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人民要论)

发布时间:2024-05-01 14:23:09 来源: sp20240501

  内容提要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奏响了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交响乐,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承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价值,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勇气担当,拓展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走出一条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探索出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同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巩固互联互通合作成果,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的中国着眼推进互联互通、促进务实合作,增强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合力,向世界贡献的国际公共产品。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实践不断推进、成果不断积累,奏响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交响乐,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汇聚合作发展共识。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各国人民对发展的期盼与渴望始终如一。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经贸、金融等领域,发展带动效应显著。联合国、金砖国家、中国—东盟(10+1)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中,都写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内容。我们充分尊重共建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治体制和宗教文化,注重加强政策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对接。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广泛汇聚发展共识、合作力量,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二十国集团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报告称,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仍存在约15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球互联互通注入巨大动能。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一批工程取得成功,匈塞铁路、中泰铁路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空间信息走廊建设方兴未艾。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全球货运时间平均减少1.2%—2.5%,促进民众实际收入增长。

  推动全球贸易发展。近年来,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受到冲击。共建“一带一路”以贸易畅通为着力点,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了经贸成本。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官员认为,“一带一路”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部分抵消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消极影响,维护了全球贸易繁荣。

  促进国际资金融通。无论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是经贸合作的不断畅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融通。中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共建国家金融机构、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建“一带一路”逐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合作网络。我们还制定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按照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努力建设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为促进经济发展畅通血脉。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统筹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以经济合作为人文交流提供前提,以人文交流为经济合作夯实民意基础。10年来,共建国家的智库、媒体、民间组织、企业和民众创建了一系列人文交流平台和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民心相通活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等积极发挥作用,减贫减困、卫生健康、教育培训、科技、文体、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亮点纷呈,形成了多元互动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格局,有力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重要时代价值和深远国际影响日益彰显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世界互联互通、增添各国共同发展新动力的重大倡议,是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展现了中国以开放的态度广交朋友、以团结的精神守望相助、以担当的作为推进共赢的大国风范,其重要时代价值和深远国际影响日益彰显。

  承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价值。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共建“一带一路”继承这一宝贵遗产,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赋予丝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共建“一带一路”寻找和扩大共建国家利益交汇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促进共同发展,以共同发展的实际成效维护世界和平。在当今世界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中,共建“一带一路”让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期盼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

  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勇气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是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为全球经济健康发展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推动共建国家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其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坚守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追求,契合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推动共建国家携手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拓展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探索。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弥补全球治理赤字,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让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相互贯通,助力解决全球发展、安全、文明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努力缩小发展差距,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探索,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让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更加宽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中国将同共建国家进一步凝聚共识,奏响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主旋律,促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放合作,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带来的新机遇,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让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更加宽广。

  坚持合作主体的平等性。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各方都是平等参与者,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共建国家政府、政党、企业、非政府组织、智库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对话和交流,通过充分协商、有效互动,找到认识的相通点、参与合作的交汇点、共同发展的着力点。继续完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化平台,不断贴近各方需求、扩大合作共识,保障合作成效。

  坚持合作机制的开放性。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将继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懈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贸易投资扩容升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贸易均衡共赢发展,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同世界各国提出的基建倡议形成互补,同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深入对接,促进各国发展潜力竞相奔涌,努力做大世界经济“蛋糕”,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各国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为人文交流合作搭建更多平台,促进人民相知相亲。

  坚持合作成果的普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继续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促进共建国家贸易往来、相互投资、人员流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打造发展共同体。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减贫、粮食安全等合作取得新进展,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深化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领域合作,共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优质民生工程,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惠民成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实实在在的贡献,不断增强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执笔:齐  炜  郑东超)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2日 09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多次弹窗暗示存在风险 手机下载App还需厂商同意? - 新技术为海量数据存储提供“超级光盘”

多次弹窗暗示存在风险 手机下载App还需厂商同意?

