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大海洋微生物基因数据库出炉

发布时间:2024-04-28 23:46:13 来源: sp20240428

科技日报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刘霞)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6日报道,沙特阿拉伯科学家对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在内的海洋微生物基因进行了迄今最全面分析,编制出已知最大海洋微生物基因数据库。其中囊括了来自北极、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地中海的约3.17亿组微生物基因。最新研究为科学家发现抗生素、追踪气候变化影响和保护濒危物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新研究负责人、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海洋生态学家卡洛斯·杜阿尔特认为,他们绘制的全球海洋基因目录1.0,是对海洋完整多样性的理解的一次飞跃。新目录包括了来自深海和海底微生物的基因组数据,而此前的目录主要基于栖息在距离海面200米左右的微生物。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超级计算机分析了海洋微生物的基因数据,使用算法预测了数十亿个基因的完整序列。他们将这些填充序列与功能已知的微生物基因进行了比较,从而确定了不完整基因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昏带”区域一半以上的基因组来自真菌,该区域位于海面下200米至1000米之间。这表明真菌在处理海洋中的有机物方面发挥的作用比以前认为的更大。分析还显示,一些海洋病毒含有更多的新基因序列。

研究人员强调,来自海洋微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用途很多,深入了解有望发现新抗生素,找到用于食品生产的新酶。该数据库还可作为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测量基准,使科学家能够跟踪燃烧化石燃料或深海采矿等活动的影响。

(责编:王震、陈键)
通讯|“希望埃塞能设立更多鲁班工坊”——一名埃塞“鲁班”的心声 - 乘地铁、发工资、办税务!数字人民币,亲测好用!

通讯|“希望埃塞能设立更多鲁班工坊”——一名埃塞“鲁班”的心声

发布时间:2024-04-28 23:46:15 来源: sp20240428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3月2日电 通讯|“希望埃塞能设立更多鲁班工坊”——一名埃塞“鲁班”的心声

  新华社记者周楚昀 刘方强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鲁班工坊实训室内,一只工业机器人手臂正在抓取实物,模拟流水线生产。借助来自中国的机电一体化控制平台,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向学生们讲解了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运行。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右)与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交流教学内容。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右)与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交流教学内容。

  现年39岁的艾友涵在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任教,同时参与该校鲁班工坊实践课程授课。这让学生们有机会把从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办的鲁班工坊于2021年揭牌运营,聚焦工业传感器、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方向,旨在培养当地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

  据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介绍,工坊所在院校由中国援建,2008年建成后首批中国教师团队来此协助教学和管理工作。目前,这所院校已发展成埃塞唯一拥有完整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体系的职业院校,师资和硬件领先于该国其他同类型院校。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接受新华社采访。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接受新华社采访。

  2018年,艾友涵因业务能力出色,获得前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读研的机会。“去中国学习翻开了我人生新篇章。”艾友涵说。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接受新华社采访。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接受新华社采访。

  初到中国时,艾友涵觉得理论课程并不困难,但实际操作部分却令他颇为头疼。之前,他只在图纸上见过这些自动化设备,从未亲手组装、操作过。在中国老师安排协助下,他在一个学期后终于熟练掌握所有实操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展示在中国学习时的照片。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展示在中国学习时的照片。

  采访期间,艾友涵不停向记者展示手机里关于中国的照片,有他和中国同学一起学习、聚餐、踢球的瞬间,还有他在毕业典礼上穿着学位服与老师的合照。

  回到埃塞后,艾友涵申请加入鲁班工坊教师团队。艾友涵告诉记者,他在中国学习期间接触到鲁班工坊创建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成果。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左)与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交流教学内容。

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左)与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交流教学内容。

  江绛表示,鲁班工坊的一大重点是培养本土师资,确保工坊未来的可持续运作。目前埃塞鲁班工坊有4名教师,除了他本人,其他都是埃塞人。

  三年来,鲁班工坊课程已融入埃塞职业教育大纲标准,为师生提供本土化实操课程的同时,也为当地高端制造和自动化领域企业的员工提供技能培训。

  据介绍,工坊已被非洲联盟总部确定为面向全非洲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并为世界银行的东非职教一体化项目提供培训服务。目前工坊已举办5期相关培训,共培训近200名来自埃塞、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的职教人才。

这是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拍摄的鲁班工坊大门。

这是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拍摄的鲁班工坊大门。

  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副校长哈夫托姆·加布雷格齐亚贝尔受访时说,埃塞鲁班工坊体现了埃塞与中国科技教育合作不断扩大的趋势,工坊“不仅致力于提升埃塞工业能力,还成为整个东非地区相关能力建设的中心”。

这是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内拍摄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这是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内拍摄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艾友涵正申请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将更多先进教学理念和工业技术带回国。“现在的埃塞年轻人很幸运,他们有机会在这里学习,我希望未来在埃塞能设立更多鲁班工坊。”(参与记者:李亚辉、代贺)

(责编:刘洁妍、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