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黑走马”缘何是一种快乐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8:45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乌鲁木齐4月25日电 (陶拴科)哈萨克族有句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作为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黑走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价值,时至今日,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依然呈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今年38岁的阿娜尔古丽,是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以下简称木垒县)博斯坦乡一名民间舞蹈演员,一年前她和乡亲们成立了哈萨克族舞蹈表演团队,常常参加一些娱乐节庆活动,在当地小有名气,深受群众喜爱。

阿娜尔古丽的表演受到群众喜爱。受访者提供

  “黑走马”体现哈萨克族民众的生活特点

  “黑走马”是哈萨克族民众喜爱的自娱性舞蹈。新疆木垒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副研究员巴哈提·马地介绍:“‘黑走马’是哈萨克族民众在放牧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男性舞蹈动作轻快有力,模仿骏马地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粗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舞蹈动作优美舒展、活泼灵动。”

  巴哈提·马地说:“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民众喜欢像骏马一样无拘无束奔跑在广袤的草原上,因此在哈萨克族舞蹈中,很多动作都体现了这个特征,也体现了人们对草原以及朝夕相处事物的真挚情感。”

  哈萨克族的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生动地反映了哈萨克族民众的生活,具有浓厚的牧业生产特点。哈萨克族民众喜欢跳舞,他们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

阿娜尔古丽表演团队。受访者提供

  “黑走马”的传承

  阿娜尔古丽时常用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日常,其中不少是“黑走马”团队表演的场景,点赞量很高。“我喜欢分享一些日常,有时候我们也直播,粉丝很多,大家喜欢哈萨克族歌舞,我觉得分享吸引大家关注也是一种传承。”

  从小受母亲熏陶,阿娜尔古丽对跳“黑走马”情有独钟。目前阿娜尔古丽“黑走马”团队中,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10岁左右的孩子,她们都喜欢跳“黑走马”,有的老人虽然动作缓慢,但是跳起来仍刚劲有力,不失灵动,表情极富感染力。“只要音乐响起来,节奏就会跟上,大家享受跳‘黑走马’的乐趣。”阿娜尔古丽说。

  “黑走马”带来快乐

  “黑走马”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能够带给人们快乐。

  阿娜尔古丽虽然每天要操持家务,但她依然放不下对这份事业的喜爱,哪里有喜事,哪里有开业庆典,只要接到通知她都会去。“我觉得跳舞就是我们的天性,谁都喜欢,跳舞的时候把烦恼都忘了,很轻松,很快乐!”

  阿娜尔古丽的“黑走马”舞蹈团队在当地“火出圈”,背后有乡亲们共同的付出。每次表演,不少群众客串出场,自然融入音乐的环境中。

  “黑走马”舞蹈主要在新疆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昌吉州、哈密市等哈萨克族民众居住区较为流行。据了解,2011年5月,哈萨克族“黑走马”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编辑:苏亦瑜】
安徽淮北市古饶镇发展特色产业工坊——促增收的新路子 - (新春走基层)沈铁00后“乘务员”邢畅的首次春运

安徽淮北市古饶镇发展特色产业工坊——促增收的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8:46 来源: sp20240429

  安徽淮北市古饶镇发展特色产业工坊——

  促增收的新路子(新春走基层)

  走进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草庙村,艾草“微工坊”映入眼帘,卷艾条、制作艾草包、填充艾草枕头……工坊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人都是本地人,我们努力帮助大家解决就业问题。”工坊负责人孙伟说。

  草庙村种植艾草历史悠久。几年前,孙伟在草庙村等地建起艾草种植基地。去年,公司仅艾草就卖了8000多吨,实现营业收入1700余万元。依托艾草发展起来的一个个“微工坊”,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增收渠道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等难题,古饶镇按照闲置优先、就近便利等原则,因地制宜盘活村里的废弃厂房等集体建设用地,围绕艾草种植加工、布鞋制作等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工坊”建设。

  “艾草粉原材料有人送上门,做好了有人上门收,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还能挣不少钱呢!”村民秦秋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边说边干,手脚麻利。

  古饶镇党委书记陈平生介绍,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当地“微工坊”将原材料等送到村民家中,村民在家就能加工,“打通分发、加工、回收全流程,畅通‘微工坊’供需链和加工链。”

  走进古饶镇南园村“微工坊”,工坊负责人李维斌正带领6名村民制作布鞋,“经过30多道工艺制作出的布鞋,吸汗、透气,穿起来很舒服。工坊制作的传统布鞋广受欢迎、销量很好。”

  “采取‘非遗+文创+订单’模式,群众务农、就业、持家都不耽误,还能把布鞋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李维斌说。

  “通过实施党建引领、村企合作、农户参与发展模式,‘微工坊’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烈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晓莉介绍,古饶镇12个“微工坊”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超1200个,人均年增收3.6万元以上。(人民日报 记者 韩俊杰)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