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72小时已过 日本地震灾区200多人生死未卜

发布时间:2024-04-28 04:42:42 来源: sp20240428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日本能登半岛地震遇难人数5日下午增至94人,仍有222人下落不明,许多是老人。灾后救援黄金72小时已过,周末将迎来降雪,废墟下受困人员生存希望渺茫。

  道路中断依旧是救援物资运输最大难题。逾3.3万名避难民众亟待援助。

1月4日,一名市民查看日本石川县轮岛市“轮岛早市”废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1月4日,一名市民查看日本石川县轮岛市“轮岛早市”废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根据石川县政府发布的失联人员名单,222人主要来自重灾区轮岛市、珠洲市,且多为老年人。当地居民说,许多被压在房屋下的失联人员很可能是老人。

  石川县知事驰浩说,截至4日下午4时左右,黄金72小时已过,“那些需要救援的幸存者生还几率据信将大幅下降”。

  救援人员当天晚些时候在轮岛市救出两名被困废墟的老妇,社交媒体上一片欢呼。然而,时间正在流逝。天气预报灾区周末有雪,寻找幸存者更加紧迫。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4日决定把支援灾区的自卫队员增至4600人。海上自卫队用气垫船把推土机等清障所需重型设备送到岸上。按照驰浩的说法,地震导致海床抬起变形,大型舰船无法在能登半岛一些海港靠岸。

  一些自卫队员进入灾区,加入灾后头几天主要由消防员和警察担纲的搜救队伍。在轮岛市,法新社记者看到,一组自卫队员从一座倒塌房屋破碎的窗户进入,寻找一名失联居民。一名自卫队员喊道:“里面有人吗?请回答!”

  地震发生第四天,灾情全貌仍不清楚。共同社5日报道,石川县内村落仍有700多人处于孤立无援状态。轮岛市有14个地区同样成为孤岛,无法统计受灾人数。市政府接到超过40起“有人被埋”的报告,灾情可能进一步扩大。

  据《产经新闻》报道,在珠洲市宝立町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沿街建筑物尽数倒塌,像时间停止一般寂静。按照一些居民的说法,当地消防队和来自外地的支援队伍主要在市中心搜救,还没有来到远离市区的宝立町。

  报道说,在石川县穴水町,搜救开始较早,但进展缓慢。有救援队来到一座倒塌房屋前施救,却被附近居民告知里面的人已获救,反映出救援行动信息混乱。

这是1月4日在日本石川县轮岛市拍摄的“轮岛早市”的废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这是1月4日在日本石川县轮岛市拍摄的“轮岛早市”的废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按照美联社等媒体的说法,尽管日本以灾后救援较为可靠著称,本次地震发生至今,石川县各疏散点即将耗尽水、食品和毛毯等必要物资,上不了网,缺少药品,厕所、防疫等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共同社说,截至4日,石川县仍有约3万户住宅断电,13个市町约8万户停水。轮岛市长坂口茂说,全市1.1万避难民众截至3日只领到3000份餐食和5000瓶水。

  在轮岛市一处疏散点,62岁的木下恭子(音译)和200多人排队领饭。“没有自来水,我们上完厕所后没法洗手,”她告诉路透社记者,“避难处有个婴儿只有3周大,奶粉或泡奶粉的水看起来都不够。”

  在珠洲市设在一所小学的临时避难处,大约300名避难民众苦苦等待援助。

  一名30多岁女子带着3个孩子避难,告诉《朝日新闻》记者:“哪怕我把自己吃的给孩子,也根本不够。过去两天我几乎什么都没吃。”

  小畑保夫(音译)向美联社记者展示手中的饭团有多小,“我们领到的只有两个饭团”。这名老人和妻子一同避难,只领到半杯装在一次性纸杯里的水,“一口就喝光了”。

  小畑说,他没法回到已被毁的房子,眼下只能跟其他避难民众睡在一起,“我们一起聊天,试着鼓励彼此”。他希望,援助在路上。

这是1月4日在日本石川县轮岛市拍摄的“轮岛早市”的废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这是1月4日在日本石川县轮岛市拍摄的“轮岛早市”的废墟。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然而,通往灾区的多条道路不是被山体滑坡堵塞,就是在地震中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缝,让运送援助物资的卡车难以通行。石川县官员说,截至4日,全县道路仍有大约100处阻塞点。

  轮岛市长坂口茂说:“首要的是道路。道路中断不仅妨碍援助物资运输,而且影响供电、供水、手机信号和其他救命基础设施的恢复。”

