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部营造温馨和谐氛围激励官兵攻坚备战

发布时间:2024-04-29 03:31:22 来源: sp20240429

金秋十月,幸福花开。近日,火箭军某部组织一场特殊的照片征集活动,官兵热烈响应。

看着手机里的一张全家福,该部勤务汽车连驾驶员李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与妻子相识于学生时代,经过9年的“爱情长跑”,终于喜结连理。去年女儿一周岁生日时一家三口拍摄的照片,成为他“晒照”的首选。

“从官兵中征集照片,是为了制作一棵‘幸福树’。”该部领导介绍,单位大项任务繁重,很多官兵长期在外攻坚备战,难以与家人团聚。为提升官兵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他们鼓励每个连队立足自身实际,制作各具特色的“幸福树”,在官兵中广泛征集记录人生幸福时刻的照片,由连队统一打印后装扮在“幸福树”上,在潜移默化中鼓舞干劲、激励斗志。

记者走进该部某连俱乐部,一棵挂满照片的“幸福树”映入眼帘。“幸福树”上,官兵自制的片片绿叶青翠欲滴,一张张照片仿佛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全家团聚的温馨画面、孩子出生的喜悦情景、立功受奖的激动时刻、鏖战胜利的庆功场面……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美好时光,记录着一个幸福故事。

指着“幸福树”上的一张合影,二级上士刘洪杰自豪地为记者讲起照片背后的故事。去年,刘洪杰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今年初,该部组织为立功官兵“云端送喜报”活动,恰逢刘洪杰的妻子来队探亲。单位便邀请她来到活动现场,与丈夫一起见证荣光。

活动结束后,刘洪杰将领奖时与妻子的合影挂在“幸福树”上。谈及此事,他激动地说:“我能收获这份荣誉,离不开妻子的理解支持和默默付出。能与她一起分享自己的‘高光时刻’,我感到既浪漫又幸福。”

营区宿舍幸福浸润,施工阵地暖意融融。某连官兵就地取材,利用施工剩下的废旧边角料,焊接成一棵“阵地幸福树”,涂上树干的颜色,再配以片片绿叶,摆放于官兵就餐休息的“工地驿站”。闲暇时间,官兵都喜欢到“阵地幸福树”前驻足,欣赏一张张满载幸福的照片、品读照片上的亲情寄语,心中充盈着幸福的感觉,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棵棵“幸福树”,累累“能量果”。站在“阵地幸福树”前,一张官兵举旗欢呼的照片,引起记者注意。连队指导员介绍,这张照片展现的是该连官兵经过近一年的攻坚奋战,圆满完成一项重大任务时的场景。这个难忘瞬间,令任务官兵无比骄傲。连队将庆祝胜利的画面搬上“阵地幸福树”,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官兵战位立功、岗位建功。

每当看到“阵地幸福树”上那张生日照,该连上等兵费傲峰便感动不已。去年,费傲峰生日那天,全班战友都忙于执行任务。他本以为,这个生日只能在施工中悄然度过了。谁知,中途休息时,班长出人意料地捧出一个生日蛋糕,战友们一起为他唱起生日歌,送上暖心的祝福。“战友的真情关爱,一直激励着我成长进步。”费傲峰感动地说。

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始终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最大限度解决好官兵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抓好困难官兵救济、军地联谊交流等暖心工程,大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良好氛围,用亲情促进安全、用真情融洽关系、用温情激励打赢,有效激发官兵攻坚备战、建功军营的豪情壮志。

在和谐内部关系的激励鼓舞下,该部官兵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推动部队战斗力节节攀升。前不久,某重大任务推进过程中突发险情,官兵集智攻关,奋战一天一夜,成功排除险情、圆满完成任务。(邹菲 方雷 王满洋)

(责编:陈羽、王潇潇)
“机车奶奶”收获风和自由 “圈粉”年轻摩友 -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发展(专题深思)

“机车奶奶”收获风和自由 “圈粉”年轻摩友

发布时间:2024-04-29 03:31:23 来源: sp20240429

  3月下旬,已经骑行穿越大半个中国的刘学英又“摩拳擦掌”了。2024年春节前,刘学英给自己的摩托爱车做了一次大检修,为新的旅途作好了准备。

  “中国只剩大西北没去过了,所以今年5月准备出发去新疆看看!”