发布时间:2024-05-01 14:23:10 来源: sp20240501

  多次弹窗暗示存在风险 烦琐操作才能下载安装

  “下个App还得手机厂商同意才行?”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我自己的手机,想下个App还得手机厂商同意才行?”天津市某高校学生李女士从手机第三方渠道下载安装多款App时,都遇到不同程度地被手机系统拦截的情况,手机上不仅弹出安全风险提示和安全性确认,甚至需要李女士输入系统密码才能安装。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不少人遇到过和李女士一样下载App时被自己手机拦截的情况。用户如果不通过手机的预装应用商城,而是通过其他渠道下载安装软件,手机总是会多次提醒存在风险或者要求变更权限,而且还强制要求输入系统密码,十分麻烦,甚至有些App在按照系统提示一番操作后也安装不了,还有些App因为系统各种阻拦也无法升级。

  反复弹出的风险提示是否合理?非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手机就能随意拦截吗?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风险提示反复弹出

  下载安装多次受阻

  河南省安阳市的刘女士曾用某安卓手机下载某款交友软件,起初,她使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城搜索,发现并没有该App,只有很多同类型以及名字类似的App。

  随后刘女士通过第三方渠道搜索该App,下载完成后进入安装阶段,系统弹出了红色感叹号提醒“该应用来源非应用商店,需要输入锁屏密码”。刘女士输入密码并选择继续安装后又出现了多次安全性提示,多次点击“已读风险提示”后才成功安装此App。

  同样,北京市朝阳区的郭先生告诉记者,他使用手机在浏览器搜索并下载一款手游App,在下载完成准备安装时,手机上出现了红色的感叹号提醒“该应用来源非应用商店,需要输入锁屏密码”。郭先生输入密码并选择继续安装后又出现了多次安全提示,在多次选择“已知风险”“继续安装”并输入密码一系列操作下,才终于成功在该浏览器下载了这款App。

  记者在郭先生的提示下,使用某安卓手机尝试操作下载该款手游App。记者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搜索下载,点击“立即下载”后,页面会弹出安全提醒——“为提供更安全的应用服务以保护您的权益,建议优先安装经过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安全检测的应用”,并且还提示了该App涉及的权限,如位置信息、媒体文件和电话等。

  在点击“继续安装”之前,还需要点击确认“已了解此应用未经检测,可能存在风险,您可以设置是否移入‘应用管控中心’”。记者点击该提示按钮,立刻跳转进入“设置”页面,同时跳出了一个弹窗,有“安装并移入‘应用管控中心’”和“直接安装”两个选项。记者点击“直接安装”,会直接跳到手机预装应用商店下载安装类似的App。

  而如果选择“安装并移入‘应用管控中心’”,又弹出一个选项“下次自动移入‘应用管控中心’”,点击安装后,还需要输入锁屏密码。页面显示安装成功后,还有“增强防护”的提示,并注明了“开启后,仅支持安装经过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检测的应用”。

  不少手机用户表示在安装App的过程中,会遇到烦琐的提示和操作。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通过非手机预装应用商店下载App时,具体表现为弹窗风险提示、要求用户输入系统密码等,甚至下载安装后也会出现擅自关闭App进程、限制App联网等情况。然而,同款软件,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中的App中能够一键完成下载安装,非常便捷。

  天津市河西区某高校学生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使用某安卓手机从第三方渠道下载一款游戏App,在下载安装包时,手机上出现了显著的红色字体提示“该应用未经许可收集个人信息”以及“安全守护提示您注意应用风险,如仍需安装可继续下载安装包”等风险提示内容。

  选择“继续下载”后又跳转到了另一个提示“检测到风险”的页面。页面上又一次显示了红色感叹号“无法识别应用备案情况”。在页面下方有三个选项,分别是:查找类似应用、无视风险安装、取消安装。

  “如果选择查找类似应用,页面就会跳转到应用商城,并出现类似的App。”陈先生说。

  厂商拦截外部链接

  涉嫌构成垄断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手机厂商推出的纯净模式也增加了用户通过外部链接下载App的阻碍。一些手机自带纯净模式,可开启增强防护,仅支持安装经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安全检测的应用。如要安装外部应用,需要关闭增强防护开关,关闭时又要经过多次点击确认。此外,手机厂商还对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下载和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别的App进行设限和拦截。

  在普通模式下,记者使用某安卓手机在一外部链接下载一款App,安装过程中会弹出安全提醒,称这是未经安全检测的链接,是否“允许下载”。允许之后,需要输入锁屏密码才能继续安装。然而记者在应用商店里也搜索到了该App,对比发现,下载的两个App并没有任何差别。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在应用商城里下载App更顺利,轻松实现一键安装,没有其他步骤。

  但当记者开启手机的纯净模式,继续使用通过外部链接下载的该App时发现,进入安装界面首先会提示是否允许安装软件,“这会让设备和软件容易受到外来的攻击”;用户点击同意后会再次提示,应该从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选择类似的软件安装;如果用户继续点击安装,则会要求用户输入锁屏密码才能解锁安装过程。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手机提示下载了不可信软件,可能会有捆绑安装或者有木马,从普通用户角度来讲心里可能会比较慌,一般不会选择继续安装。App的运转需要手机操作系统的支持,但是手机不仅对第三方渠道的App下载安装进行拦截,还不允许有下载软件功能的App上架到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对第三方应用软件进行全面的拦截,需要用户多次验证账号、输入密码增加安装难度,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益和知情权都有损伤。

  那么,手机会拦截通过非手机预装应用商店下载的App,设置风险提示、输入密码等障碍,这种拦截行为是否合理?

