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顶峰》北京首映 张洪:登顶珠峰给更多人带来力量

发布时间:2024-05-01 08:40:09 来源: sp20240501

  张洪:登顶珠峰能给更多人带来力量【《看不见的顶峰》北京首映,导演范立欣、盲人登山家张洪等人分享影片拍摄的幕后故事】

  10月20日,由范立欣执导的纪录电影《看不见的顶峰》在北京举办全国首映礼。映后,导演范立欣、盲人登山家张洪、张洪妻子夏琼、登山向导强子、摄影指导王振来到现场与观众互动,并分享影片拍摄的幕后故事。

  谈感受

  张洪妻子:“他能安全回来,是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4日11时15分,尼泊尔当地时间9时,中国盲人攀登者张洪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攀登者。活动现场,张洪说,别人登珠峰,是从地面爬到顶峰,而他是先从“地狱”爬到地面,再从地面爬到顶峰。为了登顶珠峰,他准备了五六年时间,有着超乎常人的训练量,每天早上4点起床,负重30公斤,爬3-5个小时的楼梯,“我只有多一分训练,才能够多一分安全”。

  2001年5月25日,美国登山家艾瑞克在没有拖累队友的前提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顶珠峰的盲人。张洪觉得,自己也是盲人,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够做到。“我有足够的信念,也相信我的爱人在背后给我的支持”。后来,张洪在思考登顶珠峰这件事情会给他带来什么的时候,他慢慢意识到,它的意义是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自身存在的价值,还能够给社会上更多人带来一些力量。

  张洪的妻子夏琼在丈夫最初接触登山这件事时,就表示出支持态度。首映礼现场,夏琼动情地说:“我是全世界第一个支持张洪登珠峰的人”。她觉得,老天已经夺走了张洪的光明,她不能再去夺走他的梦想。不过,在张洪登顶珠峰的过程中,夏琼也陷入了无尽的思念和担忧,她将对丈夫的思念转化到了工作中,努力钻研自己的推拿技术,“他能安全回来,我觉得这是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

  谈幕后

  范立欣:“三年拍摄360多小时素材 剪辑一年多”

  活动现场,导演范立欣也十分激动,他分享了前段时间上海路演遇到的一位盲人观众,那位盲人朋友说,这部电影我只哭了一次,就是从头到尾。范立欣回忆起那三年的拍摄,觉得自己收获特别大,拍完之后和张洪、夏琼就像家人一样。范立欣透露,整个纪录电影拍摄了360多小时的素材,“剪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剪了一年多时间,先是变成10小时、8小时、7小时、6小时、5小时,真的是有太多漂亮的镜头,比如珠峰绝美的风景、银河等都忍痛割爱了”。

  摄影指导王振是高海拔摄影师,本身从事登山运动,2019年就曾登顶过珠峰。活动现场,他透露,这次纪录电影拍摄,在海拔8700米的时候,因为氧气出现问题,最后将氧气留给了张洪。巧合的是,电影上映日期10月27日正好是他的生日。

  同样在海拔8700米的珠峰,将氧气留给张洪的还有向导强子。首映礼现场,强子聊起和张洪的相识是2019年攀登7000多米的慕士塔格峰,在攀登过程中两人彼此了解。“我对他是否能够攀登珠峰有一个很好的评估”,强子说,接下来两人一起训练,因为张洪是盲人,需要一些外力的协助,就建立了攀登珠峰的关系,做他的向导。在整个过程中,两人也会有情绪上的崩溃,心态也在发生改变,但一直在坚持。在强子看来,像登珠峰这种长时间面对极限环境的挑战,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熬”,一直熬到底,就能够见到曙光。

  纪录电影《看不见的顶峰》从旁观者的视角,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盲人张洪从做出决定,到前期筹备训练,和向导相互磨合,攀爬珠峰,直到最后成功登顶的全部过程。

  据悉,该纪录电影由北京欣欣向阳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淘票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北京新京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予以支持,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指导完成。

