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激活小集市 服务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1:59 来源: sp20240430

原标题:重庆:激活小集市 服务大民生

办好一件实事,温暖一片人心。今年以来,重庆各区县坚持把为民服务贯穿始终,提高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能力本领,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一些区县从群众身边事着手,培育激活了一批服务民生的“小集市”。

璧山区大路街道有一块闲置土地,不仅环境脏乱差,而且味道难闻。大路街道通过“四下基层”倾听居民意见建议,扎实调研后决定在这里建设璧北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既盘活整治好闲置土地,又解决原有农贸市场设施老旧、摊位不足的问题。新建成的璧北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特色创意集市和新型活力夜市拓展消费新场景,很快集聚了250户商家和10家品牌餐饮店。

铜梁区龙城天街商圈管委会和区城管局、辖区街道通过现场办公收集民意,共同制定实施商圈会展外摆场地管理办法,在商圈划出免费特色摊位区,增派专门的保洁人员维持环境卫生。居住在商圈附近的谭睿申请了一个夜市卖花的摊位,她说:“现在的商圈更有人气,也更有‘烟火气’。到夜市卖卖花,既能增加一点收入,又能照顾家里。”

永川区将优化乡镇消费环境纳入重点调研课题,指导青峰镇胡豆坪村使用集体资金购买农贸市场并完善周边业态,不仅改善了场镇的整体环境,而且还让胡豆坪村和青峰场社区直接增收超过10万元。永川区凤凰惠民夜市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夜市,小吃摊主钟流杨说,整改后的夜市人车分流,摊位摆放有序,人气更旺了,现在每周光卤鸡爪就能卖35公斤,收益自然更好了。

渝东南武陵山区依托特色地域文化打造文旅融合消费场景,受到游客和本地居民欢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针对农民反映的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通过招商引资组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展示推介200多种农特产品、“非遗”文创产品和乡村旅游,两个多月已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帮助农民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一条全长1.3公里,集“市井人家、州府遗韵、店铺林立、土司风情”于一体的酉州古城步行街。日前,酉阳又根据群众建议推出“民谣音乐周 桃源优惠季”和古城步行街“坝坝茶商圈”。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聚焦“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开办了包括志愿服务、青年创意、闲置物交换三大区域的“有趣游园会——秀山青春集市”,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特色美食、非遗、民俗、购物娱乐等一站式消费体验。

小集市汇聚了市井长巷的烟火气,也成为就业服务的新平台。日前,合川区在各个民生集市建成就业创业服务便民超市178个,还在人流量大的集市建设了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两个多月以来已帮助523名特殊困难群众实现就业。

涪陵区马鞍山街道辖区有3所学校,街道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摊位业主自治、部门和社区参与管理的方式,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万汇路夜市,300多位居民在夜市实现了就近就业。

位于九龙坡区华岩镇的民安华福社区有5.1万居民,是重庆最大的公租房社区。日前,华岩镇增设“创业苗圃”摊位、拓展“巧手梦工坊”组装业务。居民“家门口的集市”更活跃了,“家门口就业”的居民也增加了5400多人。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黄汉鑫)

(责编:申佳平、杨迪)
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 对华贸易助力南澳大利亚州出口创纪录

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2:00 来源: sp20240430

  “跟着共产党,阿佤人民唱新歌……”对着直播间的镜头,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马散村党总支委员娜能笑盈盈地唱起歌来,歌声婉转,在群山间回荡。

  在她运营的“西盟姐妹”直播间里,娜能向网友展示了一个现代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样子:翠绿的茶园、咖啡园错落分布,整齐划一的独栋双层小楼上红旗飘飘,观光栈道、工艺品展厅等旅游设施齐全,村民们跳起佤族特色舞蹈,自在奔放。

  马散村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共赴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昔日的苦窖水变成了甘甜的自来水,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到了家门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3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2年—2022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0.2%。民族地区的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均寿命10年间提高了整整4岁。通过脱贫奔小康,各族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优质的生活环境;通过脱贫奔小康,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

  民族地区的内生动力极大增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一大批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让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越来越足。仅铁路一项,民族八省区10年增加了1.58万公里。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用上了水冲厕所、互联网,种地实现了部分机械化,各族群众信心更足、干劲更足。

  从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苍洱处处石榴红,籽籽同心爱中华。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有一个由汉、白、藏、纳西、傈僳等7个民族组成的郑家庄,尽管民族、习俗各不相同,但各族群众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守望相助、团结一心的命运共同体,有困难大家帮,有致富路子一起走,郑家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说:“我们村里7个民族相处和睦,大家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各地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条件。

  当前,多个民族成员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各族群众互相帮助、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故事令人动容。近年来,为推动新疆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援疆省市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引进1.5万余家企业进疆落户,带动当地200多万人就业。

  为顺应各族群众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我国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政策,如促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政策等;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将他们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项公共服务,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创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抓手和载体,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委共同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3项计划。促进边疆和内地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到东中部地区来就业创业,推动东中部地区的企业和群众到边疆民族地区兴业发展。

  当前,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2日 1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