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圣保罗数万人同闹元宵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7:30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圣保罗2月24日电 题:巴西圣保罗数万人同闹元宵

   中新社 记者 林春茵

  看舞龙、吃“龙”包、写“龙”字,当地时间24日,正值农历甲辰龙年元宵,第十九届欢乐春节游园会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启幕,吸引数万民众同闹元宵。

  当天,圣保罗自由区广场搭建起牌楼式舞台,舞台正中饰以双龙戏珠的图样,背景电子屏上动画演绎“龙腾四海”,由中巴设计师共同设计的中巴建交50周年标识高悬其上,格外吸睛。

当地时间2月24日正值甲辰龙年元宵,由巴西中国友好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欢乐春节游园会在巴西圣保罗自由区启幕。图为开幕仪式。 中新社 记者 林春茵 摄

  活动伊始,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余鹏偕巴西圣保罗市气候变化执行局局长何塞·雷纳托·纳里尼等多位中巴官员在自由区共同种下树苗,以纪念中巴建交50周年。

  余鹏在欢乐春节游园会上致辞说,2024年是中国农历龙年,希望龙的精神能为中巴双方注入强大动力,让大家携手共进,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共同谱写中巴关系下一个“黄金五十年”。

  纳里尼致辞表示,巴中同行50年,巴中关系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圣保罗和中国很多城市联结更为密切,自由区的元宵庆典正体现了巴中文化融合的一面。

  11时许,活动现场锣鼓喧天,圣保罗近10家舞龙醒狮团鱼贯而入,摆出方阵,各展绝活。时而萌狮卖萌,时而龙头探入人群,更有武艺高强的舞龙队,叠起罗汉,将龙头擎到离地5余米高,激起观众惊呼欢笑。

当地时间2月24日正值甲辰龙年元宵,第十九届欢乐春节游园会在巴西圣保罗自由区启幕。图为小巴西醒狮队员。 中新社 记者 林春茵 摄

  不多时,可容纳5万人的自由区广场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游园会现场旌旗招展,热闹非凡。来自唐韵艺术团、巴西北京文化交流协会、巴西(圣保罗)华星艺术团和德馨双语学校、天天华侨教育学校等多个侨团、华校陆续登台,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太极剑、旗袍秀等,尽展中国文化艺术魅力。

  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们把汉字课堂搬上舞台。在中资公司工作的巴西人米尔顿对记者笑说,这节“爆笑课堂”让他感受到巴中文化碰撞的乐趣。

当地时间2月24日正值甲辰龙年元宵,第十九届欢乐春节游园会在巴西圣保罗自由区启幕。图为孔子学院教师为巴西市民书写汉字姓名。 中新社 记者 林春茵 摄

  “对很多巴西朋友来说,汉字是图画也是故事。”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叶丹说,“他们通过汉字走近中国,体验中国。”

  在巴西美食界小有名气的中华厨师蒋璞,现场用刻刀在面皮上雕出龙眼龙须,黏上龙角,裹以豆沙为馅,做出憨态可掬的“龙包”,引来不少妈妈级的游客学艺。

  巴西慈善组织“GRAACC”当天义卖龙玩偶和熊猫布偶,备受欢迎。“GRAACC”负责人塞尔吉奥·德冈说,玩偶系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捐赠,“在慈善的道路上,我们和中国朋友是互相支持的同行者”。

  活动主办方、巴西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李少玉说,圣保罗是巴西华侨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在圣保罗共庆元宵,让我们想起家乡、我们的根和习俗,也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巴西。”(完)

【编辑:田博群】
百年金庸的故乡情结 - 英国医生罢工加剧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压力

百年金庸的故乡情结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7:31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嘉兴3月12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查良镛没有上过私塾,一开始上的就是现代小学……从家出发,有一段泥路,路边有池塘柳树,经过一座石桥,再有一段石板路,就到了天仙河畔的龙山小学堂。”傅国涌在其《金庸传》中这样描写少年金庸的家乡。

  金庸本名查良镛,于1924年出生于“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海宁名门查氏,如今已过百年。其笔名金庸,便是“镛”字拆解得来。

金庸故居内,家长带着孩子欣赏书法作品。黄彦君 摄

  如今,经过宽阔的农田、清亮的池塘,掠过片片金黄的油菜花,一座黛瓦白墙的传统江南民居立在眼前,这是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的金庸故居,于3月12日正式与大众见面。

  走过典雅古朴的前厅,右手边便是金庸出生的房间。

金庸父母的居所。黄彦君 摄

  这是一间不大的卧房,家具却精致讲究:一张古典的实木雕花床,床边摆着做工精美的梳妆台,角落里放几只大木箱。卧房内有一扇小门,通往金庸父亲的小书房。

  钱塘江边、南湖之畔,正好合了“江湖”二字,嘉兴有金庸的“江湖”,也寄托了他最深的眷恋。1992年到2008年间,定居香港的金庸曾六次回乡,再续与家乡的故事。

  离开故土44年后,1992年12月,金庸第一次回乡,参观母校袁花镇中心小学、嘉兴一中,捐赠多处图书馆、读书室,以“大师兄”的身份与学生们交流,并在游南湖时挥毫写下“旧地重游,烟雨如旧”。

  在金庸与故乡的“重逢”中,潮起潮落的钱塘江,是最难以忘怀的乡愁,他一有机会便去观潮。

  1996年11月,首届金庸学术研讨会在海宁召开,金庸前往海宁盐官观潮,设宴招待与会的十多名专家、学者;1997年9月,金庸与查济民夫妇、杨振宁教授一同前往海宁观潮,随即返回浙江大学;2008年9月,金庸最后一次回乡,前往海宁观潮,留下“天下奇观”题字。

  江南杏花微雨,江畔潮声依旧。在金庸的人生与作品中,故乡扮演着何种角色?

  “一个好的作家,一定能够从家乡、民族的角度体现。金庸对家乡的感情和热爱十分深厚,他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便是以海宁为背景创作的。”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刘国辉感慨道,无论一个人有多么伟大,他能够得到家乡人永远的热爱,这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故乡的景色与故事,是金庸武侠世界中不变的创作“母题”。

  南湖的水,烟雨楼的风,醉仙楼的酒,钱塘江的潮,都融入了他的笔墨;嘉兴法华寺,新塍小蓬莱,海宁袁花,海盐鹰窠顶,记忆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被他写入群侠的平行空间。

  再访修缮后的金庸故居,人群来来往往,孩童三五成群。

  “我姓查,以前我家就住在旁边,走五分钟就能到!”故居内,一位8岁金庸“本家”小女孩,骄傲地向探营游客介绍着自己与金庸的“渊源”。

金庸故居内,几位小学生在看漫画版金庸作品。黄彦君 摄

  “这是《神雕侠侣》、这是《笑傲江湖》、这是《射雕英雄传》!”同行的另外一位查女士也与金庸同族,她指着展示墙,兴奋地向孩子讲述金庸的故事,“我们这代人是读金庸长大的,希望下一代也能爱上金庸,从金庸的成长经历中获益,这不但关乎家族认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金庸曾说道。

  只见江湖不见君,蓦然回首君犹在。(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