  刘学英今年已经62岁,两年前的她和老伴儿在江苏苏州做小生意,现如今却已经骑行超过3.6万公里,别人都称呼她为“机车奶奶”。她觉得,奔驰在公路上,自己有了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

  在花甲之年做个追梦人

  “骑摩托就是为了圆从前的梦想,现在不像以前那么穷了,也有时间了。”刘学英的老家在安徽亳州利辛县农村,从小就干农活儿、吃过苦,庄稼没有收成时,也曾经历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以前,看到村里有人骑摩托车,可羡慕了。”但为了养家糊口,更为了谋一条出路,刘学英的前半生一直奔波在家乡周边县城做小生意,卖烤红薯、打扫卫生等工作都干过。生活的重担让她不得不把骑行的梦想埋在内心深处。

  2000年前后,刘学英夫妇俩去苏州做生意,生活有了起色,孩子们也长大成家立业,刘学英终于有时间和财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了。2022年8月,刘学英瞒着家里人报名考驾照。“那时我已59岁了,再不去的话,到60岁就来不及了。”

  家人知道这件事后,担心刘学英的安全问题,并不赞成。但刘学英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一次性通过了理论考试。“科目二、科目三是上路考,第一次考没过,第二次才过。”2022年9月,距离自己60岁生日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刘学英成功拿到了摩托车驾驶证D照。

  家里人看到刘学英如此热爱摩托骑行,态度也从反对转变为支持,并赞助她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二手摩托车。

  为了热爱越骑越远

  通过不断练习,刘学英的技术越来越好,胆子也越来越大,去更远的地方看看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拿到驾照3个月后,2022年12月27日,刘学英准备好骑行装备和护具,独自一人踏上了长途骑行之旅。第一站去的是海南,途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刘学英会随身携带两部手机,一部专门用来导航,觉得累了,她就会找休息区、服务区或是城市街角停下来,吃顿饭,拍几张照片,感受当地自然和人文。她从来不在网上提前定住宿的宾馆,都是骑到当地再找地方住。

  到达三亚后,刘学英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摩友。当得知刘学英刚拿到驾驶证一个多月就开始长途骑行时,大家纷纷表示“你胆儿真肥”。

  到达三亚,刘学英看到了蔚蓝色的大海,她形容,“海水的清澈,掉进去一根针都看得清清楚楚”。海南骑行之旅结束后,刘学英像“尝到甜头的小孩子”,回到家后就开始计划下一次长途骑行,这一次的目的地是拉萨。

  为此,她还换了一辆更适合高原骑行的崭新摩托车。2023年5月9日,刘学英再次踏上旅程。从浙江出发,途经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刘学英一路向西。到达四川后,刘学英的子女才知道母亲准备去拉萨,于是轮番电话轰炸,阻止刘学英只身前往高原地区。

  “他们担心拉萨的海拔、气温和我平常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太危险了。但我想的是,你们年轻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就想去拉萨看看。”尽管如此,在沿着318川藏线公路骑行时,刘学英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好在我的身体和车子都很争气,我没出现特别严重的高原反应,车子也没有任何破损。”

  38天的西藏之旅结束,那年8月底,刘学英第三次出发了。她骑车经江苏、山东、辽宁、吉林,最终前往中国的最北端——漠河。至此,中国近3/4的省份都有了刘学英的足迹。“每次出发都是新的开始,在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吃到了不同美食。”

  收获风、自由和友谊

  当问起刘学英在骑行中收获了什么,她不假思索地答道:“风和自由。”