  一名曾参与多次救灾的医疗护工高力俊木(音译)告诉路透社记者:“相比其他地震,轮岛市的道路情况非常糟糕。我觉得援助物资运抵要比一般情况下晚得多。”他认为,避难民众将不得不在条件困难的避难环境中多待一段时间。

  在七尾市,交通警察告诉私家车驾驶员,通往轮岛市的主要道路优先保证救灾车辆通行。加油站限制私家车加油量。许多民众担心余震,选择在车上过夜。

  地震遇难和失联人员包括一些从外地来石川县同亲人过年的人。

  53岁的滨谷博之(音译)站在废墟前,告诉法新社记者,地震发生时,大家正在庆祝新年,亲戚们都来了。“房子没塌,但距离能重新住人还很远……我脑子里没地方想以后的事。”(胡若愚)

(责编:崔译戈、燕勐)
抢人才、留人才:全新举措增强香港发展动能 - 董宇辉又上热搜 发生了什么?

抢人才、留人才:全新举措增强香港发展动能

发布时间:2024-04-28 04:42:44 来源: sp20240428

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丰富人才资源是提升香港竞争力和增强香港发展动能的重要引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指出,特区政府着力抢人才、留人才。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及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刘镇汉接受人民网专访,深入解读香港特区政府在人才吸引和留才政策方面的全新举措。

“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独特优势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首先强调了香港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他指出,“一国两制”赋予了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地位和显著优势。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法治体系、专业人才库等方面的实力,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整体优势。他表示,香港的制度和未来发展得到了全球人才的认可,特别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下简称“高才通计划”)得到了全球人才的积极回应,印证着香港的竞争力和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不久前,前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球员斯蒂芬·马布里,向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递交了“高才通计划”的申请,并很快获批。孙玉菡会见了马布里,并对他的申请表示了欢迎。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接受采访。人民网 严小晶摄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接受采访。人民网 严小晶摄

除了“高才通计划”,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2023年起,“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取消年度配额,为期两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以吸引更多优才来港。

孙玉菡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抢人才’措施,反响远超预期。”他介绍,预设目标是希望每年至少可以吸引3.5万人来到香港,现在远超预期。今年前10个月,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超过18万宗申请,11万余宗已被批准,已有7万人到港。其中“高才通计划”共收到约5.5万宗申请,超过4.3万宗已获批。“这体现了来自内地及海外的人才对香港的坚定信心,证明了我们的举措是在正确方向之上。”

抢人才,为香港未来发展注入活力

扩大“高才通计划”大学名单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中的一项新措施。孙玉菡表示,“高才通计划”是香港特区政府诸多人才政策中最耀眼的亮点之一。“规则清晰,审批快速,我们鼓励更多的人才通过这个通道来到香港,为香港注入新的活力。”他指出,“高才通计划”为申请者提供了一个快速、清晰的途径,无需多次亲临香港,极大地促进了人才流动。

孙玉菡透露,所有“高才通计划”的获批申请者中,三分之一年龄低于三十岁,超过七成在40岁或以下,50岁以下约占95%。香港在面对老龄化挑战这个大背景下,吸引更多年轻优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孙玉菡提到,香港特区政府将于明年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他表示,高峰会将面向全球邀请具有人才领域影响力的专业人士来港交流合作。这一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展示香港在人才吸引和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

留人才,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香港

除了“抢人才”政策之外,香港特区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留人才”政策。孙玉菡表示,“我们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他们。我们希望提供更多的便利,让他们在香港安居乐业,为香港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民网 钟文兴摄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民网 钟文兴摄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其将作为制定人才招揽策略和支援留港人才的专责单位。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刘镇汉详细解释了办公室的五大工作目标:首先,制定香港人才清单,明确需要的人才类型;其次,聚焦不同工种,定下推广目标,介绍香港的优惠政策和服务;第三,推动香港形象宣传,让全球人才了解香港的机遇;第四,配对服务,与香港业界合作,线上线下为人才提供工作机会;最后,保持与人才的联系,追踪他们在港发展并提供持续的支持。办公室将本着协助人才在香港长远发展为目标,针对不同人才群组制定招揽和宣传策略,吸引更多人才来港发展,并为有意来港或刚到港的人才在生活、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作出适切支援。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刘镇汉接受人民网采访。人民网 苏缨翔摄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刘镇汉接受人民网采访。人民网 苏缨翔摄

孙玉菡对香港未来的人才发展表达了信心。他强调,“香港不仅是一个金融城市,还在创科、文化、航海、航空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希望更多年轻人才抓住这些机遇,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香港。”

孙玉菡及刘镇汉一致表示,香港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通过不断创新的政策和服务,为世界各地人才提供更多机遇。欢迎更多的人才来香港发展。

(责编:曹欣悦、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