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忻高铁首座隧道贯通

发布时间:2024-04-28 06:30:48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太原10月14日电(杨佩佩 李文 任丽君)14日,历经231天的日夜奋战,由中铁三局承建的雄忻高铁紫罗山2号隧道顺利贯通,这是雄忻高铁贯通的首座隧道。

  雄忻高铁连接河北省雄安新区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约342公里,其中山西境内约122公里,是山西省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雄忻高铁紫罗山2号隧道顺利贯通。  李文 摄

  中铁三局承建雄忻高铁山西段长32.155公里的施工任务,管段桥隧比例大。其中,隧道工程5座,总计9.2公里。紫罗山2号隧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全隧长458.43米,均为Ⅳ、Ⅴ级围岩,隧道围岩节理及岩溶发育,开挖过程中发生坍塌的风险较大。

  隧道开工以来,项目部超前谋划、科学组织,率先取得全线首座试验室、拌和站、钢筋场验收等多项第一。今年年初,施工人员冒着晋北严寒,积极做好隧道便道、风、水、电布设和标准化施工组织,并顺利实现进洞开挖。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代建管理方大西铁路客专公司精心组织,中铁三局积极推广“超前小导管定位工装”及“喷射混凝土刮板”等“五小创新”成果及“四统一”标准件应用,确保隧道施工高质量推进。

  同时,通过大力推行信息化、机械化施工,运用隧道门禁系统、人员定位及洞内视频监控、应急喊话等成套隧道应急系统,提高隧道施工应急综合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

施工现场。  李文 摄

  据中铁三局施工负责人介绍,海拔1280米的紫罗山冬季低温时间较长,为有效防止冬季严寒冻胀破坏隧道结构,采取洞内深埋水沟、防寒注浆、保温板铺设等抗寒措施,工序繁杂,施工组织难度大。

  紫罗山2号隧道的顺利贯通,将为后续紫罗山隧道群的施工打开施工材料机具运输通道,对下一步启动串接明洞施工以及加快控制性工程紫罗山1号隧道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雄忻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结构,极大便利沿线民众出行,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对山西更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

【编辑:张子怡】
智能手机或将于2050年退场 之后人类如何通信交流? - “寻年味 话年俗” 这里活动精彩纷呈

智能手机或将于2050年退场 之后人类如何通信交流?

发布时间:2024-04-28 06:30:49 来源: sp20240428

  报道称智能手机或将于2050年退场

  智能手机消失之后,人类如何通信交流

  ◎左鹏飞 陈 静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瑞穗银行发布的报告预测,智能手机将在2050年消失。根据该报告,智能手机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率是65%,而这个数字2030年将下降至60%,2050年则将降至0%。那么,智能手机未来可能消失吗?如果消失,又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新通信工具?

  智能手机进入“三期”叠加阶段

  自全球首部手机诞生至今已有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里,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日益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应看到,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惊人。大哥大、传呼机、小灵通、功能机等20世纪末、21世纪初风靡一时的通信工具如今都成了“老物件”,被人们束之高阁。智能手机是否也将步其后尘?

  从演进历程来看,智能手机发展已经进入传统技术瓶颈期、新兴技术成长期和潜在用户培养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未来或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自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以来,智能手机发展就步入了“高速路”,无论是处理器、内存、摄像头、屏幕、电池等硬件方面,还是操作系统、核心算法、应用开发等软件方面,都实现了性能的巨大飞跃。然而,随着技术向纵深发展,手机的硬件改进和软件升级都逐渐进入了瓶颈期,在传统赛道上愈发难以取得革命性创新,传统技术进入发展瓶颈期。

  从技术上看,智能手机是通信、网络、语音、图像等一系列技术的系统集成。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已经进入成长期,它们对智能手机的影响日益加深,不断促进用户界面向智能化、沉浸化、立体化方向发展,并持续通过多技术路径探索来验证未来应用场景。可以预见,在技术与场景的双轮驱动下,智能手机被更高维度的产品替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此外,近年来,全球消费者换机周期普遍拉长,这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手机使用寿命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用户对于产品创新的预期也在提高。围绕新的市场预期,越来越多的数字科技企业开始布局新赛道,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业务模式和内容生态、重塑消费理念和消费场景等方式,积极培养未来的潜在用户。

  立体化场景化成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理想的下一代通信工具尚未露出真容,但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元宇宙等相关技术的飞快发展,人类下一代通信方式已经现出雏形。

  首先,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文字、图片、视频等二维信息展现形式,开始追求更具可视性的信息呈现方式。在技术与需求的双重升级下,信息展现形式正在加速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空间。我们预计,下一代通信工具将呈现立体化用户界面,增强人们沟通交流、参与会议、开展研讨等线上活动的临场感。

  同时,在内置传感器等设备的加持下,身体状态与行为活动数据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多人的睡眠信息、行程轨迹等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智能手机中,智能手机愈发成为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的重要工具。下一代通信工具将延续和升级这一重要功能,更加融入人们工作生活场景,并为个体提供更深入、更全面、更智能的计量服务。

  此外,交互性是衡量终端设备易用程度的关键指标。从智能手机发展历史来看,触摸屏、手势控制、语音操作、面部识别等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手机向着智能、高效、便捷的方向快速发展。下一代通信工具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同时推动人类心理、习惯、行为等因素与差异化场景因素充分结合,实现更加人性化的操作交互。

  最后,智能手机上有大量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它们在满足人们社交、网购、出行、娱乐等各种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更新频繁、内存难清、管理复杂等一系列问题。下一代通信工具或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将App高度集成并深度嵌入系统,由数字人或者虚拟偶像作为程序的统一入口,用户可根据不同场景需要开启相关程序。

  新一代通信设备发展的主旋律是智能化。伴随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与通信技术的联系日趋紧密。展望未来,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给通信领域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并可能重塑人类的通信方式。

  从通信网络来看,基于AI的自智网络可能成为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智网络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实现网络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为用户提供高度个性化、高度精准性、高度安全性的网络服务。

  从终端设备来看,个人智能助手拥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当前,个人智能助手已经成为全球手机巨头争相布局的重要新赛道。未来,个人智能助手将有效帮助用户制订计划、管理生活和处理工作,并可能成为用户与外界沟通和连接的主要渠道。

  (作者左鹏飞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静系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陈文韬】