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走访蒙古国残疾儿童发展中心并慰问孤残儿童

发布时间:2024-05-05 12:18:55 来源: sp20240505

11月24日,沈敏娟大使看望接受康复治疗的残障儿童。人民网记者 霍文摄 11月24日,沈敏娟大使看望接受康复治疗的残障儿童。人民网记者 霍文摄

人民网乌兰巴托11月25日电 (记者霍文)24日上午,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走访中国政府援建的蒙古国残疾儿童发展中心,看望在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残障儿童,特别是残障孤儿,并同中心主任恩和巴图进行工作交流。

恩和巴图介绍了中心2019年启用以来运行发展情况,感谢中国政府大力援助,以及此次中国驻蒙使馆的爱心捐赠,表示中心医护人员将继续努力工作,让更多蒙古残障儿童在中心获得治疗康复。

沈敏娟赞赏中心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中心是在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启动的,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助建造的蒙古国最大、最现代化、功能最全的残疾儿童治疗康复场所,也是两国在民生领域合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体现了中方对蒙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以及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关爱。很高兴中心为改善残疾儿童健康水平、治疗和预防儿童残障发挥重要作用。中方将继续关心中心发展事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沈敏娟看望了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残障儿童,同孩子和父母亲切交流。不少家庭是从偏远省份慕名前来治疗的,激动地分享孩子身心状况取得的显著进展,纷纷表示中国政府援建的这项惠民工程为他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沈敏娟还特地探望了住院治疗的残障孤儿,向医护人员详细询问孩子残障情况和治疗进展,并给孩子们送去礼物。

【1】 【2】 【3】 【4】 【5】 【6】 (责编:艾雯、刘慧)
创新技术 智慧育种(春耕进行时) - 哈尔滨火到国际媒体上了 多国网友:被震撼,想去

创新技术 智慧育种(春耕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4-05-05 12:18:56 来源: sp20240505

  崖州湾科技城南繁服务站,高华伟在整理分类大豆种质资源。

  崖州坝头南繁基地农田。   以上图片均为覃清文摄

  海南三亚市崖州区高地村,风吹稻田千层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种下的15亩水稻已经熟透,只等收获入仓。

  “我们在海南进行水稻加代繁育,目标是培育出更高产、更好吃的水稻新品种。”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志超说,田里的水稻材料,很多来自黑龙江等地,在南繁进行冬季繁育后,要再将种子寄回,春耕时在当地进行更大面积的种植。

  由于光照气温优势,每年冬春,全国800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8000多名科研人员来到南繁育种、制种。26.8万亩的土地,繁育出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新品种。海南的南繁季,是很多省份春耕的先声。

  走进崖州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试验田里连片的大豆正发芽出苗。“这已经是南繁今年种下的第二季大豆了。”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基因资源课题组博士高华伟介绍,刚收获的第一季大豆经过脱粒、晾晒,正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排队等待分析,课题组在三亚有310亩试验田,其中80亩种了4万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其余的用于新品种繁育。

  田间育种,要记录作物的生长特征,寻找想要培育和保存的性状。过去这项工作需要科研人员每天蹲守田里,“一根笔、一杆秤,用牙咬、用眼瞪”,观察记录每一株豆苗、每一个豆荚的情况,耗时又耗力。如今则可以通过专业仪器完成表型采集、数据处理、性状分析等全流程工作,全天候获得生长过程的实时数据,省时又省力。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田里刚种下的第二季大豆,有些成熟的品系正在进行区域试验、生产实验,完成品种审定流程后就能上市推广。

  从“基地”到“硅谷”,南繁正焕发新活力。在以前,科研单位有“三愁”:一愁育种流程一肩扛,二愁成果转化效率低,三愁知识产权保护难。崖州湾科技城于202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种业合同研发外包服务模式(CRO)探索与产业培育工作,并于今年3月17日正式启动智慧南繁CRO综合服务平台,打通种业科研需求和服务供给,集科研、生产、销售、交流和成果转化等服务为一体,集聚各类种业服务主体50余家。全面施行“揭榜挂帅”制度:企业出题、团队接单、科技城聘请第三方验核,不看论文数量、只重应用实效。进行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缩短植物新品种权测试周期。

  如今,一批批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扎根南繁:吸引2800余家国内外种业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搭建起4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涉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67亿元;截至2023年底,设立涉农领域7个院士工作站、成立2个院士创新团队,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63名……海南春季育种,正向种业全产业链发展。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9日 02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