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国际论坛·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发布时间:2024-04-30 03:43:56 来源: sp20240430

  古老的丝绸之路绵延万里,在帮助不同民族互通有无的同时,也将不同文化风俗传播到各地,成为一条文明之路、友谊之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推动多边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

  中国和希腊是东方和西方的两大文明,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国在文化领域的沟通交流十分密切,文化交流成为希中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

  2017年,希腊和中国共同倡议发起文明古国论坛,至今已经举办6届,吸引了意大利、埃及、伊拉克、秘鲁等文明古国积极参与,为各文明兼收并蓄、探讨人类和谐共处之道提供了重要平台。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希中两国文化机构也举办了有关对方国家的文物和艺术展览。两国文化中心、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游客,都在为促进两国社会和民众的相互了解贡献力量。

  希中文化交流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9年中国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时,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受邀出席并致辞。他重点阐述了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加强对话的重要意义,指出希腊和中国在这方面的理念是相通的。2019年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希腊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赞扬古希腊文明,并在访问期间专程参观了雅典卫城博物馆。

  今年2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成立,让两国文化交流水平达到新高度。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指出两国建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时代意义。希腊政府也期待进一步提升同中国之间的文明交流合作,加强两国学生和学者之间的联系,促进两国人民更好了解彼此,推动各领域合作向前发展。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展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的当下,加强文明对话、展现包容精神,对于应对全球性问题十分重要。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对话、推动超越文明隔阂的重要努力。中国的主张不同于一些国家的“文明冲突”论调,获得了包括希腊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一以贯之,今年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将文明交流互鉴与民心相通作为重要议题。文明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也是解决发展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钥匙,国际社会需要共同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为希腊中国问题专家、欧洲研究国际中心欧洲—中国项目负责人)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7日 03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在大城寻小虫 爱好者上演沪版“昆虫总动员” - 天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成果显著 新发大要案即发即破率99.8%

在大城寻小虫 爱好者上演沪版“昆虫总动员”

发布时间:2024-04-30 03:43:58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社 上海1月13日电 (记者 郑莹莹)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有一群“寻虫者”。他们可能活跃在自家小区,也可能出现在郊野公园,目标就是记录下上海的昆虫种类,为昆虫制“家谱”。

  周秋海就是这群爱好者之一。在13日的一场沪上昆虫爱好者分享会上,他回忆了这几年携女儿入“虫坑”的故事。

  别说女儿一开始对昆虫有些抗拒,周秋海自己的心情也是复杂的,“毕竟我是学园林的,虫是吃我的植物的。”

  但自一次科普活动之后,他跟随女儿一起看蛹一点点化成蝶,开始结缘昆虫,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昆虫爱好者。“找虫、养虫,其乐无穷。”他说。

  另一位爱好者周德尧打小就喜欢昆虫,但爱好没有被认可,“我爸妈说虫子有些恶心,但我对虫子很好奇、很喜欢,我就要‘玩’下去。”

  长大后,他寻到方式、爱己所爱,加入沪上的大城小虫工作室。

  “一般人看来特别枯燥,但我乐在其中。”他如是总结翻阅文献、鉴定昆虫标本的过程。

  在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汤亮看来,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昆虫爱好者们找到了彼此,“20年前,我们不会想到会有这么多昆虫爱好者。”

  汤亮指出,与看纪录片不太一样,公众参与昆虫调查,才能真正与之建立情感联系。

  沪上的这群昆虫爱好者不仅找到了“同类”,还凝聚团队之力,助力摸清沪上“昆虫家族”的“家底”。

  2023年,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大城小虫工作室、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学实验室、上海市昆虫学会共同梳理的《上海昆虫名录2023版》出炉,收录3090种昆虫,堪称上海城市“观虫宝典”。(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