请求暂停。但20多年来,这个触手可及的红色按钮,从来没有被按下过。”载人航天精神是什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2003年,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当时还是高二学生的桂海潮听到校园广播备受激励,由此努力开启自己的追梦之旅。如今,桂海潮们的经历也将激励更多年轻人。高光的背后有多拼,这就是薪火传承、鼓舞人心的力量。

  几天前,在神舟十七号的发射直播中,不少眼尖的网友发现,“北京明白”换小哥了!前任小哥仍在旁“坐镇”,新老“北京明白”同框出现。其实,“北京明白”的背后,还有各大系统的有力支持。乘组能够在太空“开心生活,高效工作”“零失误零差错”,这是天地一心、乘组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飞速前进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神十六凯旋他一定看得见”,这是网友的留言。今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逝世14周年纪念日。他曾经这样发问:“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如今,这样的问题早已有了答案。从无到有,由大向强,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创新,从未止步。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文丨陶郎

  素材统筹丨王宝珠 视觉丨申珅 林琳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