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三门祭冬”缘何传承700余载?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4:14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台州12月22日电(傅飞扬)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是民间传统祭祖节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冬至大如年”是当地百姓代代相传的理念。

  冬至前后,中国二十四节气·三门冬至文化节暨浙江省首届非遗年货大集在该县举行,“三门祭冬”仪式、三门冬至文化论坛、冬至戏表演、非遗文化体验等系列活动轮番上演,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共话节气文化发展。

  22日6时,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祠堂里,伴随着烟花绽放声、号角声和阵阵锣鼓声,“三门祭冬”典礼拉开序幕。现场,当地杨氏族人拜天祭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数百位村民和游客前往参加,共同观摩这场文化盛宴。

“三门祭冬”现场。陈维连 摄

  “三门祭冬”是当地流传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民俗文化之一。这一民俗缘何传承700多年?

  记者了解到,“三门祭冬”分为家祭和祠祭。家祭以家族为单位,在家中设祭;祠祭是在宗祠中举行的隆重而复杂繁琐的祭祀仪式,包括“取长流水、甄选祭者、召集、沐浴斋戒、拜天、祭祖、演祝寿戏、敬老礼、老人宴”等流程。

  民俗文化传承不息,年轻一代的支持至关重要。

  在杭州创业的21岁青年杨灿锋是天台县福溪街道花桃村人。21日晚,他专程从杭州赶回家乡,和村里10多位杨姓乡亲们一起参加祭冬活动。

  杨灿锋表示,“三门祭冬”不仅表达了三门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肩负起传承‘祭冬’民俗文化的责任。”

  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门祭冬”在内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此背景下,“三门祭冬”也引起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冬至节俗蕴含着珍贵的经济开发价值。”三门冬至文化论坛现场,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唐志强表示,冬至是隆冬的重要节点,处于旅游的淡季,但冬至节俗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冬至节俗的旅游开发,既满足人们的需要,又让乡村旅游“淡季不淡”,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专家学者交流冬至文化。傅飞扬 摄

  如其所言,当地正探索“三门祭冬”的“后半篇文章”,助力节气文化成为民众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

  譬如22日至23日,三门冬至庙会涵盖来自浙江各地的非遗年货、地方土特产、美食小吃等150余个摊位,吸引市民游客逛玩;当地打造二十四节气研学馆,造型各异的铜像、24根包含节气内容的旋转立柱等将“二十四节气”与民间技艺、地方风俗、节日礼仪有机结合,成为乡村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

  三门县委书记陈曦表示,一直以来,当地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继打造了亭旁“非遗小镇”“1928非遗街区”等地标,推出了宋韵十里红妆、花桥龙灯巡演等民俗,编写了中国冬至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等丛书,以及常态化办好非遗赶大集、非遗研学等活动,不断激发民俗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创新力和生产力。(完)

【编辑:钱姣姣】
春节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国际论坛) - 洞庭湖守住候鸟越冬地 观鸟潮提振区域新经济

春节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国际论坛)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4:15 来源: sp20240429

  中华文明推崇的“和”文化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和”文化以和平、和谐、和睦为追求,倡导团结协作

  龙年春节前,我来到北京,看到街道上、房屋上、商店橱窗里有各种龙的形象,充满了喜庆气氛。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非同寻常的时刻,也是西方人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

  过去12年来,我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共同编写了介绍春节的教材。教材面向英国小学生,每年推出一本,12年正好涵盖十二生肖。我们希望从小事做起,帮助英国儿童更好地了解中国。对中国人民来说,春节的意义远不止于农历新年的开始,所有的春节庆祝活动都是增强社会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春节有关的民间传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西方人应该认识到,这些传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贯穿几千年历史,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体现。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中华文明推崇的“和”文化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和”文化以和平、和谐、和睦为追求,倡导团结协作。以我的经验来看,周末清晨到北京天坛公园走一走,有助于感悟“和”文化的内涵。公园本身给人一种平和、安宁的感觉。有人在演奏乐器,众乐和谐;家人和朋友相聚同行,欢乐温馨。这一切构成“和”的整体,但又不失个体明确而心照不宣的自信。那些对中国有先入之见的外国人看到这种场景,会重新审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

  2021年,我参与翻译了《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是我迄今做过的最具启发性的翻译工作。如果西方人有机会更多了解中国政治史,就会对这个国家有更多新的认知。中国强调政策理念与发展实践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中国,政策理念会在长期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

  当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需要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明确意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意愿,相关互利互惠故事应该得到更好传播。从历史视角看,古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简单的贸易路线,而是一个庞大的网络,通过贸易为许多国家带来财富,还是艺术、哲学等交流互鉴的渠道,丰富和发展了相关国家的文化生活。从今天的现实看,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合作倡议,各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能够从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合作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在促进贸易流动、降低发展成本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

  面对因误解而产生的沟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多搭建桥梁。西方人已经对春节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应该抓住契机,帮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对和平、和谐的追求。通过促进相互理解,可以为建设性沟通奠定基础。这将帮助各国人士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真诚追求建设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正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搭建更多桥梁,促进各国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作者为英国汉学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7日 03 版)

(责编:孙红丽、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