  新京报记者 滕朝

  《新京报》2023年10月23日第A11版 【编辑:刘星辰】

看啥买啥都被人知道 App熟人推荐功能被指不尊重用户隐私 - 最高检发布第四十九批指导性案例

看啥买啥都被人知道 App熟人推荐功能被指不尊重用户隐私

发布时间:2024-05-01 08:40:10 来源: sp20240501

  央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你在使用社交类、购物类APP时,点赞过的内容、购买过的东西、观看过的直播等都可能因平台推送机制,使你的好友们知晓。近两年,通过算法匹配向用户推送熟人的情况在各类App屡见不鲜,提高用户黏性的同时,也让很多网友感到没有隐私可言。如何完善App的熟人推荐机制?社交平台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该怎么约束?

  记者梳理发现,绝大多数APP都设有关闭熟人推荐服务的功能选项,不少网友称,社交平台所提供的关闭选项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比如,玩游戏会被推荐熟人,刷视频也会碰到熟人,还有部分平台会向用户推送“可能想认识的人”“可能是你的朋友”等。不少网友因此认为,APP非法获取、知悉、保存、利用其姓名、手机号码、社交关系、地理位置、手机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和隐私。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徐悦告诉记者,他们已发现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部分平台会默认读取消费者的通讯录和位置,包括分享给附近的人,自动添加好友,还有虚假发送好友申请;第二是会自动分享购物记录和浏览记录,比如通过APP的社交功能,不经消费者同意,把购买记录分享到社交圈,涉嫌侵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徐悦说,江苏省消保委发现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隐私就在社交网络上公之于众了。有部分平台会在隐私保护说明中规定,只要消费者授权了平台访问用户的位置,就是同意平台向附近的人推荐消费者,只要曾经授权了平台访问通讯录,那就是同意平台可以向其他可能认识的好友推荐消费者。这些现象都是平台通过把条款隐藏在消费者不会注意到的个人信息保护说明中,获得消费者授权,但实际上已经变相地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业内人士介绍,App一般会对用户的使用习惯或消费行为进行画像。所谓的熟人推荐机制,是算法精准推荐的一种典型表现。其原理并不复杂,即社交平台通过读取用户的通讯录,向用户推荐通讯录好友,并且读取好友的通讯录,寻找可能存在的共同好友并进行推荐。如果绑定了第三方社交账号,平台则有可能通过这些账号获取更多的用户关系信息。

  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王占涛表示,利用熟人推荐机制侵犯用户隐私的平台,多是出于内部考核需要,本质上是KPI压力下的变形。一些已经上市的平台,销售额压力下,就会产生这种变形。变形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而不是整个功能的问题。

  在王占涛看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社交场景的丰富,一些App运营商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很容易打法规的“擦边球”,隐私信息的界定有时会显得比较模糊。如果监管没有规定,社会上认为是隐私,这就处于一个相对灰色的地带。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曾对App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进行过深入调研。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虽然有些用户信息构不成隐私,但平台确实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作为网站的运营方,收集消费者的通讯录等信息可能属于过度收集。在过度获取的情况下,在消费者没有明确同意或者支持的情况下,发送给了第三方,这就可能涉及对于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不当使用。最关键的是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合法必要的原则,首先是要合法,还要有必要性,它要获取的信息必须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这是法定的基本原则。平台会去做很多合规性的包装,让消费者做勾选等,但是这种合规性的包装并不能代表这件事情的正当性。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陈越峰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之前,应征得用户的同意,并且平台应该明确告知用户收集的信息内容范围以及用途。一些信息可能不只是个人信息,还涉及个人隐私,被展示出来可能造成民事权益的侵害。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App上线合规的审查力度,对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商,应向社会公告并进行相应处罚。监管部门首先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一方面为消费者解决投诉的问题,另一方面把消费者的投诉作为执法的线索,以此开展监督检查,发现明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要进行依法查处。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