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4-05-03 14:08:24 来源: sp20240503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进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我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

从国际看,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需要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由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长动能逐渐趋弱,传统生产力的发展面临更多风险挑战,亟需依靠更高水平的生产力改变经济增长的动能构成。在此背景下,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酝酿兴起,正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将随之带来生产力的大跃升。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美西方国家对我实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我们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坚持以我为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新领域新赛道上抢占先机,在生产力发展中取得领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从国内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需要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规律的认识,更加强调发展的高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生产力的扩张,单纯扩大旧有生产方式的要素配置、组织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再生产。高质量发展要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通过技术的重大进步变革、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在生产力水平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大发展,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驱式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的质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科学概括,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历史发展看,每一次生产力跃升都有其科技创新的质态特征。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每一次生产力的质变都使得人类的劳动能力被进一步解放。马克思十分重视重大技术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将科学技术视为“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是历史上人类劳动能力的首次大解放,马克思将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生产区分开来,强调后者真正形成了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物质基础。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内燃机等成为新的劳动工具,电力、石油等能源革命推动工业化加速发展,资本和技术要素密集度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劳动力得到又一次大解放。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在体力劳动解放的同时还带来了脑力劳动的提升,推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跃升。可见,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科技革新,都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颠覆性变革,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还会引发社会深刻变革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系统性重塑。这一过程中,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难得机遇,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从当前实践看,新质生产力具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质态特征。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质生产力。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基因编辑、脑科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技术,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产业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推动生产力加速迭代跃升,促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发生深刻变化,不断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局限,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出与传统生产力发展不同的质态。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带来社会生产过程的系统性变革,不仅能催生出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产业部门、产业集群,还能促进旧有生产要素以新的技术和组织方式重新组合,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一是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瞄准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二是要抓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一关键环节,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探索加快推进创新产品中试的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三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启动实施产业创新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以及高端医疗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研发、自主成果应用、产业生态培育。

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新质生产力不意味着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替代或否定。新质生产力将对旧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推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重新拉动传统生产力的复苏,赋予其更大的生产效益。一是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有序赋能重点领域,加快重塑产业生态,提高石化化工、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智能化水平。二是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制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支持力度。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经营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一是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政策环境。二是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推动各地方、各部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形成正确工作导向。三是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集聚。四是要加强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政策统筹,科学把握政策出台时机,推动各方面多出有利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谨慎出台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综合司司长)

《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2024年第3期)

(责编:王仁宏、章斐然)
丘成桐等逾30位院士专家“把脉”广东梅州发展 - 中国1月末M2同比增长8.7%

丘成桐等逾30位院士专家“把脉”广东梅州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03 14:08:25 来源: sp20240503

   中新网 梅州4月29日电 (记者 王坚)2024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活动29日至30日在“世界客都”广东梅州举行。该活动邀请了30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入企进校。

  据介绍,院士专家将结合个人成长和科研经历,与青年学子以座谈交流、科普报告、励志报告等形式讲述自己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或以自己为例讲述为人治学的心得体会。同时,深入到企事业一线,围绕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长征医院终身教授廖万清走进梅州中学,与在校学生座谈交流,点亮学子科学梦。当天,丘成桐为梅州中学梁伯聪雕像揭幕。

4月29日,丘成桐院士(一排左五)与梅州中学学生座谈交流。温竹兰 摄

  在座谈会上,院士们结合自身成长及科研经历,与学生们亲切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并勉励学生学好基础学科,在求学之路上脚踏实地,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丘成桐表示,世界的未来在青年身上,他鼓励青年要在学问上下功夫,将来要对世界有贡献,对国家有贡献。

  “丘成桐院士的讲话令我非常感动,对我帮助很大,让我更加奠定了自己的志向。”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彭梓琪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还设有“客家讲坛·低空经济专题报告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院士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志杰作主题报告《培育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构建低空生态新发展格局》;组织开展“赋能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振兴”宣讲会,邀请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院长崔曙光作主题宣讲《谈谈未来智联网络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据悉,此次活动中,广东院士联合会充分发挥广泛密切联络服务院士专家的独特优势,在以往组织院士专家企业行、院士专家校园行的基础上,以科技、人才支撑“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行动,旨在以更大规模、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支撑企业、区域科技创新,弘扬科学家精神。(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