  对此,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程啸表示,手机厂商提供硬件和软件服务,如果不能确保公平对待市场上的应用程序,为了自身利益在消费者安装软件时设置障碍,会导致数字服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形成垄断。厂商通过“重大风险”提示等手段,会让消费者对从其他渠道下载安装App产生恐惧,这侵害了其他应用程序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律师表示,手机厂商(应用商城经营者)利用这种拦截行为,实现不正当的商业目的,是“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如虚假宣传、混淆行为、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反垄断法则规定,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属于垄断行为。

  “如果手机厂商在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下,通过拦截行为限制了用户选择,影响了其他经营者的正当竞争,那么很大可能是构成不正当竞争或者垄断的。”朱杰说。

  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婧媛说,部分手机厂商通过设置将下载、安装键变暗以及“该应用来源外部、未经过安全检测、恶意”等提示,让用户放弃在第三方平台下载并为自己应用商店导流,不仅构成对第三方下载平台的侵权,而且严重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涉嫌违反多项政策法规。

  徐婧媛进一步解释说,这些行为构成恶意干扰用户终端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恶意干扰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的软件等产品的下载、安装、运行和升级,也可能构成欺骗、误导用户不使用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产品,涉嫌违反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手机厂商作为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已构成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违反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手机厂商的行为侵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已经涉嫌违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

  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行业生态需要治理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手机厂商设置对外部链接的强行“净化”、拦截,曾产生过相关纠纷。

  例如,2021年6月,第三方应用商店TapTap起诉某手机品牌不正当竞争。据媒体报道,TapTap是一个集手游分发和内容社区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这起案件事涉“TapTap及其平台上架游戏,遭遇某手机品牌拦截安装”。

  2023年11月,TapTap发文质疑另一手机品牌,称该手机品牌的安全守护功能是为了拦截用户从第三方应用市场下载游戏,从而迫使游戏开发商接受该手机品牌的高额分成。此外,TapTap还指责该手机品牌在用户下载和安装非合作游戏时有意设置过多的阻碍,使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善明表示,通过对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发现,智能手机预装应用商店领域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一是禁止软件开发商通过网页或自身官网直接向用户提供和其预装应用商店具有竞争性的功能或其他替代方案,比如提供软件的下载功能,这种情形具有典型的反转向条款特征,不仅控制了交易渠道,也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存在损害竞争的可能性。二是手机系统会对从其他渠道下载的软件进行“骚扰性提醒”,即名义上是向用户提醒非预装应用商店下载的软件具有潜在风险,实质上诱导甚至是误导用户删除该软件。此外,部分手机仅对与自身没有利益相关的应用软件进行风险提示,而对与己有关联关系的软件则不进行任何提示,其结果造成交易待遇的不同和不公。

  “诸如此类的交易方式或交易条款安排,对软件开发、技术创新、用户选择权、市场竞争、消费者福利等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反过来也会妨碍或抑制手机行业、智能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金善明说。

  有关主体已关注到手机厂商拦截可能存在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2017年11月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制定发布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分发服务自律公约》倡导,企业在下载、安装、升级、使用、卸载应用软件时,不得滥用自身优势干扰或阻碍其他应用软件分发;不得滥用用户提示的方式干扰或阻碍其他应用软件分发服务。

  2023年2月,针对这种手机厂商“割据为地”获取流量利益的行为,工信部下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要求,确保知情同意安装,向用户推荐下载App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真实、准确、完整地明示开发运营者、产品功能、隐私政策、权限列表等必要信息,并同步提供明显的取消选项,经用户确认同意后方可下载安装,切实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不得通过“偷梁换柱”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实现便捷卸载。

  今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通过细化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具体情形,基于《解释》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中的“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具体认定作出了规定。

  朱杰认为,手机厂商恶意拦截行为应当受到规制。他建议,可由行业协会或公权力机关设置标准,限制手机厂商拦截行为,即不可拦截外部合规应用,也不能限制外部软件的权限获取,对上述排除限制第三方公平竞争的行为予以治理。

  “面对数字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只有通过法律的完善和实施,才能促进行业生态健康治理,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朱杰说。

  漫画/李晓军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