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一研究项目解决世界性难题 成果国际领先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5:13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南宁3月20日电 (张广权)记者20日从广西大学获悉,该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项目《近海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成套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中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奖项——202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项目由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杨绿峰主持完成。从2008年起,来自10家单位的15名成员经过长达15年的研究,形成多项原创性成果,获授权PCT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近海工程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然而受腐蚀性海洋环境作用,其耐久性问题突出。为此,团队建立包含17个国家、62个暴露站、最长暴露时间达75年的海洋混凝土野外长期暴露试验数据库,揭示腐蚀性氯离子从海洋环境进入混凝土内部的传输机理,建立了大气区、浪溅区、潮汐区和水下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多因素量化模型,进而构建海洋环境腐蚀作用的量化指标体系。

  “钢筋混凝土的配比不同,对其凝结硬度、环境强度都会造成影响。以往只能通过土木工程师的‘经验’去调制配比,可若是个人经验没把准,就可能会导致工程还没到设计使用年限时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剥落等耐久性劣化问题,严重时甚至发生结构破坏和倒塌。”项目团队成员、广西大学余波教授介绍,“这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就像人类的慢性病一样。”

  针对传统耐久性分析技术难以高效准确分析大型复杂混凝土结构中腐蚀性物质传输过程和浓度分布规律的难题,团队研究提出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场补偿理论,首创综合考虑扩散维数和几何形状的大型复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控制区模型,进而提出大型复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量分析的高效高精度方法。

  在此基础上,团队在国内外率先研发出基于三参数模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量设计技术。针对传统技术难以量化分析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容易造成水胶比过小、强度等级过高等问题,又率先研发出兼顾强度与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从而确保所制备的混凝土能够同时满足结构承载力和服役寿命要求。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建立了近海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理论体系,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很好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该成果具有广阔工程应用前景,已在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喀麦隆、坦桑尼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应用,涉及建筑、桥梁、海港、码头、核电、地铁、市政等领域35个重大工程项目。(完) 【编辑:唐炜妮】

泰国高教部谈泰中航天合作:在交流学习中受益匪浅 - 山东高速集团实施“科技+低碳”举措 建设智慧绿色高速公路

泰国高教部谈泰中航天合作:在交流学习中受益匪浅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5:14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马帅莎)泰国高教部常务秘书鹏术5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拥有数十年航天发展经验,具备先进的航天零部件生产能力,泰国设计的许多卫星零部件都在中国制造,不少卫星设计工程师也曾在中国深造,泰国在交流学习与合作中受益匪浅。

  当天,中泰签署两项航天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涉及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及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鹏术在会议期间就两国航天合作话题接受媒体采访。

  谈及对未来两国航天合作的期待,鹏术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泰国从未自行建造过超10公斤的卫星,与中国的航天合作为泰国发展航天技术提供了机遇。

  鹏术指出,相比其他国家,泰国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更为密切。中国一直慷慨地与泰国分享航天知识与先进技术,来华学习的泰国航天技术人员不断增加,相信未来航天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

  对于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鹏术说,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一项规模庞大、挑战巨大的工程,也是未来深空探测的基础。太空探索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和生命起源,航天技术也可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改善人类生活。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成为人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造福子孙后代。

  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中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包括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4次任务。据鹏术介绍,泰国的科学载荷将于2026年随嫦娥七号探测器进入绕月轨道,这将是泰国航天器首次从绕地轨道进入深空。此外,泰国已向中国提出3项关于嫦娥八号任务合作的申请。(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