  在海南,刘学英吃到不同种类的新鲜热带水果;在怒江、金沙江沿岸,她看到野生猴子、牦牛出没,以及壮丽的自然景色;在桂林,漓江的清水和沿岸风景让她心旷神怡;在黑龙江塔河县附近公路,她看到提示牌“野生熊出没”;在漠河北极村眺望,他隐约看到俄罗斯的城市风貌……

  为了更好地记录每次出行,刘学英购置了一台运动相机,在骑行的时候记录风景,也记录勇敢的自己。自己不方便拍摄时,刘学英也会寻求同行的年轻骑友帮助,让他们帮忙拍几段视频,路上的年轻游客也乐于帮刘学英记录一些精彩瞬间。刘学英将这些点滴碎片的视频发在了网络平台。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刘学英开朗又健谈的性格让她十分受欢迎,摩友们称她是“社牛”“社交的天花板”。“和年轻人待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年轻了。”但刘学英没想到的是,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年轻摩友的知心朋友、忘年交。

  第一次骑行旅途中,到达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时,刘学英不知如何乘坐轮渡前往三亚,很巧的是,她在所住酒店遇到一位同行的摩托车骑行爱好者(以下简称“摩友”)。“当时在酒店楼下看到一辆停着的摩托车,很激动,想认识一下,我就在他车子旁边等。”

  一番交谈后,刘学英得知这位来自内蒙古的摩友目的地也是三亚,于是约好一起坐轮渡前往三亚。“在船上他还请我喝了咖啡,他太热情了,到了三亚我回请他吃了饭。”刘学英说。

  让刘学英意外和感动的是,一路上,很多摩友和饭店老板都敬佩她的梦想,都想给她买单、送饭。在进藏公路上,还有摩友慕名送来氧气和葡萄糖等必需品。

  “大家好,我是机车刘奶奶”也成为了刘学英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的标志性开场白。她的短视频账号下,评论区的网友们表示:“刘奶奶给更多有梦想的人带来了能量和勇气”。

  步履不停 远行的勇气是家人给的

  事实上,刘学英的能量和勇气也来源于家人。

  刘学英一共育有三儿一女,大儿子在杭州做生意,二儿子在苏州,三女儿和小儿子都定居在合肥。对于母亲选择骑行的想法,子女们一开始表达反对和不解,但是看到母亲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一步一步拿到驾驶证,子女们的态度也开始转变。虽然不再反对母亲骑机车,但是还是非常担心她的安全问题。

  刚开始,小儿子王毛毛会开车在后面跟着刘学英,生怕母亲摔倒,并给予指导、示范和帮助。尤其是车流量较大、路况不太好的公路,刘学英骑得小心翼翼。

  在浙江莫干山骑行是刘学英第一次跑山路,山路坡度陡、急弯又多,刘学英也露出怯意。“那个山路太难走,我就不敢走了。”但是在王毛毛的鼓励下,刘学英还是鼓起勇气,控制离合、一踩油门冲了上去。但是到了山上,刘学英又犯了难,还是王毛毛帮她将车骑了下来。

  “我妈做什么都是最棒的。”王毛毛跟着刘学英跑过几次短途骑行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刘学英每次远途骑行之前,都会前往位于合肥的王毛毛家待几天,陪陪孙子。“我出行之前肯定要去看看我这个孙子。”

  三女儿王欣欣也常住合肥,经常前往王毛毛家看望母亲,和刘学英唠唠家常,听她说说骑行路上的趣事。“我每走一步,家人都很关心,所以我敢去追梦,去远行的勇气也是家人给我的。”刘学英说。

  在60岁到来之际选择考驾照,去追寻年轻时就埋在心底的梦想,刘学英并不后悔这一选择。她甚至计划在未来出国骑行,看看异域的风景、人文,品尝不一样的美食。她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赋予骑行更多的意义,但目前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在骑行沿途宣传,呼吁社会更加关注罹患特殊疾病的儿童。

  “年轻的时候该想就去想,想做就去做,不要怕吃苦,也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刘学英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特别是有梦想的青少年,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年龄也并不是追求梦想路上的阻碍。

  在她看来,热爱不止,步履不停。

  实习生 朱欣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