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小产品”做成大产业(乡村行 看振兴)

发布时间:2024-04-28 18:16:17 来源: sp20240428

  添饲料、加水、打扫卫生……早上7点,位于河北省阜平县王林口镇的硒鸽健康产业园区养殖舱房内,饲养员周洁开始忙碌起来。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阜平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硒鸽养殖产业,王林口镇寺口村建了首个硒鸽养殖区。周洁是瓦泉沟村村民,家离养殖区不过几公里。几年前,听说“养鸽子能挣钱”,动了心的周洁和丈夫来到这里,每人各承包下一座舱房。

  一开始,周洁心里也打鼓:“养硒鸽是个技术活儿,若是养不好,赔了可咋办?”

  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周洁越来越有底气:硒鸽养殖采取“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农户承包制,种鸽、饲料由企业提供,农户养殖前接受专业培训,养殖过程中碰到难题,可随时联系专家解决。

  “我们和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搭建了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河北省肉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培育新的优质品种,不断优化硒鸽养殖技术和标准。”阜平硒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辉说。2023年,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区获评国家肉鸽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

  “政府兜底,企业出钱出技术还管销售,咱只管出力。”周洁算过一笔账:一座舱房有1800对种鸽,平均每月能出3000多只肉鸽,收入5000多元,“要是赶上行情好,有时一个月收入能有8000元。”

  养鸽近5年,周洁越发得心应手。去年下半年,她和丈夫又承包了1座养殖舱房。“两人管三舱,收入往上翻。”周洁笑着说,“未来种鸽品类更好,养殖技术更完善,收入还得跟着涨。”

  目前,阜平县建有5个硒鸽养殖区、376座养殖舱房,共有存栏种鸽55万对,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种鸽繁育基地和肉鸽养殖基地之一,带动1.27万户群众增收致富。

  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也不断延伸。

  位于阜平经济开发区的硒鸽食品加工园区生产车间内,5条肉鸽食品生产线高速运转,每天可加工鸽汤6万罐,每年可加工富硒肉鸽400万只。

  一旁新改建的食品加工车间内,一条脆皮乳鸽全自动化生产线刚刚完成安装,正在紧张调试,将于今年2月底正式投用。“生产线投用后,投料、卤煮、冷却等全工序机械化操作,平均每小时比传统生产线可多加工肉鸽近2000只。”阜平硒鸽食品加工园区副总经理张雷说。

  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加多元。“目前,园区5条生产线可生产鸽汤、酱卤鸽、烤鸽等肉鸽相关食品13种。”张雷介绍。

  在阜平,持续壮大的乡村特色产业正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建设食用菌标准化棚室4658栋,延链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净菜加工、面食加工、即食菜品加工等多条生产线;种植高山林果10万亩,补链引进鲜榨果汁厂;实施手工业扶贫车间转型升级,打造手工业致富工厂231家……

  “立足全县乡村特色资源,坚持‘企业干两头,群众干中间,科技打头阵,保险担风险,金融做支撑’,我们构建了‘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乡村产业体系。”阜平县委书记王占祥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兜底保障和科技的创新支持,持续在乡村特色产业补链、延链上下功夫,深入做好“土特产”文章,努力把更多“小产品”做成大产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2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 “钢轨铁军”精探疑难伤损 守护旅客平安路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发布时间:2024-04-28 18:16:18 来源: sp2024042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全面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高质量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一规律性认识,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具有扎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14亿多人口大国的发展水平和人均生活水平逐步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确保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科技、贸易等遏制打压,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要继续推进,但我国生态系统脆弱,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才能克服环境容量有限的困难。面对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的局面,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才能防止两极分化。面对诸多风险隐患,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大经济实力这个分母,稀释风险这个分子,才能有效抵御各类风险。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体现了理论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历史进步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成绩喜人,但仍任重道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领会逐步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前沿、高端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了不少里程碑式创新成果。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实践还有不足。比如,有的不顾客观条件和本地实际盲目举债,有的忽视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有的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招商引资,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和隐患。必须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本领。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我们要厚植发展后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关键是靠科技创新。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创新驱动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客观现实,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要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也不能因为求安全而裹足不前。正确处理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正确处理国内和国际的关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坚决避免脱实向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9日 02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